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佛有缘
13791800000021

第21章 善于忍耐是佛缘(2)

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只是一颗普通的沙粒,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而不是在这唉叹命运不济。”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佛缘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对前途没有坚毅不拔的信心及目标,那么做一点小事,就会觉得很辛苦、繁重;如果对前途有信心、有理想、有目标,再远的路途、再重的责任,也不会感觉辛苦、繁重了。因此,我们在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训练自己要有承担力、责任感,你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相对的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摩醯首罗天”、“散脂大将”

摩醯首罗天又名大自在天,是印度教崇奉的主神。佛教收入摩醯首罗天后,把他奉为十地菩萨,故他的塑像也为菩萨形象。头戴宝冠,身着菩萨装,骑白牛,八臂三目,手执拂子、铃、杵、矩尺。立像常略去白牛。另外还有作二臂、四臂、十八臂的诸种形象。大自在天主要为密宗崇奉,密教把他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他的诸种形象也主要出现于密宗寺院里。

散脂大将又称“密神”。他原是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夜叉神,为北方毗沙门天手下八大神将之一。他统领二十八部天众,经常巡行世间,赏善罚恶。有人说他是鬼子母的二儿子,但多数认为他是鬼子母的丈夫。他的形象为金刚模样,面为红色,满脸怒气,手持降魔杵。一般人习惯把他同白脸善相的金刚密迹力士视为哼哈二将。

素食文化

银杏绿芦笋

原料

芦笋一斤洗净,干贝10个,鲜荔枝5个剥皮去核,葱切花,姜切片,泡山蘑菇的水半杯(或鲜味酱油加水)。

做法

1.芦笋削去根部老皮。

2.泡软的干贝银杏沥水(尽量干),水留下待用,用手把贝搓散。

3.将油烧热。

4.炒香葱姜。

5.炒银杏。

6.翻炒荔枝(不断用铲子切断并挤压荔枝)。

7.倒入蘑菇水,煮滚。

8.水渐少时放入芦笋,翻匀,盖锅煮5分钟。

9.收汤,适当调入盐,翻拌芦笋。

提示:这个荔枝的分量,做出来是有点淡甜的。

佛教旅游圣地

河北――三圣寺

三圣寺建立的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证。据考系北魏年间所建。

三圣寺后殿里有三尊石佛立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经省人大批准,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原来寺院规模很大,寺前立有石狮,寺内有钟楼鼓楼。1981年仅存前后两个殿,各为三间,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前殿已无佛像,被生产队作为储草室;后殿也被用来存放杂物;不过殿内的三尊石像仍立在原处。群众称左侧一尊为太上老,右侧一尊为阿难尊者,中间一尊最高,面相善良,群众称之为“自来佛”。

“自来佛”高约三米半,高肉髻,袒胸,披袈裟,大背光,似桃形,且背面刻满了小佛像,共230个,并铭刻着造奉者的姓名。此佛像用青石雕刻制成。左右两石佛像均用汉白玉雕成,高304厘米(连座),背宽72厘米。此殿脊正中立一小型转塔,背面刻有“乾隆四十四年(1769)补修”字样。

现在中间立佛的面部、鼻部稍有破坏,两手及臂部也有损坏;右侧石像的鼻尖被砸掉,双手齐腕折断,但螺冠依然。左侧佛像既无头又没双手,据说此石像之头埋在殿右地里,曾有人发现过,又原地掩埋掉,不过现在还未曾找到。(此佛头1985年找到并复原头位。不过1993年三具佛头均被人盗走,1994年请曲阳桥匠人修复,后不久又被人盗走)。

因年代久远失修,三尊石佛像的三双手臂全已断遗,右侧的一尊曾失去头部,后找到修复;另外的两尊鼻子已被破坏,中间的一尊石像为白云质灰岩所雕刻,石料青灰色,刻工细腻,头稍大,约占身高的六分之一,全身高2米,下有1.2米高的石灰岩石刻底座。石像后又有一处佛光屏障,上刻金龙闹海和莲花图案,与石像一并用浓彩描绘,现仅存局部色彩。两侧的石佛像皆用汉白玉雕成,身高约2.6米,下有0.4米高的莲形石座,全身各部比例匀称,身着袈裟,内穿僧祈支,头结螺髻。此外,在中间石佛像的背后刻有12行小画佛,最下面刻有:任丘净贵侍时等字样,底座上刻有唐僧取经的神话图案。三尊佛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应认真加以保护和适当修复。

及至1995年,由当地政府和信众联合发起,决定礼请临济祖庭上有下明老和尚驻裼并主持三圣古寺恢复重建工作。老和尚遂于当年8月率徒住裼于此。在老和尚和现任当家慧真法师的辛勤操劳下,1998年,庄严的大雄宝殿落成开光。2001年,东寮房,客堂,斋堂建成并投入使用。

古寺自始至今常住尼众,秉承以禅为家、戒律为行、净土为归的修学宗旨,大众熏习,大众分享。因缘使然,寺院当家及常住以大悲愿力,计划今年雨季后恢复重建藏经楼,为古寺道场的庄严再添风采。多年来,寺院本着自修为主,兼并弘化的精神,上行下化,随缘度日。古寺中兴时期,寺院提请各位大德善信提携关照,共同为古寺的重光而努力。使这一清净道场家风重振,众生获益。

两个挑水的和尚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变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了。”

佛缘悟语

我们常说的忍耐并不是一味的不知进取,忍耐应该是提升自己的过程。让自己在忍耐中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才不失忍耐的真谛,换而言之,忍耐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收益。

佛教节日

供佛斋天

在中国民间,农历年初有“拜天公”的习俗,以表达其敬祖畏天的民族性。而佛教东传后,因应当地的习俗,人们依据《金光明经》的“供佛斋天”,让信众们藉虔诚的心,礼拜供养佛、法、僧三宝,请诸天用斋等仪式,来达到消灾祈福的目的。

“供佛斋天”,就是俗谚的“晏客”;天,在佛教里共有二十四天,每一“天”有一“天主”,及眷属等,他们都是虔诚的佛弟子。据《金光明经》载:诸天在“金光明会”上时,于佛前发菩提心,护持佛教,奉行正法,修诸善业,不做恶行;诸天也遵照佛陀的嘱咐,巡行人间,以慈悲心辅助有德的人,提携修道者圆满佛果。因此诸天又叫护法龙天。护法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日日月月护持三宝,让正法永住。为了感谢诸天对佛教的护持,佛教徒每年在正月九日以最隆重的仪式,备办素斋虔诚礼拜三宝及迎请诸天光降受供。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月天”、“金刚密迹力士”

月天,又称月宫天子,原是古印度崇拜的月神。佛经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大势至”意为宝吉祥,月天既为大势至菩萨化身,所以又得名宝吉祥天。月天住在月宫中,他的身边也有许多美丽的天女陪侍。据说他有五百岁的寿命。关于月天的形象,印度和中国所传各不相同。他在印度为男性形象。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文化中也有月神崇拜,而中国的月神又被阴阳学视为阴性,这样印度的月神受中国月神信仰的影响也女性化了,并且还吸收了中国月神的形象特征。她的形象通常为:美貌后妃装束,头冠中嵌满月,月中现兔形。但是密宗供奉的月天仍是印度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