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光28忌
13788100000010

第10章 了解验光,走出误区(3)

第六节新验的光、新配的眼镜要“适应”一段时间对吗

既然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都有其不足,二者配合使用,也就无法确定验出的结果有无误差,况且还有可能穿插一个眼镜装配达不达标的问题,这就难免会让配过眼镜的远视、近视眼患者有这样的经历,从眼镜店取回的眼镜,戴上后情况严重的会感到天旋地转,人房浮动;或眼睛刺痛、头晕、恶心,眼球像要被吸出来似的;见到刺亮刺亮的光,不敢睁眼,胀出眼泪;或有视物变形,地面凸凹不平、倾斜,直线像被折断或弯曲,轻的也会有眼球酸胀,紧张、疲劳不适等。

上述不适,不论轻重,都是戴眼镜不应该出现的反应,只能表明眼镜的验光或装配有错误。必须找配眼镜的单位重验重配。

新验的光、新配的眼镜要“适应”一段时间吗?笔者认为,这是验光或装配有误的推诿之词,是一句不科学、不负责任的话,也是没有验光判别标准所致的技术上无可奈何的表现。个别验光无把握,或者制作不达标,又做不了自检的眼镜店,不用这块应付患者的遮羞布,是难以把顾客打发出门的。由于这句话差不多与有验光以来一两百年一直共生共存、从未被识破,所以,新验的光或者新配的眼镜,初戴都要“适应”一段时间的错误适应论,成了至理名言,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通用。不仅已被广大远视、近视眼患者糊涂地接受,而且还可以见之于教科书。以至于给患者造成视健康伤害,有的甚至是终生难以弥补的。

应该指出,强迫患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去“适应”过矫所造成的不适,主觉验光时,是难免不被以加高度数、加剧过矫为代价的。戴上过矫的眼镜,眼球产生的各种不适,原本就是眼镜店的责任和应该解决的问题,患者如果糊涂认同去“适应”,就会把原本应该由配镜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丢给了自己;就会因为调节力的不断付出而产生视疲劳,甚至发生调节痉挛。如果之后的验光,仍再用电脑、综合验光仪或直接插片,无法查出并纠正已被过矫的屈光度数,那么,验光员为了求得青少年患者当时有亮一点的感觉,极有可能用进一步增高度数的办法去刺激患者的调节。这样一来,患者度数就会一次不同于一次地被加高,而裸眼视力就会一天一天地下降。

所以,患者在验光时或带上眼镜后,出现诸如第3章“验光28忌”中所提及的情况。不论是因为验光过矫的错误、装配或镜架引起的不适,都不可依着去适应,必须请配镜单位用再验光、验准光、对照数据、分析实物的办法来纠正。重复一句:“适应”二字不可信,“适应”是验光配镜不准确的开脱词,决不能用人眼去“适应”验光不准确所给予的眼镜片。凡要“适应”的眼镜,不是验错了光,就是装配出了错,或是镜架需要调校。

另外,远视、近视眼患者还得知道,“适应”二字主要是应对近视过矫去除无方而设有的。检影验的光却不存在要“适应”的问题。为证实这一点,不论你是初去验光,还是戴过眼镜的,不管你是少年儿童、青年、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没发生不可逆转的调节痉挛,点扩瞳眼液能缓解,属轴性近视范围的患者,都可以去访一访熟练检影的验光师,请他们按照第4章第六节所叙方法大胆处理,进行示范,也许你就心悦诚服了,尽管在过矫纠正后随着年龄和体质的变化有一个必要的让视力恢复的纠正期。成年人有一次准确的小瞳检影验光,终生受用。

即使是用综合验光仪或直接插片给未过矫的或者是从未验过光的轴性远视、近视眼患者验光,经红绿测试,只要验光师有一定的验光经验,所验的光无诸如“验光28忌”中情况的,也不会出现要“适应”的问题。这就是说,凡验光后要“适应”的就得先查“光”有没有验准,切不可陷入“适应”的误区。

第七节验光不准确,对视力和视健康有何伤害

激光矫正远视、近视手术和眼镜两个行业,在我国就涉及4亿以上屈光不正者的健康。这两个行业,加工设备仪器(含手术矫治仪器设备)的确先进了,可是,偌大的验光市场进入了21世纪,检影还不能普及,仍然在依靠已经用了近200年的插片、转片技术来验光,不客观地决定屈光性质、求取屈光度数,未免总是件遗憾的事。由于至今还没有一个验光标准和对验的光的判别方法,出现远视眼配了近视镜,混合性散光却戴着单纯近视镜片或单纯远视镜片就不足为怪。而在激光矫正手术方面,验光这一至关手术效果的环节,大部分是用跟眼镜行一样的验光仪器和差不多水平的验光技术,如对原被过矫、痉挛的问题查不出或处理不善,术后就会变性;最佳视力自然就会下降,而做得满意的,都是一些屈光简单,易于处理的患眼。

种种情况的发生,虽是患者的不幸,也是因为没有验光标准,管理就难实施。对于验光,不论是用于配眼镜还是做手术,错没错,错了多少,验光师一般都跟患者一样,自己不知、管理上也查不出来,只能任错发展,患者也打不了官司告不了状。

验光配镜不准带来的诸多恶果,少年儿童则表现为:眼睛疲劳酸胀,头痛恶心晕沉,视物有异感或变形,度数不断增高,视力不断下降,情绪不稳定,易生闷气,烦躁、急躁、甚至表现悖逆。成年人听信“适应”或至“适应”以后,反映在工作上总感障碍或倍感压力,眼球越用得久越疲劳、胀痛,注意力难集中,且易受干扰,性情无端不稳定,情绪有时莫明地无耐性,心中有难以名状的烦闷,甚至怀疑自己的头部、胸腔乃至心脏有问题。尤其是屈光性质被搞错,屈光度误差过大,不光有上述疑虑,还会严重伤害视力等,度数越高,差错越大的越严重。

