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光28忌
13788100000017

第17章 普及检影验光造福患者(3)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检影验光法正是理想的,能标本兼治地解决验光出现的问题的,本身具有验光标准与判别方法的验光方法。一种完全有别于主觉、间接验光方法的、唯一能让验光者有验光标准可遵循,被验光的远视、近视眼患者有判别方法(验光后的试镜中,开灯后单眼有没有1.2以上的视力,如达不到,“光”就验错了),可自保的验光方法。

事实上,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将检影技术本身具有的潜规则用于验光,规范着验光,并且很有成效地解决了近视过矫及其带来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的,本书各章都列举了多个例证。总的来说:

(1)采用小瞳孔检影亮灯检影验光后,所得的屈光度,对于初次验光或虽配过镜但还未被过矫患者,均立时呈现有对应的单眼1.2以上的良好矫正视力。

(2)笔者一家只要遇着所经历过的本节对比表格中前12列的情况,都可以用检影获得满意的解决。

(3)少年儿童近视者扩瞳检影后复查时,用小瞳检影所得结果减少25度或50度(视患者视力情况而定)配镜,视力同样会达到单眼接近1.2,双眼1.2~1.5清晰、舒适、持久的视力,不会出现“验光28忌”中的任何一忌情况。

(4)在近视中,小瞳检影以后,一般35岁以下患者,降低25度,40岁以上患者,在降低25度到不降低验光度数中作取舍均未出现“验光28忌”中的任何情况。

(5)用检影认定有近视散光的,降低近视屈光度数不降低近视散光度数。

降低近视度数时,考虑以无重影为原则,把准轴向。

(6)关于近视过矫问题,对用检影查出的近视验光配镜被过矫的屈光度数,即高于检影验光结论的矫正屈光度:

①20岁以下的青少年全部去掉,视力在试镜1小时内,由不清楚开始回转清楚,不出1周视力可达单眼1.0~1.2,双眼单视1.2~1.5。

②30岁以下的患者小瞳检影去掉过矫配镜后,一般1周内可达双眼单视1.2~1.5,严重一点的不出20天。初去掉时的朦胧感觉也会逐日改善,并全部消失。

③40岁以下的患者,配镜用的度数可视过矫情况而定,过矫100度以内的,就用小瞳检影的结果最多也是保留25度过矫给直接配镜,视力一般在1周至1个月以内可满足单眼1.0~1.2,双眼单视1.2~1.5,过矫100度以上不到200度的,小瞳检影定度后,雾视缓解1小时后的视感与视力表现保留25~50度过矫,1个月以内可满足单眼1.0~1.2,双眼单视1.2~1.5,过矫200度以上的,分次矫治,但每次至少要降低剩下过矫的一半。

④50岁以下的患者,可视其年龄,小瞳检影查出的过矫屈光度,视体质与加长至最多2小时左右的雾视缓解,观其视力好转表现,保留25~75度最多保留一半的过矫度数,一般45天以内,原戴眼镜的不适现象全部消除,矫正视力大多达到单眼1.0~1.2,双眼单视1.2~1.5。

⑤55岁以下被过矫者,用小瞳检影后计算的屈光度加上过矫的1/2屈光度做过渡期矫正。并在此期间用雾视2小时以上做缓解,一般2个月以内视力由初期不清楚可望逐渐清楚,而且,头部、眼球、心境都会逐渐有轻松感。自第二次起,每次均保留剩下的过矫的一半,最后如果只剩下过矫50度,就全部去掉用做配镜。对于戴原眼镜尚有不适反应的患者按此法矫治更为有效。

⑥老年人视力恢复情况复杂,与年龄、体质、过矫时间和过矫程度密切相关,可每次去掉过矫的1/3~2/3,去掉过矫后,视力初会模糊,但一般都会有好转,如100日内无改善,则较难矫治,但原来不舒适的反应会逐日改善并解除,可用多次逐步去掉过矫度数的办法试矫。

