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光28忌
13788100000013

第13章 验光正确与否的判断与“验光28忌”(2)

(1)球柱镜验准了,还必须分别验准每一只眼的散光(柱镜)轴向。如果单眼散光轴向也搞准了,不论两眼轴向对称不对称,或者是否为同向轴向产生的倾斜、变形,几天自会消失,视物会正常。请记住这话,不需为此担心(可用检影查验)。

(2)散光与散光轴向如果没验准,视物就会有不当的倾斜、变形,并有重影,必须重新检查是否验光时搞错了散光轴向与度数,或制作时做错了散光轴向,有必要重新验光(当用检影法验查)。

(3)近视散光轴向为90度,远视散光轴向是180度的,通过镜片看到的物体会变长,近视轴向为180度,远视轴向为90度的看到的物体变矮。

(4)不戴眼镜视物变形,则应疑是感光细胞扭曲造成的。

(5)两镜片所决定的弧面弯曲度过大,或者镜架严重变形,戴上后向脸外弯曲,或两个镜面成扭曲状态视物会变形。

第12条配镜时说“有点散光可以不考虑”,未加散光。

提示:“有点散光可以不考虑”,是不少验光员可能听过“十个近视九个散”这一行语而顺口回答患者的话。

(1)“有点散光可以不考虑”可能是未验出或未验准散光,不顾出现的重影而放弃了散光,只管球镜,且以球代柱,视力当然不会理想,或胀痛不适,视力达不到1.2~1.5。即使达到,球镜必然会过高,也必然会产生不舒适。

(2)不仅散光未验出或未验准,而且验出的球镜也一定不确切,就算视力达1.2~1.5,也会产生第2忌现象。清楚就不舒适,舒适就不清楚,或者既不清楚又不舒适。

(3)散光为±0.25D(即25度)或±0.25D以上的,均应考虑对视力的影响,不能以球代柱或放弃。否则,会影响清楚或舒适。较高度数的近视,视对矫正视力的要求而定,±0.25D对视力影响不大的,方可视情放弃。

第13条尽管很注意用眼卫生,配镜后视力仍不断下降,度数不断增高。

提示:

(1)配镜后视力不断下降,度数不断增高。①此种表现也为验光不准确造成,初验光时球镜就过高,或一直以球代柱,没验出近百度,甚至数百度的散光,再验光时,再度刺激调节,球镜再度增高,过后又会感到视力无改善。此类情况,多在给少年儿童的验光中出现。如果再不进行检影或遇上检影不熟练,查不出散光和高于检影的屈光度数,验光员还用电脑、综合验光仪或插片问光来验光,那么,每次为了求得验光时有亮一点的感觉,就又会加高度数。②如系变性近视,确会有视力不断下降,度数不断增高,且验光视力难以达到1.2~1.5。高度达不到1.0或接近1.0,进行性病例极少,笔者至今没有遇到过。另外,视力不断下降、度数不断增高,与脉络膜、视网膜退行性变的情况紧密相关,一般为高度近视者。

(2)手术后视力不断下降,度数不断增加:一查手术前散光验没验出来,验得准不准?二查球镜合不合适,高没高,高了多少?

①如果没有检影检测,而是又用电脑+插片或综合验光仪来定度数,如原来验光已过矫(注:过矫因调节力的加入而引起,存在于判别无方的验光中。欠矫则多因放弃散光保舒适而做的权宜),发生了调节痉挛,再用这种验光法定度,因对红绿测试已不敏感,做了手术肯定会过矫变性,不但视远会日益不清,而且视近会更差,验光过矫越多的,手术后视力会逐年地下降。

②如果做了超过手术准许范围的矫正手术,度数做得越多,角膜保底就越不够(必须保留250微米以上),手术后出现反弹,屈光回退,视力就会越来越差,又不能做修补手术,如反弹度数不断增加,严重者要移植角膜,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③可用检影查出手术做多了或少做了的度数,即过矫欠矫情况,考虑可在再次手术设计中计算参数时作选择。亦可用配眼镜来弥补。

④手术后的并发症,最佳视力下降,屈光回退等。

第14条配镜后,远、近视力均不理想或还不如验光时好。

提示:

(1)配眼镜后远视力、近视力均不理想,不如验光时好。

①眼镜片两光学中心的距离远大于或远小于患者实际瞳距,或两光心上下错位过大。

②散光或散光轴向制作不准,眼镜度数过高或过低或镜架(含镜面)的曲度有较大改变,镜片度数过高,见到的景物会随头摆动。

③缺少验光时有过的散光或者是配的散光度数高了或低了,或散光轴向搞错。

④配的近视眼镜与角膜间的距离大于验光时验光架与角膜的距离。

(2)手术后,远视力、近视力不理想,不如验光时好。

①做手术前的验光近视过矫,术后变性,而呈现的远视度数被年轻患者调节力克服一部分,年龄大于40岁的则表现为看远好一些,看近因调节力不足而显模糊。如果验光过矫过多,远视力、近视力会越来越不好,不论欠矫过矫,一般只有等到屈光度稳定后再补做激光切削手术。

②如手术前戴的眼镜本已过矫,并且本已发生了调节痉挛,手术验光又不能查出,用上了主觉验光时似乎感觉亮一点的或者还是更加高了的度数。这样,术后会因验光的过矫而产生远视、近视物都不清楚、不舒适,不如验光时好,而且今后更差。

(3)有可能是手术后并发的最佳视力下降,屈光回退,也与手术前近视验光过矫有关,过矫度数多的回退较明显。

第15条配镜后视力与戴隐形镜视力有较大差距,不清楚或不舒服。

提示:

