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酒与解酒的学问
13789900000012

第12章 饮酒杂谈(3)

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那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继续代谢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十万分之一吧。

20.打鼾者应戒酒

据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小组报道:吸烟或者饮酒之后打着鼾度过夜晚的人,是在冒着脑损伤的危险吸烟饮酒的。

这一危险主要是血液中的含氧量太低。尤其是60岁以上嗜烟酒的打鼾人,所冒风险最大,这是因为睡眠后,酒精或尼古丁使打鼾加剧,从而导致呼吸阻塞造成缺氧,引起心脏和脑的损伤。

在打鼾很厉害的时候,人的喉咙被舌和软腭阻塞,呼吸被迫停止,直到自身的防御反射系统唤醒它,才又重新进行呼吸。酒精会像麻醉剂一样,能把防御反射系统抑制达几十秒钟之久。

最近,美国加州的一所临床睡眠性疾病研究中心的专家对打鼾者提出忠告:睡觉时打鼾的人不宜饮酒。虽然许多人身体十分健康,但也以不饮酒为好。

这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一个健康的有打鼾习惯的人,在睡眠以前2小时虽然仅饮中等数量的酒,但在入睡后,极易加重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从而发生很严重的呼吸一时中断现象。计时观察表明,这种类型的呼吸暂停,可延续10秒钟或更长的时间。这一现象对机体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着短期和长期效应。短期效应可以影响体内重要器官的氧供应;长期效应是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久之则可导致肺动脉和全身动脉压力升高,不仅可引起高血压病,还可干扰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使其出现心律失常,甚至诱发更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

为了身体健康,打鼾者还是以戒酒为好,最好滴酒不沾。如果偶尔少量饮酒,也应与就寝时间拉开,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

21.饮酒十八“忌”

(1)忌饮酒过量:古书中记载“饮酒莫教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如高血压患者,饮酒过量有导致脑出血的危险。因此,饮酒要适可而止。一般酒精(乙醇)的中毒量为70~80毫升,饮白酒的一次量不宜超过50毫升;啤酒不宜超过一瓶。节日欢聚,亲朋好友之间也不要勉为其难或互相争“雄”。

(2)忌“一饮而尽”:饮酒过猛,酒中的酒精会使大脑皮质处于不正常的兴奋或麻痹状态,人会失去控制,动脉硬化患者甚至会出现脑血管意外。

(3)忌空腹饮酒:空腹饮酒,特别是高浓度的酒,对口腔、食管、胃都有害。实验表明,空腹开怀畅饮只要达30分钟,酒精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便能达到高峰。埋头喝闷酒或饮赌气酒都是容易醉倒的。所以在饮酒前先吃点食品,使体内分解酒精的酶活力增强,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4)忌喝冷酒:喝酒为什么要烫?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除此还有醛。饮酒过多会引起酒精中毒。醛虽然不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但对人体的损害要比酒精大得多。醛的沸点低,只有20℃左右,所以只要把酒烫热一些,可以使大部分醛挥发掉,这样对人身体的危害就会少一些。

(5)忌饮掺混酒:酒分为发酵酒(如黄酒、啤酒)和蒸馏酒(如白酒)两种,在体内的反映不一样。发酵酒酒精含量少,但质杂,如与酒精浓度大的蒸馏酒混饮,易引起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而且易醉。

(6)忌酒与汽水同饮:有人习惯将白酒和汽水掺和饮,这对健康是很有害的。白酒一般都含有酒精,

当酒和汽水在人体内掺和以后,会使酒精很快散布到人的全身,并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人的肠胃、肝脏、肾脏器官都有损害。它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酶的产生,而且患有肠胃病的人如饮酒后又大量喝汽水,还会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大出血。血压不正常的人可因此促使酒精迅速渗透到中枢神经,导致血压迅速上升。因此,在饮白酒时切勿与汽水同饮;也不能先喝汽水再饮白酒;饮酒后,更不能用汽水来解酒。

(7)忌酒后受凉:由于酒精的刺激,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皮肤发红,体温散发增加,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故酒后受凉易患病。例如,酒后外出容易感冒和冻伤;酒后用冷水洗脸易生疮疖;酒后在电风扇下吹凉,易发偏头风;酒后当风卧,易生各种风疾;酒后在露天宿卧,易得麻痹症和脚气病。