解除上述问题的前提是,无白内障,无器质性、病理性的轴性近视患者。

在去掉过矫的验光过程中,由于患眼仍处在习惯的高度调节状态,视力表现必然欠佳,需要给予一个调整的时间。验光师可在给患者戴的试镜架上添加高度凸球镜片,进行雾视缓解。一般情况,青少年在1小时内,视力就可迅速得到提高,中年人在2小时内视力开始回升,且原戴眼镜的不适感觉将会逐渐消失,老年人经两小时缓解,原戴眼镜的不适和压力感开始消除,其中对于55岁以下的患者,验光师可放心大胆地按前述①~②的原则给予配镜。

凡验光中有意保留有部分过矫屈光度的,矫治所需的时间与原过矫度数、已被过矫的时间、现有年龄、体质都有关,可待矫正视力恢复到中低度,双眼接近1.2~1.5,高度的接近1.0以后再进行换镜片,或者待下次配镜时再做全部去掉,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不许可或不经心遗忘,也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逐年减弱,视近、视远再次出现不适情况时,再行换片做全部去掉。

总之,由于检影有反转点,并且它的标准认定值最高不能相差25度,高度近视的不能相差50度,不然,达不到应得的好矫正视力。笔者经过20年实践与探索萌生了一个逐渐加深的想法:即验光是可以规范的,验光的准确程度是可以被认识、掌握,并可由检影验光来定出标准和判别方法。不难看出,几乎每一个案例的屈光度与年龄都有着对号入座的规律,并符合一定的规范。对于轴性近视的任何一个案例都可以给予以上的归纳。这就是检影验光法独特之处。

检影验光的功能不光体现在其独特的深度,也体现于其独有的广度。我们不妨结合本章第二节提到的他觉法检影验光的功用和主觉、间接验光方法,以及从属于它们的仪器的优、缺点作一番比较来说明它验光的广度。

勿须多述,在这张并不完善的对比表里,已足以表明检影功能之广度,检影技能之深度与广度就突显了其在验光中的权威,彰显了必须普及检影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普及了检影技术,就会做到验光标准化、规范化,就能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验光水平提高到一个同一水平的新的阶段,让所有的验光误差都以中和点为目标,上下不超过25度,最多也不会超过50度,并且保证有对应的、良好的、有利于视健康的良好矫正视力。自此,即能消除验光过矫之大患,并在普及去除过矫的具体操作办法后,将广大戴镜者已有的过矫也全部纠正。

多年来,有关网上的各种论坛中,也不乏验光工作者提倡开展检影验光。

他们也逐步了解到现有电脑验光的缺陷和主觉验光定度的麻烦与没把握为普及检影验光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和行业基础。在验光方法与仪器还没有突破的今天,面对广大的远视、近视患者,我们没有理由放着验光有把握的好方法不用,而眼巴巴地等着有那么一天出现一个超过检影的更好方法与仪器的降临!

本节之说仅为笔者一家之言,可能偏颇,但确盼与视光学界及眼科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并能为验光树标、立范。可以预言,普及检影以后,验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自会在扩展中得到新的完善和提高。

在这里要说明,用检影解决过矫,是相对于用其他验光法及验光仪器而言的。用检影解决的过矫和试镜降低的屈光度,实际上也只是解决了过矫中人眼不能容纳的那一部分。

至于患者在检影时的视点、视角、患眼的球面差,所照患眼的反光部位以及检影镜与患眼的实际距离,即对人工远点的掌控,检影中验光师做俯仰点动时位移的大小等对于检影结果的影响,多家有关检影的书中均有很好的理论,本书不加探讨。

第七节普及检影验光人人有责

关于如何普及检影验光技术?笔者认为,要改变验光行业水平不高的现实,促进检影技术的尽快普及,党和政府的重视,卫生、技监、劳动部门的技术监管,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远视、近视患者对市场验光现状的了解,以及对验光的判别方法的掌握(如检影验光的标准和判别法以及“验光28忌”等)是至关重要的外部因素。外部形成气候,从业者自会去适应这种生存环境。整个行业验光技术的提高,验光配镜等相关的门店、门诊的验光水平也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

