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佛有缘
13791800000022

第22章 善于忍耐是佛缘(3)

金刚密迹力士以知晓如来一切秘密事迹而得名。《金光明经》记载,他是大鬼神王,与五百夜叉原都是大菩萨,为护持众生、保护佛法,他们才屈尊作了佛教的护法神。他行动十分敏捷,在佛教护法神中以“捷疾”着称。他常侍卫在佛陀身边,得到佛陀信任,佛陀常把一切秘密要事委托于他。佛寺常把他供奉于寺院山门殿内。其形象较为特殊,一般为红色脸膛,怒气冲天,全身肌肉鼓胀,劲健刚强,手中常持金刚杵。明代以前,佛寺都只供一尊密迹金刚。明代《封神演义》问世后,书中虚构的“哼哈二将”取代了密迹金刚。

佛教旅游圣地

香港――志莲净苑

位于钻石山志莲路5号的志莲净苑,建寺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在海内外较有影响。该寺始建于1938年。1989年根据社会环境的变迁与需要进行重建,工程历时10年,分六期进行,先后建成安老院、大礼堂、露天剧场、佛寺建筑群、公园及特别训练中心等。此寺属全木结构仿唐佛寺建筑,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精粹,融礼佛、文化推广及旅游于一体,成为香港佛寺建筑的一大新亮点。该寺由三进建筑构成,呈四合院格局。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南面为山门,气势开扬;东边有回游式山水园景,曲径通幽;西边有唐式枯木水庭,禅味盎然。首进是四个莲池,暗喻寺庙净土无染。左右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天王殿,殿中供奉天冠弥勒佛、韦陀及四大天王。二进建筑群是全寺中心,大雄殿庄严浑厚,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迦叶尊者及阿难尊者,两旁配观音殿、药师殿。三进为藏经阁和法堂。寺院东北面高地,矗立着一座楼高七层的万佛宝塔。该寺的设计,依照敦煌壁画第一百七十二窟所绘画的西方净土经变图及中、日现存唐代寺院建筑物揉合而成,是内地、香港及日本设计家的精心杰作。志莲净苑是一出家女众丛林,任何专心出家的女尼均可于此挂单,安身立命。

该寺于1963年正式注册为有限公司,已成为不牟利的慈善机构,在兴办佛学教育及开办安老服务方面,成绩卓着。志莲净苑现在有佛学、哲学、建筑及艺术等藏书4万余册,可供公众人士查阅,并提供咨询服务。该苑常年开办佛学夜校教育,设四年制佛学和哲学文凭,还开办有技能训练中心,建有全港最大的护理安老院,可容纳350位长者。

志莲净苑和其它的寺庙不同,不许参观者和香客、信徒在寺内烧香、大声喧哗。也不为人做佛事,只有一个例外,为梅艳芳做过,因为当年筹建志莲净苑梅艳芳义演筹款为志莲净苑出了很大的力量,志莲净苑过去是不开放的,最近才开放。

变来变去的泥像

一座泥像立在路边,风吹落它日渐干裂的皮肤,雨又不停地让他减肥,小孩子路过的时候又总是踢他几脚,他苦不堪言。他多么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然而他无法动弹,也无法呼喊。他十分地羡慕人类,觉得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好,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到处闲游。他决定抓住一切机会,向人类呼救。

这天,佛祖路过此地,泥像知道他道行高深,于是用他的神情向佛祖发出呼救。

“佛祖,请让我变成个人吧!”泥像说。

佛祖看了看泥像,笑了笑,手臂一挥,泥像真的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青年。“你要想变成个人可以,但是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马上可以把你还原。”佛祖严肃地说。

于是,青年跟随老者来到一个悬崖边。

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有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这座铁索桥是由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环串联而成的。

“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佛祖长袖一拂,已经将青年推上了铁索桥。

青年战战兢兢,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链环的边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一下子跌进了一个铁环之中,顿时两腿失去了支撑,胸口被链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

“啊!救命啊!我要掉下去了,铁环快把我的肋骨弄断了。”青年大声向老者乞求。

“请君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佛祖在前方微笑着说。

青年扭动身躯,拼死挣扎,好不容易才从痛苦之环中解脱出来。“你是个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青年飘然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一个环中,被链环死死卡住。