(8)忌酒后洗澡:酒后洗澡,体内储备的葡萄糖消耗加快,易使血糖下降,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又能阻碍肝脏对葡萄糖储存的恢复,易使人休克,所以酒后不要马上洗澡,以防不测。另据报道,酒后立即洗澡,容易发生眼疾,甚至会使血压升高。

(9)忌酒后立即看电视:现代科学证实,酒中的甲醇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两者同时进行,

对视力大有损伤。因此,饮酒后勿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10)忌酒后喷洒农药:人饮酒后,酒精进入血液,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促使皮肤和黏膜上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通透性同时增加,这时如果皮肤沾染上药物,或弥散在空气中的农药被吸入到呼吸道黏膜上,就会加快或更多地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体内,导致中毒或加重中毒程度。

如果酒精进入人体后的生理变化与农药中毒的反应相一致,两者发生协同作用,就会使中毒程度加深,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酒后不可立即喷洒农药。同样的道理,城市居民也不宜酒后在室外内立即喷洒“灭害灵”等杀虫剂,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11)忌睡前饮酒:睡前饮中等数量酒精,可出现严重呼吸间断,危害健康。如果在睡前饮酒,一般均经历睡眠呼吸暂停,这种暂停将持续10秒钟或更长一些,常常是两倍于不饮酒者。而呼吸暂停若发生多次,则可导致高血压,甚至心脏破裂,心功能衰竭。专家还警告,睡前大量饮酒,长时间会导致成人突发性死亡综合征。

(12)忌酒后马上用药:饮酒后,酒精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开始有个短暂的兴奋作用,随后转为抑制作用,使大脑神经系统的反应性降低,如果此时服用镇静、安眠药,或者具有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以及含有上述成分的感冒药(如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维C感冒片等),就可能因酒精和药物的双重抑制作用而导致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呼吸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据报道,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因为酒后服用安眠药导致猝死的。

另外,饮酒后服用APC、阿司匹林、安乃近、索米痛片(去痛片)、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药物时,易导致胃出血,甚至胃穿孔。酒还能影响降压药、消炎药等多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对身体造成危害。

(13)忌带病饮酒:病人不宜饮酒,特别对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癫癎、老年痴呆、肥胖病人等,忌酒是势在必行的。

(14)忌孕期饮酒:酒中的酒精能通过血液危害胎儿,胎儿越小,对有害因素越敏感。饮酒会使胎儿的大脑、心脏受酒精的毒害,造成胎儿发育迟缓,死亡率高,出生后对智能也有影响。美国圣地亚哥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表明,7名在妊娠期间一直过量饮酒的妇女中,有一名流产,2名所生的婴儿患胎儿酒精综合征,4名足月婴儿的体重比不饮酒或仅少量饮酒的妇女生的婴儿轻。

(15)忌美酒加咖啡:有一首歌唱道:“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其实酒与咖啡同饮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饮酒后,酒精很快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直接影响胃肠、心脏、肝脏、肾脏、大脑和内分泌器官等的功能,造成体内新陈代谢的紊乱。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大脑。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如适量饮用,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但饮用过量时同样会引起中毒。如果美酒与咖啡同饮,就如同火上浇油,会使大脑由极度兴奋转入极度抑制状态,使血管迅速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加大心血管负担。此时造成的损失是单纯饮酒的许多倍。

(16)忌啤酒冷冻喝:有些人喜欢将啤酒存入冰箱里,觉得冷后再喝清凉、爽口,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一般啤酒在2℃时就会结冰。啤酒中含有大量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糖类。温度一旦下降到摄氏零度时,溶解在酒中的蛋白质就会分出来,凝固成沉淀物,使啤酒变质,啤酒最好保持在12℃左右的温度下为宜。

(17)忌上午饮酒:人在上午的活动量大,故促使胃肠吸收活动也加快。此时饮酒,由于酒精被吸收很快,使血液中含酒精量迅速提高。经专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化速度与时间有很大关系。凌晨二时到中午十二时,酒精在血液中存留的时间较长,酒后酒精浓度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较慢,因此对中枢神经的刺激较强。而下午二时到午夜十二时,血液中酒精浓度的下降速度较快,对中枢神经刺激较小。结论是,上午饮酒易醉。因此,嗜酒者,最好上午少饮或不饮酒为宜。

