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人的心思很不稳定,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闲,失去生活的快乐,却带来了更多精神生活上的困扰和烦恼。佛教会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让本性自然地流露,平和地面对生活,便是与佛有缘。
大师的功课
越州大珠有位慧海禅师,他是建州人,本姓朱氏,依越州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
有一天,一位师父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
慧海禅师回答说:“用功。”
师父又问:“如何用功呢?”
慧海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师父对他的回答大惑不解,便问道:“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是不是也都与您一样在用功修道?”
慧海禅师回答:“不同。”
师父问:“有什么不同呢?”
慧海禅师答道:“有人吃饭的时候,不肯吃饭,有很多要求;该睡觉的时候,又不肯睡觉,胡思乱想。”
佛缘悟语
说起来,不过是吃饭和睡觉,听起来也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值一提,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心无杂念,吃好和睡好呢?与佛结缘,也是生活的艺术,它让我们在平常的每件事中下功夫,使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充满了祥和与快乐。
参禅悟道
宗演大师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参修天台宗的“止观”了。
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炎热,他坐在门边地上读经,小小年纪的他实在耐不住困倦,终于在老师外出的时候摊开四肢睡着了。
他睡了几个小时,忽然听到老师返回的声音,这时已来不及回避,他觉得不好意思,只好趴在门槛上了。
“对不起,对不起。”老师轻声说着,小心翼翼地从他身上跨过,仿佛跨过一个贵宾的身体。
佛门术语
业
佛门的“业”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本义就是行为或造作的意思。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业。“业”没有自性,是因缘的产物,也是一种假说,它分为业因和业报,是一种形成某种事态的自然机制或法则。
帝王与佛缘
杨坚
统一中国,结束乱世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信奉佛教,是有着深刻的个人背景的。隋文帝从降临人世,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在佛教寺庙里,从小父母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养,主要由一个叫智仙的尼姑照看他,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了13年。以后做了皇帝,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佛门生活,毫不避讳。隋文帝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据载,仁寿元年(601),文帝令天下各州,凡吉利塔内均做神尼智仙像,就是因为他少时得智仙育养的缘故。隋文帝常对群臣感慨:我兴由佛法。
由于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隋朝初期佛教尤其是在中原,已经面临存亡问题。隋文帝对于佛教的恢复,以致佛教在中国的正式化、国家化、制度化,出力不小。此外,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使其成为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着名的少林寺曾经一度毁于北周,经隋文帝重建,得以复兴。
饿死在粮仓里的鼬鼠
在内蒙古草原上,生长着一种鼬鼠,它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着食物,然后把吃不完的食物储存到洞穴里。鼬鼠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从它储存粮食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据统计,鼬鼠一生要储存20多个“粮仓”,足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
然而,你们知道,这些聪明的鼬鼠最后是怎么死的吗?它们都是饿死的!这听起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造就它们悲剧的也是它们的聪明。
原来,鼬鼠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就会躲进自己的“粮仓”里,有吃有喝,还可以避免被它的天敌吃掉。但它们的门牙生长的非常快,它们必须经常啃咬硬物磨短两颗门牙,否则就会因门牙无限生长而无法进食。但它们早先只顾在“粮仓”里只储存了食物,并没有储存硬物,结果因没有硬物磨牙致使门牙不断生长,过长得门牙让鼬鼠无法进食,最后不得不很戏剧性地饿死在它们的粮食堆上。
佛缘悟语
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也无法填满。欲望往往使我们忘记了人生中不止有利益,还存在更重要的东西,一个只顾眼前的利益的人,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换来的却是一生的苦恼。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参禅悟道
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园里结满了果实,想到园中美餐一顿,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消瘦下去。它终于钻进去了!饱餐一顿,心满意足,可是,当它要离开的时候,又钻不出来了。无奈,它只好故技重演,三天三夜不饮不食。结果,它出来的时候,肚子还是跟进去时一样。
佛门术语
三毒
贪、瞋、痴,能毒害法身慧命,故名三毒,对修行者甚是可怕。贪、瞋、痴是三途因:多贪众生堕地狱,多瞋众生堕饿鬼,多痴堕畜生。对众生来说,此三途果报也非常可怕。
帝王与佛缘
萧衍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而“以佛治国”以至到佛寺里舍身为奴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于梁朝的半壁江山内,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万余人。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身体力行。据载,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饭,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他又断绝房事,远离嫔妃。平时,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不喝酒,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广交当时的着名有道高僧,这开了帝王的先例。他还主持并亲手编辑并注释佛经,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举行法会等等。佛教传入日本、朝鲜,也在这个时期。梁武帝还四次入寺舍身,在寺内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长,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这在史料上有记载。
烦恼是最高的智慧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武则天摄政,他下旨迎请嵩山慧安国师及北宗神秀到宫中供养,以便常常请教佛理,两位大师都推说南方有一位慧能,受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可以请他到宫中,于是武则天派内侍薛简前去迎请六祖,六祖则上表辞谢,表示自己愿终老于山林中,薛简只得当面请问禅法,请求六祖予以开示。
他问道:“京师的禅师都说,要明心见性,必须坐禅学习四禅八定,不经禅定而能解脱是从来没有的事?”六祖道:“自性妙心是从自心而悟,跟坐禅有何关系呢?《金刚经》上说:假使如来是坐的样子,或是卧的样子就是实践邪道!因为无一定的地方来,亦无一定的地方去,无生无灭,这才是如来清净禅,一切法都是空,空意无证;无证无无证,就是外不染色声,内不着妄想,这也就是证。证了又不执着证的念头,也就是无证,相反也不着无证的念,也就是无无证。”薛简又问:“我回京后,皇上必然问我禅机妙法,愿大师慈悲,指明心要,以便我奏明太后、皇上,及京城学道之人,愿六祖的智慧像一盏明灯,光明无尽。”
六祖道:“光明无尽,也是有尽的,这是有相对意义的名相,真正绝对的法则是没有对比的,也没有相对的意义存在,本源心性是没有光明和幽暗对比的,光明与幽暗是相互替代的,相继生灭的。”薛简继续问道:“光明是智慧的比喻,幽暗又是烦恼的代名词,修道的人,如果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史以来的无明又如何破呢?”