对于那些做激光矫正手术的患者,如果术前验光不准,对原戴眼镜是否过矫搞不清,本来术后视力已经达到了1.5或以上,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地下降至1.2或1.0、0.8,甚至更低,40岁以后,远视、近视力都会趋于模糊。

其中需要做修补的,如果保底角膜不到250微米,就难免不出现迅速反弹,严重者还须移植角膜。

最后,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验光对激光手术和配眼镜的重要性,广大患者也可用下一章“验光28忌”作参照,判别下列例子中原来验的光正确与否。

李某,男,金融工作者,42岁,2001年6月花5000多元在一家名声颇大的眼镜连锁公司总店配了一副近视镜,戴上后感到不清楚,很不舒适。该公司不会检影,查来查去就说没错。李某只得上告市质检局。可质检局检查也说是对的。质问为什么戴不得,质检者只得如实告之,由于国家检查标准的缺失,无法弄清戴不得的原因。经小瞳检影验光,右眼近视300度,近视散光100度,左眼近视325度,近视散光125,散光轴向180度,瞳距为62毫米,配镜戴上后既清楚又舒适,始知那副高价眼镜验光的错误(原配眼镜左右都是450度)。一副卖价如此高,屈光情况并不复杂的眼镜,此眼镜连锁公司总部尽了其所有技术之能尚且如此,足见一斑。

冯某,女,45岁,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后,以近视1500度的验光结果做了手术已9年,术后4年前视力尚可到1.0,现已由视远不清变成远视、近视物都不清,时刻担心视力继续下降。现有视力0.6,常感眼胀、难受、不舒适,经小瞳检影验光,右眼过矫变性,造成远视250度,远散75度,左眼过矫已造成远视175度,远散75度。验光参数不准确,伤害了视力。

谷某,男,32岁,原右眼戴近视镜600度,视力0.6,左眼戴200度的近视镜,视力0.25,长年感到不清楚又胀痛,经访来做小瞳检影验光,右眼近视700度、近视散光75度,试镜视力接近1.0,左眼竟是远视125度,远视散光75度。出于融像考虑,建议他左眼首次戴平光,双眼如戴接触镜,视力效果会更好,只是可怜左眼远视验成近视,多年来每次验光后都戴近视镜,视力仅有0.25。如再戴下去,后果可想而知。配镜后不久,谷某感叹地说:“怪不得,这么多年,我从不明白,为什么我时常心烦气躁,日子总过得碍手碍脚,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验错光惹的祸。”

邓某(学生),女,12岁,其父母说,自发现视力不好至今已3年,原都是用电脑、综合验光仪、插片法验的光,曾有一次到医院扩过瞳,前后戴过从250度~375度不等的近视眼镜5副,只有1次配过100度散光的,其他4次各家都说只有轻微散光,不需配。小孩不愿戴眼镜,戴上眼镜不是发脾气就是哭,说是戴上痛,每次查视力时比不戴强不了多少,而且不管怎么戴,视力老提不高。因为是经过医院和正规门店验的光,家长坚持让孩子戴下去。经访来查,小孩听说要验光十分反感,后经散瞳检影复查,给配右眼近视175度,近视散光275度,左眼近视125度,近视散光250度,过半个月来复查,单眼视力接近1.0,双眼单视接近1.2,不但愿意戴眼镜,而且能很好地用心上课看黑板。半年回访,小孩视力早已接近1.5,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人也活泼开朗可爱多了。

各种各样验错光的例子太多,列举并予以分析,旨在告诫人们验光不准确验光结果误差过大,对视力与视健康确有伤害,严肃地提出了验光市场的验光技术必须提高的问题。

第八节必须去掉伤害视力与视健康的近视过矫

验光不准确,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过度矫正,即称过矫。如只有300度的远视、近视却被戴上450度的眼镜片;第二,欠矫,与过矫相反,如本应戴400度的镜片却只给戴300度或350度镜片;第三,以球代柱,散光未验出或验准,以纯近视度或纯远视度数,充代近视散光或远视散光度数。以球代柱也是以过矫的实质而存在的。在这3种验光错误中,多表现为第一、三种的近视眼过矫。因为电脑加主觉插片或综合验光仪验光,同样解决不了原已过矫的问题,尤其是用它给少年儿童的验光极易出现过矫以后再被重叠过矫的弊端。在广大的屈光不正人群中,90%以上是近视眼,近视眼少量的欠矫,矫正视力虽然会略差,还是好于过矫。这是因为欠矫还不会改变患者的原屈光性质,不会给患者的眼健康造成大的伤害。若为过矫却是另外一回事了。近视眼过矫是因为戴上了过高度数的凹球镜片,过多的抵消着眼屈光力度,将近视眼改变成了远视状态;远视眼被过矫,则是因为被戴上了过高度数的凸球聚光镜片,超乎需要地补充着原不足的眼屈光力度,人为地改变了患眼的屈光性质,使远视眼改变成了近视状态。这种人为地改变患眼屈光性质与屈光状态,近视患者在用眼时,必然要以时刻付出眼调节力为代价。

有一本教材,提出不要去掉成年人眼镜的过矫部分,而要顺从着患者的“满意”。提出此论的原因是,“患者已习惯了以前的过矫状态”,因为患者在“过矫状态下会获得清晰和舒适的视力”,并且也跟着市场上一些无法去除过矫的眼镜店一样,提出患者戴一副新的眼镜,都会有一定的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