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药治疗乙肝疗效到底如何?
中药治疗乙肝是我国特有的、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并且占据着乙肝治疗的主要位置,为广大患者所喜闻乐见。从我们近期调查的1566名乙肝患者治疗情况看,使用中药或中药制剂的患者人数达到99.34%,远远高于使用西药的患者人数(67.45%),从目前新药研制情况看,中药制剂的开发、生产种类和速度也远远超过了西药,每一年至少有几种国家准字号药物上市,至于各种非标制剂、院内制剂、科研制剂、辨证组方更是不计其数,最近笔者先后收到数百封乙肝患者的来信,询问中药治疗乙肝的情况。目前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工具,连篇累牍出现大量有关中药治疗乙肝取得重大突破的广告和新闻及人物事迹介绍,使用的言辞相当有诱惑力,极其令人惊奇,乙肝是否真的已被攻克,广大患者心存疑虑。那么,中药治疗乙肝到底行不行?疗效到底如何呢?本文将针对性地予以解答。
1.中药制剂在乙肝的辅助治疗 恢复肝功、调整免疫功能以及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解决乙肝的根本问题,即抗病毒治疗方面尚无重大进展。因此,实际情况是:中药制剂治疗乙肝普遍有效,但缺乏特效药物,尚难根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攻克乙肝这一医学难题,其中中医中药治疗乙肝为我国特有,在乙肝治疗上占有重要一席,现已在乙肝治疗的几个重要环节取得进展甚至于突破,具体体现在:
①保肝护肝,恢复肝功能,促进受损肝组织修复。
保肝降酶:中药降酶制剂疗效相当迅速、显着,立竿见影,最突出的有五味子制剂(商品名称为联苯双酯、五仁醇肝得宁等),主要成分为五味子乙素、丙素等,它们可以可逆性地抑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活性、修复肝组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草制剂(商品名为强力宁、甘草甜素、甘利欣等)降酶效果也相当显着,该类药物对肝脏类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酮的灭活,具有明显的皮质激素样效应,起到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另外,中药垂盆草制剂、山豆根制剂、齐墩果酸制剂等都有抗肝细胞损伤、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效。
保肝退黄降黄:主要包括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熊胆制剂、苦黄注射液等等,这些制剂都可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排泄,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适用于乙肝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增高。
改善蛋白代谢:主要包括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当归丸等等,以上各药可以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和蛋白同化激素样作用,适用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出现的白蛋白降低及蛋白比值倒置。
②免疫增强剂。主要包括猪苓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黄芪多糖、冬虫夏草等等,以上各药都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和转化,激发多种与免疫和抗炎反应的生物活性因子的产生,显着诱导干扰素产生,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该类制剂适用于辅助抗病毒及保肝护肝的联合治疗,单独使用疗效较差。
③抗肝纤维化。主要包括虫草头孢菌丝(商品名为复方鳖甲软肝片等)、丹参制剂(商品名为861制剂等)、桃仁制剂,上述制剂可减轻肝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肝内胶原分解代谢,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过度转录。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的成功打破了肝硬化不可逆转的定论,多种中药制剂从实验研究到临床观察均取得可喜的成果。
中医中药已经在乙肝治疗的攻坚战中取得“外围”作战的重大胜利,但是主攻方向,即消灭、清除乙肝病毒方面尚未取得突破,以往对上百种中草药进行了实验室试管内和体外筛选,筛选出对于乙肝病毒DNAP直接抑制率超过50%以上的多达28种,但是应用到人体之后,疗效就大打折扣。现在正在进行的中药导向治疗、有效成分的提取等工作可能会给乙肝治疗的带来惊喜,但是目前还为时尚早,现阶段中药治疗乙肝处于治疗普遍有效,但缺乏特效(疗效尚不十分理想),往往是表面问题看似得到解决,而实际问题仍然存在。
2.治疗乙肝新药不断涌现,药物组成各异,主治功效有别,但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得到公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考察,做到优胜劣汰。近些年来,乙肝新药不断推出,如肝脾康、熊胆乙肝胶囊、速立特、乙肝清热解毒片、转因肝得治、澳泰乐颗粒、双虎清肝颗粒、朝阳丸、草仙乙肝胶囊、虎驹乙肝胶囊等等,这些药物都是近些年国家批准的治疗乙肝的新药,共同特点是:中药复方、药理实验及动物实验证实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血清中转氨酶含量、促进肝细胞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已经完成二期临床(百余例乙肝患者)验证,现进入广泛的大样本(三期临床)观察,以了解其实际和远期疗效。严格地说,这些药物依然还处于验证阶段,还属于试验品。所有乙肝新药(中药制剂)都经过了药理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结论近乎一致,诸如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等,但是实验研究仅仅是药物是否有效的一个苗头,并非实验研究效果好的药,用于人体后也一样奏效,人体内部的情况千变万化,和实验模型相差甚远,药理研究再好、动物实验结果再佳,用于人体后往往疗效不佳,仅靠实验研究是不够的。
国家从七五科技攻关开始,已对数百种中药进行了抗病毒的药理和实验研究,体外实验研究结果相当令人振奋,有些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虎杖、半支莲等等)抑制乙肝病毒DNA达90%以上,但是一旦进入人体研究,结果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上述新药用于人体试验(二期临床),可能获得一定疗效,但是样本数量极其有限,百余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恐怕难有定论,即便是通过药审,获得准字号,投放临床,依然带有进一步验证的使命,并非像其投放市场后,广告宣传的那样神奇;所有乙肝新药有其明确、严格的适应证。
由于是中药辨证处方,因此,上述各药主要针对的适应证是一定的中医证型,例如草仙乙肝胶囊用于湿邪困脾证、肝胆湿热证,经过中医专家的辨证,如果病人属于这两个证型,可以使用该药,如果不属于这两种证型,则不能使用该药。又如朝阳丸适用于中医的脾肾不足、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证型,慎用于肝肾阴虚及湿热类型者,这与草仙乙肝胶囊的适应证完全不同,不能混用;乙肝清热解毒片也明确规定脾虚者慎用。
据国家中医部门颁布的有关乙肝中医辨证分型至少有7种,可见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适应证,如果不属于其适应证,硬性用药,恐怕会有问题出现。治疗乙肝新药不仅要针对乙肝患者,还要符合中医的辨证原则,因此,乙肝新药并非每一个乙肝患者都适用。但是从目前临床实际情况看,乙肝用药根本没有遵循这样的原则,乙肝新药遍布各个医院诊所、药店,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不管是医师还是患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从未见过有什么人辨证用药。因此药物的功能和主治形同虚设,使用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乙肝,尽管用就是了,如此一来,岂有不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