(18)忌饮雄黄酒:雄黄酒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它遇热就会分解成三氧化二砷,属砒霜的一种,其毒性小于砒霜,是南方民间传统使用的一种原始杀虫剂。经试验,作为杀虫剂,其毒性对医学昆虫和体内寄生虫的杀伤力都很弱,达不到灭虫的目的。相反,它对人体倒有害处。人喝了雄黄酒后,极易将硫化砷吸收到胃肠里去,然后随血液传到全身,引起砷中毒症。一旦中毒,轻者腹泻、腹痛、全身不适,重者会造成慢性砷中毒,出现皮肤黏膜病变及多发性神经炎。部分人出现肝大,肝区疼痛,黄疸等症。况且,砷化物又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以致诱发癌变。因此,劝君莫饮雄黄酒。

22.新酒和陈酒的区别

中国自古有“陈酒飘香”之说,酒贮存时间长,不仅增香,而且增甜。酒的贮存是提高酒质的重要一环。我国有关部门规定普通散装白酒贮存期10~20天。瓶装优质酒内销一般贮存均在半年以上,出口最少贮存1年,多者3年。可见陈酒比新酒好。为什么陈酒好于新酒呢?这是因为新酒酒味暴烈,不但香味小,邪杂味和刺激性也大,有冲辣感,易上头也易醉,因此,要有一段贮存期。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其他成分不足1%,酒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合理贮存,才能促进酒精和水两者之间的亲和(缔结),以达到柔软不冲辣的目的。曾有人品尝过贮存30~40年的陈酒,其酒精度虽在40度以上,但在味觉上只相当于20度左右的酒所引起的刺激味。这被认为是由于在长期贮存中改变了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重新排列结构所致。

但是,并非所有的酒都是“越陈越香”,啤酒和葡萄酒就不宜久存。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甜白葡萄酒保存期限为3个月;啤酒桶装和瓶装新鲜啤酒为7天,瓶装熟啤酒为2个月。啤酒和葡萄酒所含的酒精成分少,营养成分都很丰富,久存之后,既容易变质,又会失去营养成分。

国内啤酒一般为棕色和绿色玻璃瓶装。每瓶啤酒容量一般为640±10毫升,约等于0.65千克/瓶,11度,但也有350±10毫升的。根据品种的区别,贴上不同标志的(浓度、鲜、熟)商标,一般不注明的均为熟啤酒;散装的为桶装鲜啤酒。熟啤酒是通过巴氏杀菌法,进行65℃灭菌处理,使之保存期延长。熟啤酒都是瓶装的,没有散装。不杀菌的即为生(鲜)啤酒。

在保管贮藏中,鲜啤酒保存温度为0~15℃,保存期瓶酒为7天,桶装(散)为3天;熟酒保存温度为5~25℃,保存期为10度酒40天,11度一级60天,12度优级120天。在有效的保存期内,产品不浑浊,不沉淀,不发生酸败和其他异臭味,不然,则是保管不当或产品质量不佳之故。另外,啤酒不要保存在温度高的地方,特别是不能放在直射阳光下,也不可将啤酒直接放入冰箱的冷冻柜,否则会因骤冷而爆炸。

葡萄酒与白兰地和其他蒸馏酒的最大区别之处,是装瓶后仍继续成熟、变化。葡萄酒在装瓶后,酒中的原料微粒以及酵母还会发生改变,使酒逐渐成熟、老化,继而变质。因此,葡萄酒装瓶后即可饮用,而且越新鲜,味越美。

葡萄酒是一种很娇嫩的酒。贮存时,要特别小心,避免阳光直射、放在通风阴凉(12~16℃)的地方;灯光光线、机器声都会引起酒的变质;大蒜、韭菜和洋葱等浓烈气味,会引起窜味而影响酒质。

23.新婚夫妇应忌酒

新婚夫妇在亲朋满座的酒席宴前,习惯上必须饮酒祝庆,以示谢意。其实,这是一种不可取的习惯。科学研究发现,新郎、新娘双双醉酒入房,酒精将贻害下一代的健康。

男性在同房前饮酒,可使其精子发生异常,进而危害胚胎的形成和生长,如果女性在受孕前后饮酒,会损伤受精卵,使染色体异常,能引起自然流产、胎儿发育不良,以及出生后婴儿智力障碍,反应迟钝,性格异常,身体矮小,体重低下,面部畸形等,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胎儿酒精综合征”,目前还没有仪器能探测饮酒畸胎的状况,要想减少畸胎的低能儿的发生,最好的方法则是预防新婚夫妇(女性饮酒影响更大)以及一切育龄夫妇都应注意这个问题,切勿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