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佛有缘
13791800000015

第15章 拥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缘(3)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

一座寺院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担水、洒水、扫地。做过早课后,他还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他还要诵读经书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练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着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着的光。

佛缘悟语

逆境能磨练人的意志,顺境却往往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所以,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没必要怨天尤人,因为总有一天会发现正是逆境让我们变得更坚强;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们反而应该经常激励自己积极上进,以免过于放松懈怠。

参禅悟道

某地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佛教圣地南海去朝拜,你说行不行?”

富和尚问:“来回好几千里地,你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喝水的瓶子,一个吃饭的泥盆就行了。”

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几年以前,我就下决心要租条船到南海去朝圣,但是,凭我的条件,到现在还没能办到。你靠一只破瓶子,一个泥瓦盆就要到南海去?真是白日做梦!”

一年以后,富和尚还在为租赁船只筹钱,穷和尚却已经从南海朝圣回来了。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功德天”、“辩才天”

功德天,又名吉祥天,是一位仁慈的女神。她原是婆罗门教天神,是德叉迦和鬼子母夫妇的女儿。她又是北方毗沙门天的姐姐。由于与财神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所以她又被奉为财富女神。《金光明经·功德天》说,若信徒能够诵持此经,供养诸佛,并用香花、美味供养吉祥天,持念她的名号,就会得到资财宝物等福报。《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还记载,她有十二个名号,信徒若能够受持读诵这十二个名号,并如法修习供养,就能够消除贫穷业障,得到富贵。据《陀罗尼集经》记载,她身体呈银色,头戴花冠,身披天衣,项挂璎珞,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左手拿如意宝珠,右手结施无畏印。左右两边分别立有梵天和帝释天;二天神背后各有一座七宝山。她头顶现五色祥云,云端有一头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个玛瑙瓶,瓶中不断倾泄种种宝物,浇灌在她顶上一个千叶宝盖内。这些都与吉祥天掌理财富和赐福众生的功德有关。中国佛寺所造的功德天的形象大概受了这段记载的影响。佛教专门以她为本尊作禳灾招福的法会,这种法会被称为“吉祥忏过法”。

辩才天,顾名思义,辩才天以聪明和具大辩才而得名。她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所以又称“美音天”、“妙音天”。她是掌管智慧辩才、音乐与福德的天神。辩才天原是印度人信仰的河神。有人说她是男神,但大多数认为她是女神,是阎罗王的姐姐。她居无定所,经常与各种野兽为伴。她穿着极其简陋,但她形象十分美丽,“面如满月”,“目如修广青莲叶”,“常以八臂自庄严”。这些生活习性和形象特征成了她形象塑造的重要依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宣称,凡是宣讲《金光明经》者,都能得到她的护持,增进智慧,辩才无碍,还可以解脱生死;又说诵读此经还可以使人成为大声乐家。日本密教主要是针对其音乐方面的功德,对其进行崇奉的。辩才天的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八臂菩萨装束形象,旁边六臂持物,分别拿火轮、剑、弓、箭、斧、绳索,中二臂合掌,脚下有狮、虎、狐、豺等兽。一种是菩萨形象的坐像,左手拿琵琶,右手作弹奏状;也有作弹箜篌状的。很显然,前一种形象来源于佛典的记载,而后一种形象则是根据辩才天在音乐方面的特征而塑造的。

佛门术语

舍利

“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子”。但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因为舍利大多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身骨”。

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

对武士最后的考验

一位武林高手跪在武学宗师的面前,接受得来不易的最高的仪式。这个徒弟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在武林终于出人头地。

“在授予你最高仪式之前,你必须接受一个考验。”武学宗师说。

“我准备好了。”徒弟答到,以为可能是最后一个回合的练拳。

“你必须回答最基本的问题:这种仪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是我习武的结束。”徒弟答道,“是我辛苦练功应该得到的奖励。”

武学宗师等待着他再说些什么,显然他不满意徒弟的回答,最后他开口了:“你还没有到拿最高仪式资格的时候,一年以后再来。”

一年以后,徒弟再度跪在宗师的面前。

武学宗师问:“这个仪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是本门武学中最杰出和最高荣誉的象征。”徒弟说。

武学宗师等啊等,过了好几分钟,徒弟还是不说话,显然他很不满意。最后说:“你仍然没有到拿这顶桂冠的时候,一年以后再来。”

一年以后,徒弟又跪在宗师的面前,师傅又问:“这个仪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它代表开始,代表无休止的磨练、奋斗、和追求更高标准的里程的起点。”

“好,你已经可以接受这个仪式,并开始奋斗了。”

佛缘悟语

不正确的信念往往使我们感到事倍功半,让自己有一种无力感,如同海上的船只失去了航向。信念是我们人生的坐标,只有我们的坐标是正确的,我们的人生才能是正确的。

参禅悟道

药山禅师,山西绛州人,俗姓韩,十七岁出家,最初学习律宗,精通经论,严持戒律。一天,他自叹道:“大丈夫不应执着于法,而离法自净,谁又能做这些琐碎的细行呢?”于是去参拜石头。他见到石头问道:“三乘十二教,我都知道大概。但我听说南方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请师父慈悲开示。”石头希迁对他说:“这么也不能得,不这么也不能得,这么不这么总是不能得,你认为怎样说?”药山听后不解,石头说:“看来你我因缘不合,你还是去江西找马祖去吧!”

药山见到马祖又向马祖提出了相同的问题,马祖说道:“我有时教人家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人家扬眉瞬目;有时告诉他们扬眉瞬目是对的,有时告诉他们扬眉瞬目是错的。你认为该如何说呢?”药山即刻大悟,于是向马祖行礼,马祖道:“你见到了什么道理要行礼?”药山答道:“我在石头那里,就像蚊子咬铁牛一样!”马祖知他已悟,就让他好好护持。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大梵天王”、“日天”

大梵天王,又作“梵天”、“梵王”等,是婆罗门教的尊神,被认为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大梵天后来成了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据传释尊自兜率天降生的时候,大梵天手执白拂子,在佛前作引导。释尊成道后,施舍自己的宫殿,请佛说法。《大悲经》记载,释尊行将入灭时,将护持佛法的重任交给了他。大梵天居住于色界,为色界初禅天之主,与梵辅天、梵众天合称色界初禅三天。较为常见的大梵天的形象是四面四臂像,每面各有三目;四臂都持有物,右边两手各持莲花和念珠,左边两手一手持净瓶,一手结唵字印;坐于莲花座上,坐骑是一只鹅或由七只鹅拉的车子。另外,梵天还有一面二臂、三面二臂形象。中国寺院中,梵天多与诸天共同供奉于大雄宝殿之中;还有一种是他与帝释共同侍奉释迦佛的形象。

日天,又称日天子、宝意天子、宝光天子等名。日天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佛教说他是观音菩萨的变化身。他住在太阳中,太阳里有他的宫殿,称为“日宫”。他在一年之中循环于须弥山中腹,遍照四天下及四大洲的白昼。他与守护黑夜的月天对应,也由四天王管辖。他身边常有二妃陪侍。二妃乘七宝庄严车驾,以八头宝马牵引,周围还有七曜九曜等星宿护卫。摩利支天作他的前导。《秘藏记》卷末载,其形象是:红色脸膛,两手各持一朵莲花,乘坐于四匹马拉的大车上。

佛门术语

四大皆空中“四大”的含义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与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