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超声
13788000000009

第9章 玻璃体疾病(2)

(2)玻璃体动脉不完全残留:与其临床表现相同,同样有三型,即晶状体后部的残留、视盘前残留和玻璃体中残留。分别在晶状体后、视盘前和玻璃体内探及条带状回声。

晶状体后残留的病例带状回声与晶状体的后囊相连;视盘前残留的病例带状回声与视盘紧密相连;玻璃体中残留表现为玻璃体内带状回声,飘浮在玻璃体中,一般在Cloquet管附近。多数病例同时合并白内障。

2.CDFI表现

玻璃体动脉完全残留病例玻璃体内带状回声上可探及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频谱为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完全相同的动、静脉伴行的频谱特征。玻璃体动脉不完全残留的病例依据病变情况而定,如果病变与视盘相连,可能观察到血流信号;而与晶状体相连或飘浮在玻璃体内的病例可能无血流信号发现。

四、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病因】

本病多见婴幼儿及儿童,90%为单眼发病,为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始玻璃体在晶状体后的纤维增生斑块。纤维斑块与睫状突相连,将睫状突拉向瞳孔,瞳孔散大后可以见到延长的睫状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位于晶状体后的纤维血管膜,其血管来自玻璃体动脉和睫状体血管的小分支,与晶状体后囊紧密相贴,且可通过后囊的破裂处进入晶状体内,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混浊膨胀的晶状体可使虹膜晶状体隔位置前移,前房变浅,可以继发青光眼。本病对视网膜影响较小,部分病例在锯齿缘处可见视网膜牵拉现象。

【临床表现】

临床可见白瞳症,以单眼发生晶状体后白色纤维血管膜和牵引突起的睫状突为临床特征,需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白瞳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先天白内障等疾病相鉴别。

少数病例表现为后部型,在视盘处可见原始玻璃体增生,典型病例可以表现为视网膜皱襞。局部视网膜隆起呈皱襞状,形状如镰刀,其中含有玻璃体动脉内的血管,可以发现在眼底的任何象限,但以颞下象限最为多见。多数病例视力差,可以伴有斜视和眼球震颤。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玻璃体内可探及带状回声,前端包绕晶状体后,如果仪器分辨力高甚至可以窥清前端与晶状体、睫状体之间的关系。带状回声沿Cloquet 管向后极部延伸至视盘回声且与视盘回声紧密相连。带状回声表面欠光滑,有弱条带状回声附着。

部分病例的玻璃体内可以探及均匀弱点状回声,不与球壁回声相固着,运动试验和后运动试验均为阳性,为玻璃体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的超声表现。另外,部分病例可以合并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弧形条带状回声与原始玻璃体动脉的回声相连且连接紧密,运动试验多为阴性。

2.CDFI表现

在原始玻璃体动脉上可以观察到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的频谱特点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完全相同。合并玻璃体积血时,玻璃体积血内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

变的病例,UBM检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眼前段的增生样改变,如睫状突前和下方可以观察到条带状回声与之相连,并向玻璃体中部延续。

五、玻璃体积血

【病因】

玻璃体积血为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的常见并发症。任何原因所致视网膜、色素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积聚于玻璃体腔内均可形成玻璃体积血。

正常人玻璃体内本无血管,但在玻璃体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等情况下,玻璃体腔内可出现新生血管。眼外伤和眼底血管性疾病为临床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眼球穿孔伤或眼球钝挫伤均可造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尤其是角巩膜穿孔伤、巩膜穿孔伤和眼后节滞留性异物伤等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都很高。眼钝挫伤导致眼球瞬间形变引发视网膜脉络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体的积血可因睫状体损伤所致。自发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较多,如视网膜脉络膜炎症、变性或肿瘤。

主要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脱离的视网膜裂孔、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其他如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老年黄斑变性、眼内肿瘤、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等也是导致玻璃体积血的原因之一。手术性玻璃体积血可见于白内障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

【临床表现】

自发性出血常突然发作,可以为很少量的出血,如果出血量多则形成致密的血块。出血量少病人可能无法察觉,或仅表现为“飞蚊症”;出血量多时,病人诉眼前暗影飘动,或似有红玻璃片遮挡感;反复出血的病人可自觉“冒烟”,视力下降明显。眼科检查出血较少时可见红细胞聚集于玻璃体凝胶的支架中,呈柠檬色尘状。中等量的新鲜出血可致致密的黑色条状混浊。

