书城医学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13792900000002

第2章 浮脉

一、体象歌

【原文】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①之有余,按②之不足。

【提要】

本段主要描述浮脉的脉体形象特征。

【注释】

①举:诊脉时以轻指力触及皮肤的为举,又叫浮取。元·滑寿《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屈求之曰寻。”

②按:诊脉时以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的为按,又叫沉取。

【白话解】

浮脉的脉象位置浅显,在皮毛部位即可触得,如同漂浮在水面的木头,手指轻轻地按上,便觉得搏动有力;但重按则感脉力稍减。

【解析】

浮脉是脉搏位置表浅,外周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时呈现的脉搏形象。平人、患者均可见到浮脉。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可见,正常人在秋季脉象稍浮。另外,瘦人因皮下组织较薄,脉搏位置较浅,也可见到相对来说较浮的脉象。如《脉说》曰:“瘦人得浮脉,三部皆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

在病理条件下,浮脉的形成,多是由于外邪袭表,体内卫阳之气奋起抗邪以鼓邪外出,邪正相争于肌表腠理,故脉位浅显,轻取即得,搏动有力,举之泛泛有余。因脉气鼓搏于外与邪相争,内里相对势弱故按之稍减,但并非气血亏虚故按之稍减而不空。故此时脉浮系机体抗病能力增强的表现。

二、主病歌

【原文】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①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①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①部得之,下焦风客②,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提要】

本段主要通过寸、关、尺三部之浮分述浮脉的主病。

【注释】

①寸、关、尺:寸口部位是目前常用的诊脉部位,即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指为尺部,两手共六部脉。

②风客:风,指风邪;客,在此有来犯之意。风客指风邪侵入人体某部位。

【白话解】

浮脉一般属阳证,主病在表。如果寸部脉浮,是伤于风邪之征,必见头痛、鼻塞等症;如果左侧的关部脉浮,说明风邪已犯于中焦;右侧的关部脉浮,是风痰犯于胸膈之上;如果尺部见浮脉,则表明风邪已侵入人体下焦,必见小便不畅、大便秘结涩滞。

【解析】

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浮脉最常见于外邪侵犯人体邪在肌表的阶段,但浮脉并非单主表证,在某些情况下病邪已影响到脏腑的功能,仍可见到浮脉,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浮脉的出现部位来分析辨证。由于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可分别反映上、中、下三焦不同脏腑的状况,所以不同部位出现的浮脉意义也不同。

如寸部可候上焦,所以风邪伤于肌表肺卫常见浮脉;关部可候中焦脾胃、肝胆,因左关主肝胆,所以左关脉浮说明风邪已影响到肝胆;右关主脾胃,右关脉浮说明风邪与脾胃湿痰相结合影响到胸膈部位;尺部主肾与命门,尺部见浮脉说明风邪已影响及肾,肾司二便,故小便不畅,大便秘涩。

三、兼脉歌

【原文】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①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②气败。

【提要】

本段主要论述浮脉有力无力及与其他脉象同时出现所主病证的意义。

【注释】

①芤(kōu):是葱的别名,常用于形容脉象。《本草纲目·菜部一》:“芤者,草中有孔也,故字从孔,芤脉象之。”

②濡(rú):有柔软之意。濡脉,指软弱无力的脉象。

【白话解】

如果脉浮而无力,是表虚的征象;浮而有力,属于表实之证。浮与紧脉同时出现,说明是风邪与寒邪相合,犯于人体的肌表;浮与迟脉相兼,多见于中风;脉浮而数,多属风热之证;脉浮而缓慢,表明是风湿之证。浮脉与芤脉同时出现,是失血的征象;浮脉与短脉同时出现,是气分有病的征象;脉浮而洪大,是虚热之象;脉浮而空虚,是暑邪伤人之后气虚疲惫之态;脉浮而不流畅,是血分受伤;脉浮而柔软无力,是人体之气衰败的征象。

【解析】

浮脉主表,但有力无力是表实表虚的区别要点。当外邪侵袭肌表时,人体气血即趋向于表以御外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象显浮。如邪盛而正气不虚,则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出现,称相兼脉,亦称复合脉。

相兼脉的主病,多为组成该相兼脉的各单脉主病意义的组合。在此主要论述的是浮脉与其他脉象相兼所主病证的意义。一般而言,外感风寒时,因寒主收引,致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外感风湿时,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故脉来浮缓;浮与迟脉相兼,见于中风的情况尚待推敲。许多医家认为,浮脉不仅主表证,且可主里证,像浮迟、浮芤、浮短、浮洪、浮虚、浮涩、浮濡等相兼脉,就表明病邪已由表及里或以里病为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帝曰:肠辟下白末何如?岐伯曰:脉沉者生,脉浮者死。”可见,如果由于大量伤津失血以致气脱于外或气虚至极不能内守以致阳气浮越,也可见到浮脉,但这种浮脉浮而无根,往往是病情危重的征象,临证应仔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