配眼镜与激光矫治手术,关系着广大远视、近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热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显然,对验光市场的技术改造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首选,而进行技术改造的关键要有人才。对此,近几年,国家在培养验光师方面,投入很大。一批高等院校已开设了眼视光学专业,并于2004年8月出版了一套国家级视光学专业教科书。

规范有效的管理,也是搞好普及的重要环节。验光这一专项,据说将由卫生部门归口管理。管理部门代表着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由卫生、劳动和质检部门联合组织对眼镜和激光矫治手术两行业的验光的管理(应该、必须是这样的管理),不但会有力地促进验光技术不断提高,而且还可以不断地引导远视、近视患者去进一步地认识市场。

广大远视眼、近视眼患者的认识的提高、对市场现状的了解与参与,是两个验光为主的行业验光技术提高最起作用的因素。人民群众了解了市场是如何验光的,检影是怎么回事,学会了判别验的光准与不准,学会了选择眼镜店、选择验光师,就是学会了保护自己,就自然形成了巨大的改造验光市场的力量,就会令学习检影和普及检影验光,成为水到渠成的事。现在广大患者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即开设验光为主的门诊门店,完全不同于开设百货店、麦当劳店。

后者只需单一的几件产品制作,连锁千店万铺都是销售那几种任何人都可以同样乐购的产品。而验光是体现完全不同的、千差万别的个案技术。患眼屈光的千变万化,决定了每个门店必须配备有一个以上能检测复杂屈光的验光师,这与开一家医院就得有能为这家医院的患者看病的医师同理。由于检影才开始受到重视,技术全面的检影验光师还极少,不可能满足任意连锁这一要求。正因如此,国家才大力通过高等医学院校培养技术较全面的验光人才,为陆续给市场输送技术较全面的验光师提供条件,力求从技术上和人员方面解决开设连锁门诊或门店的问题。视学专业必须重视检影技术的培养,充实检影理论并加强实践,改变依赖现有仪器,将检影一带而过的现状。在这里提及此事,目的在于提醒广大远视、近视患者认识与了解验光市场。只要人民群众知情并参与,验光行业就能快速地普及检影验光。

当然,行业协会也应该成为提高行业的验光技术的鼓动者和领头羊。原有的眼镜行业协会,除大城市尚有技术较全面的老店掌撑,新的和一些中小城市的协会,技术力量就薄弱多了。纵有检影人才,没有掌握查测和去掉过矫、欠矫的特殊技术手段,也会被淹没在电脑验光和不规范的插片的商海之中。

因此,行业协会的存在,在于总结发扬协会技术与服务的创意与创举,促进本行业良性发展。协会应有带领同行业揭示低技术、不精技术,向可靠技术学习和进军的功能,应有组织同行业开展比、学、赶、帮的活力与能力。对于攸关人的健康的验光行业协会,更应如此。验光协会完全可以多搞技术交流、讲座和业内培训,请业内业外的专家进行深层讲课,请卓有检影经验的师傅辅导、答疑。这样,检影验光法是完全可以学会的,也完全可以得到普及的,行业协会从中也可大有作为的。

第八节改革教学,造就技术过硬的检影验光师

学插片法、综合验光仪验光比学电脑验光难,而学检影验光比学插片法、综合验光仪更难。当然,如果检影法像电脑验光、插片法、综合验光仪一样易学易用,不需艰辛勤奋地学习,对验出的光验光师也没有把握确认,那么检影技术也就决不能雄霸验光150年,说其准确度至今还没有其他方法和仪器与之媲美,更无从谈超越替代。这也是检影自发明至今,能掌握的人只有极少部分的道理。

检影法既然是人发明的,不管怎么样,总还是有人精通会用。也就是说,只要肯于学习,勇于实践,再难也能掌握。只是在于一个教与学的问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问题。然而,目前在一些地方举办的一些验光培训进修班,因师资等诸多原因,教学效果较差,举办培训班只是发结业证,难以解决“验光师”

验光水平真正提高的问题。广大远视、近视患者在盼望改革培训,教出能验准光的验光师。

基于此,笔者对教学培训及其改革特提出以下3条意见。

1.任何验光师培训班、进修班,应重点侧重学检影,并注意研讨、交流检影本身具有的验光标准和判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