大量出血致眼底无红光反射,视力可下降至光感。

随时间的推移,玻璃体内积血弥散,颜色变淡,玻璃体逐渐透明。积血的吸收一般需要6个月甚至1年,不能吸收的积血则需要手术治疗。

玻璃体积血量的多少按照玻璃体混浊程度分为4级:Ⅰ级指极少量积血,不影响眼底观察;Ⅱ级指眼底红光反射明显或上方周边部可见视网膜血管;Ⅲ级指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无红光反射;Ⅳ级指眼底无红光反射。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少量的玻璃体积血表现为玻璃体局部内弱点状回声,大量的玻璃体积血可以充满整个玻璃体,分布一般与出血位置有关,也可均匀分布在玻璃体内。

点状回声不与眼球壁回声紧密相连,运动试验和后运动试验均阳性。玻璃体内积血运动一般无固定规律,为随眼球运动的随意运动。

2.CDFI表现

由于玻璃体内的积血有轻微的流动性,但其流动的速度尚不足以引起多普勒效应,所以在玻璃体积血时病变内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

3.三维超声表现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得到玻璃体积血在玻璃体内的具体情况,如位置、积血与眼球壁、玻璃体后界膜之间的关系等。让临床医生更容易理解病变的形态,为确定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诊断特点和注意事项】

玻璃体积血为导致眼屈光间质混浊的最常见疾病,超声诊断以点状、条状回声为主,与眼球壁之间的固着关系不紧密,运动和后运动试验都为阳性,CDFI在其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结合积血的位置、积血的形态、积血与Cloquet 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玻璃体积血的类型。

六、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见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视网膜表面的细胞增生和收缩是病变的基本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赤道前、玻璃体基底部(前部)和赤道后(后部)的增生性膜及其造成的多种形式的收缩牵拉以及视网膜后膜形成。

1.玻璃体内棕色颗粒和灰色细胞团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释放和增生的表现。色素颗粒的存在说明细胞尚未开始增生,灰色细胞团的出现,为细胞增生的早期表现。

2.视网膜色素上皮开始增生后,玻璃体混浊增加,可见蛋白性条纹,提示血眼屏障受到破坏损害,血浆部分渗出。

3.视网膜僵硬和皱褶出现,为细胞膜形成和收缩牵拉的表现。细胞性膜在视网膜前、后表面及玻璃体后表面形成,引起视网膜不规则皱褶,血管扭曲或伸直。

4.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当后部视网膜形成完全皱褶,后玻璃体平面收缩时,就形成典型的漏斗状视网膜脱离。

1983年视网膜协会依据血眼屏障损害、视网膜表面膜和视网膜脱离的位置与程度,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为4级:A 级为轻度,此期为非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所特有。B级为中度,视网膜表面有皱褶,裂孔卷边,血管扭曲抬高,提示增生膜存在。

C级为明显,表现为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D级为广泛,指固定皱褶累及4个象限,以视盘为中心呈放射状折叠或巨大皱褶累及整个视网膜。视网膜脱离呈漏斗状。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玻璃体内形态不规则的条带状、点状回声,表面欠光滑,有弱点状、带状回声附着。可以飘浮在玻璃体内也可与眼球壁回声相固着,固着点不一定。

其运动试验有否与其和眼球壁的固着关系相关,如果不与眼球壁回声相固着,运动试验十分明显,后运动试验也明显。如果玻璃体内的增生膜与眼球壁之间有多个点固着,其运动试验可能为阴性。有1或2个固着点的增生膜其运动试验的强度介于二者之间。

如果玻璃体内的增生膜与眼球壁回声之间连接紧密,应注意是否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增生膜牵拉所致)。形态特点见视网膜脱离篇。

2.CDFI 表现

玻璃体增生膜上一般无血流信号,如果有新生血管膜产生,可能在新生血管膜上发现点状血流信号,但血流信号不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信号相延续,且血流频谱不典型,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频谱为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完全相同的动、静脉伴行的血流频谱。

3.UBM表现

如果玻璃体的增生膜位于眼前段,UBM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在UBM能够观察的范围内,如睫状体下的周边玻璃体内可以观察到膜状回声,与睫状体回声紧密相连,膜状回声向后极部和晶状体后相延续,部分病例由于玻璃体内机化膜与睫状体连接紧密甚至可以导致睫状体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