六祖道:“烦恼其实是最高的智慧,是无二无别的,如果谈到以智慧照破烦恼,那是二乘人,凡夫与外道的知见。而最高的智慧,不是这样。明与无明在凡夫眼里被看成两种不同的东西。了悟自性实相的智慧者,会明白实相是绝对的,是非有非无的,在凡夫来说,没有丝毫的减少,在圣贤来说也没有一分增加。住在烦恼中而不纷乱,在绝对的大定中,不是断灭,亦不是恒常,不去不来,不在中间、内外,不生不灭。永恒而不变。外道所理解的不生不灭是认为灭亡是生命的终止,以生来显示灭亡,而灭亡了如同没有灭亡,生了如同没生,我们所说的不生不灭是指自性体上本来是无生,现在也就不灭,你应不去分别善、恶的念头,不去思量,自然可以悟入绝对的心体,常在大定之中,妙用无限。”
薜简由此而恍然大悟。回京后将所闻之法奏明皇上及太后,闻法后则天太后自谓已顿悟禅法。
佛缘悟语
人生在世,烦恼也会无休止地迎面袭来,活着就要面对问题。渴求没有烦恼实际上是一种贪心的念头。当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容淡定地面对,寻求解决之道,才是面对人生该有的态度。
经典典籍
《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完成(旧译: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着,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佛门术语
五戒十善
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五种戒。现在有很多人受过五戒了,这些人都叫做居士。
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瞋、不痴、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这个恶,你不做了,就是善。居士要奉行十善,所以要守五戒行十善。
帝王与佛缘
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可以称佛门里走出来的女皇了。她出生官宦之家,14岁那年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武则天走出唐宫,来到感业寺,削发为尼。这当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众说纷纭。不久之后,爱慕已久的高宗就将其接回宫内为妃,后又册封为后,开始参与朝政,直到后来垂帘听政,以致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帝,成为女主。
佛像雕塑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高峰,龙门石窟就是典型代表。甚至有人猜测,其中最有名的那座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本人。80卷《华严经》译本也是武则天亲自作序。武则天奉佛,更多的目的是为自己广积功德。
像盐一样的平淡生活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富翁想看看三个女儿中谁最爱他,他对三个女儿说:“你们现在对我都很好,现在你们都说说爱我像什么一样啊?”
大女儿很会说话,她说:“我爱您就像爱护我的生命一样!”父亲听后,非常开心。
二女儿也很机灵,她说:“我爱您就像爱我的眼睛一样!”父亲听了,虽然不如大女儿说的,也算不错,他仍然很开心。
“我爱您就像爱菜里面的盐一样!”三女儿是个实在的人,她很平淡地说。富翁听了非常生气,在一气之下把三女儿赶出家门。
日子过得很快,富翁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出嫁了,并且霸占了富翁的财产,把他赶出家门。他又老又穷,只好开始沿街乞讨。
有一天,他来到山里,看到有一大户人家,他上门乞讨,正巧女主人望见了他,吩咐下人,把他让进来,并作一桌好菜给他吃,每道菜都不许放盐。他非常饿,看到菜就吃,可是吃遍所有的菜都没有滋味。这时他放声大哭道:“我现在才明白只有三女儿对我是真心,没有盐的菜,再好也没味道啊!”
这时,女主人出来与他相认,他见到被他赶出家门的三女儿更是惭愧。三女儿并不怪罪父亲,还让他在这里颐养天年。
佛缘悟语
佛心也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可以是我们喝茶吃饭、工作睡觉、待人接物。以平淡的佛心对待万事万物,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不起眼的小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参禅悟道
德山,四川剑南人,俗姓周,童年出家,精研律藏,通各种大乘经论,常常讲《金刚经》,时称周金刚,名噪一方,并很自负。后来他听说南方有禅教兴起,心想:出家人要经历千劫时间学习佛的威仪,要经万劫时间学习佛的细行,既如此都不能成佛。南方竟有敢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岂不是谤佛?我一定消灭他们这些魔鬼以报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