(1)戴外戴眼镜不如戴接触镜,不清楚。

①先检查是否眼镜的球镜度数低了,有无散光,如果有低度散光未配入镜片,而戴上的接触镜与其后面分泌的泪水和角膜接触却未受低度散光的影响,加上接触镜因与角膜的距离近1.2~1.5厘米,相对又补足了验光时部分球镜的不足(如果验配的接触镜是根据验的球镜换算的,球镜如果验对了,那么,它也补上了未验出或未做入眼镜片的部分散光)。所以,感觉戴接触镜好些,清楚些。

②如角膜曲率不规则,戴外戴眼镜视力效果确不如接触镜。

(2)戴外戴眼镜不如接触镜,不舒适。

①如果眼镜的球镜高了或以球代柱,而换算戴的接触镜贴着角膜,还是会比戴外戴眼镜舒适一些。

②也可能长年戴接触镜已成习惯,产生了对外戴镜的反感。

(3)戴接触镜不如戴外戴镜,不清楚。接触镜屈光度过高于外戴镜屈光度,或低于应戴的换算的屈光度,会有接触镜不如外戴镜清楚的感觉。角膜引发了炎症,也时有视物不清不适的感觉。

(4)戴接触镜不如戴外戴镜,不舒适。

①宜到医院检查眼前部是否有炎症,是否适合戴接触镜。

②戴接触镜时间过长、熬夜,接触电脑屏幕、电视、游戏机过多,角膜产生干涩或镜片边缘有破损等,都会产生不舒适。

③宜用角膜曲率计查角膜曲度,再购买符合曲率的接触镜。接触镜曲率不合格也会引起不舒适,且易脱出。

④戴接触镜前的验光,患者有较高度数的散光未验准,那么,验的球镜不论高了或低了,接触镜屈光度如果是按验光的球镜度来换算的,戴上后,会不如原配准散光的外戴镜清楚。散光较高的患者,最好定做有散光的接触镜配戴。

第16条首次配镜很清楚,但以后每次验配,都要增加度数才会有“亮”一点的感觉,戴上后都有过不舒服。

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对少年儿童的验光配镜中,主要是因为散光未验出,以近代散,近视过高,造成散光轴向所在的那一球面的矫正屈光度过高,就算一时清楚,也接受不了。产生了不舒适,还迫使患者使用调节去适应。再验光时验光员如果不会检影,就会用增加度数的办法去求得因为新一次刺激调节呈现的一时所谓亮一点的感觉,这样一来,又展开新一轮的付出更多的调节力,出现新一轮的初戴不舒适,如此一波波循环。

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由于年龄的增长,调节力的减弱,以后再增加度数,也难有当时亮一点的感觉,可是,长年戴着过矫的眼镜,尤其是过矫过多的眼镜,就有可能像黄某、周某、罗某一样,逐渐产生一种莫名的头部感觉不适的症状或者情绪上的障碍。

成年人戴镜者如原验光尚准确,长期短距离工作或阅读,长期接触电脑、游戏机会感觉似乎屈光度有增加,这种感觉实际是一时的视力疲劳所表现出的不敏感,造成一时性视感迟钝。如欲求用验光来确认,切不可随主觉验光提高镜度,图当时亮一点的效应,必须用检影验光所得的度数做比较来矫正。另外,少年儿童用眼不卫生,阅读和作业姿势长年不正确,会产生调节痉挛,呈现假性近视,并发展为真性近视。有了近视,第一次就要把光验准,眼镜装配也要准确。平时要常戴眼镜(200度以下的近视眼看书做作业可以不戴,但需要多做眼保健操;200度以上的可参看第1章第七节),注意用眼卫生,这样,就为防止度数增高把了第一关。根据笔者的验光经验,成年人的光如果验准了,99%以上难增加度数,即使长年接触电脑,通过检影可知,不是屈光度增加,而是一时的视觉判别反应不敏锐,多休息会有好转。

第17条配镜多年,头部时常感觉紧绷,疑有病,但查不出病因。

提示: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可能是初戴眼镜验光不准确,而后又未被及时改正过来,或者还有所增加,又胡乱去“适应”所致。其实,由于验光球镜一开始就过高,初戴眼镜就会感到头晕眼胀。听信了“新配的眼镜要适应一段时间”的误导,在整天应用调节,“适应”一段时间之后,有可能让长期处于紧张调节的眼睛影响到中枢,留下一个诊断不明,疑似病症的昏昏沉沉。原某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周某,从大学起戴了30多年的325度眼镜。近些年,因为感到戴上眼镜后,逐渐已不如以前清晰舒适。直至2000年4月14日经小瞳检影验光,右眼近视150度,近视散光150度,左眼近视175度,近视散光150度。左右眼均提高50度,作为过渡配镜,数月后,前来告知查出了头部长年昏沉的原因,是戴错眼镜引来的,戴新的度数的眼镜,头脑轻松了,人也感觉轻松了。值得庆幸的是周某戴了这么多年的325度眼镜,还没发生难以逆转的调节痉挛。现视力检查早已从双眼0.8升至单眼1.0,双眼单视1.0~1.2。现已有早期白内障。

因此,在戴矫正眼镜的远视、近视患者中,有查诊不明的头部、心胸、情绪等反应者,找一个很有经验的验光师,重做一次细致的检影验光,也许能很快解除某些症状与忧患。

第18条配镜后远视力差,重验光视力也无甚改善。

提示:

(1)所提症状,当疑因为过矫后发生了调节痉挛。既然视近比视远好,就当发生近视眼,且是对摘下眼镜视近而言的。造成此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有较高度散光未被验出或验准,常戴不合适的球镜,即使加有点散光,由于散光过低或过高,散光轴向必难准确。初戴时视物就必然会既有重影,又模糊。由于听信“适应”,长期使用调节力,发生了调节痉挛。再验光时,由于没检影,散光和过度矫正未得解决,视力仍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