“救……救命呀!好痛呀!”青年惊恐地再次呼救。

可四周一片寂静,没人回答他,更没人来救他。

这时佛祖再次在前方出现,他微笑着缓缓道:“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自救。”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小憩。

“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青年想。

“我是美色链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经过一阵轻松的休息后,青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幸福愉快的感觉,他为自己终于从链环中挣扎出来而庆幸。

青年继续向前赶路。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他接着又掉进了贪欲的链环、妒忌的链环、仇恨的链环……待他从这一个个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青年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抬头望望,前面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他再也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佛祖!我不想再走人生之路了,你还是带我回到原来的地方吧。”青年呼唤着。

佛祖出现了,手臂一挥,青年便又回到了路边。

“人生虽然有许多的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之后的欢乐和轻松,你难道真愿放弃人生么?”佛祖问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短暂太少了,我决定放弃人生,还是去做我的泥像吧!”青年毫不犹豫。

佛祖长袖一挥,青年又还原为一尊泥像。

“我从此再也不必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

然而不久,一场洪水侵袭,泥像便成为泥沙,四处流散去了。

佛缘悟语

人生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和种种诱惑,稍有不慎,我们就会深陷其中成为命运的傀儡。因此,在探索和征服人生的进程中,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万万不行的。在胆小悲观的人眼中,生活是艰难苦涩的;而在坚强乐观的人眼里,生活则充满了战胜痛苦之后的欢乐和轻松。

佛门术语

伽蓝

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伽蓝神指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伽蓝圣众菩萨。以伽篮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东岳大帝”、“雷神”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是道教崇奉的泰山神。他原也受我国古代民间信仰。道教吸收他后,说他是掌管人间生死之神。历代帝王对他屡予褒封。唐玄宗封他“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他“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封他“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他“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民间信奉也十分普遍,各地还纷纷建起了供奉他的庙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他的祭祀日。他的形象为苍老帝王像:戴冠着袍,颈系冠带,颌下飘垂二绺胡须,手捧玉笏,足登云头鞋。

雷神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雷之神。《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头人身,鼓其腹。”《太平广记》引《神仙感通记传》说,雷公有兄弟五人,即天雷、地雷、水雷、社雷又称妖雷、神雷,是为五雷神。道教看到雷神在民间的广泛影响,把它改造为道教天神。道教还有所谓“五雷天心正法”的修法,宣扬依此而修,可以致雷雨,祛病痛。雷神的形象最初为龙形,后变为半人半兽;被道教吸收后,又完全人形化。今天在佛寺和道观中,雷神的形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半人半兽,蓬头怒发,似人似鬼,披甲,手持劈山斧;另一种是人形,身着铠甲,面有髭须;左手结印,右手举锤;左脚踏鼓,右脚做出击鼓的样子。

佛教旅游圣地

四川――白玉寺

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寺,背靠灌木丛生的石山,面对清澈明静的俄科河。这里,海拔3600米,雨量充足,气候温暖,开阔平坦,花草茂盛。此寺向北30公里是有名的年保神山风景区,途中经过果洛东南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隆格寺,可称是久治地区最好的旅游观景区。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大寺子寺,“白玉”为其母寺名而得名。

白玉寺建于1857年,迄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是青川甘边界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经过重建,大经堂、灵塔殿、讲经院、禅修房、僧舍等建筑数以千计,占地近千亩。讲经院内有驻美藏胞所赠送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各一套,印刷十分精美;灵塔殿内有高僧灵塔2座,贴金镶银,其中较大的一座灵塔内藏佛牙一枚,极其珍贵,被视为寺宝。寺内共有金、银等造的佛像和塑像近万尊,灵塔大殿还供有白玉拉智前世的脚印石一块,被该寺当作稀世珍宝,同时新建有壮观的佛殿一座。因而1994年该寺院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每年的主要佛教活动有农历正月初八至二月初八的“如来三身”修持会和七、八月为期45天的“坐夏”,成千上万名僧侣和信教群众,叩拜佛像,敬献哈达,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