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声像图的描述
一、回声强弱的描述
一般根据声像图中灰阶的不同,将回声分为高水平回声或强回声(high level echo)、中等回声(medium level echo)、低水平回声(low level echo)和无回声(echo free)等。
结合眼科的具体情况。
二、回声形态的描述
1.点状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为均匀、细弱的点状回声,可以广布在眼内亦可局限在眼内某一区域。典型的表现为玻璃体内的积血。
2.斑片状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为斑点状回声,通常代表非均质性结构。典型的表现为玻璃体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等。
3.团块状回声
经常用来形容较大的异物、眼内气体等。
4.条带状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为粗细不同的条带状回声,光滑、平整,可以用来描述眼内的病理膜、病变的包膜等。
其他可以根据病变的形状进行描述。
三、回声分布的描述
按照回声在眼内或病变中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如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等,也可以用密集、稀疏、散在等进行描述。
四、根据声像图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1.慧尾征
眼部异物、眼内气体等由于内部混浊的作用可以产生类似“彗星尾”的超声图像,称为慧尾征。
2.对吻征
脉络膜脱离时,脱离的脉络膜双侧隆起并完全贴附在一起,类似双唇对吻的图像特征称为对吻征。
3.挖空征
脉络膜黑色素瘤由于其特殊的顺磁化效应,产生肿瘤前界回声强后界回声弱,在肿瘤接近眼球壁处甚至可见肿瘤内回声缺失的现象,称为“挖空征”。
第二节 眼疾病的超声诊断思路
一、声像图分析
在对一幅图像进行辨证分析之前,首先应确定图像为眼部哪一组织的断面。对于眼球内病变一般有横切面、纵切面、轴位切面和轴旁切面等。对于眼眶病变包括眼旁横扫查和眼眶纵扫查等。此外,根据扫描的方式对眼眶病变可以分为直接扫查和经球扫查。
对于占位性病变应在确定多角度扫查的基础之上首先确定病变的最大切面,然后做与最大切面相垂直的切面即“十字交叉扫查”,定量测量病变的大小。
行眼部超声检查时需注意“双侧对比检查”法的运用。由于我们有一双眼睛,所以对于眼部超声检查而言,双侧对比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通过对双眼的对照检查和比较,对于不易确定的结构可以进行详尽地辨别。
对于眼部超声图像的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形态和大小
正常的眼球近似圆形,由于玻璃体的存在,眼球壁的回声与玻璃体之间对比鲜明,容易分辨。正常的眼球壁光滑,三层结构一般无法分辨。视神经为眼球后的带状暗区,眶内的脂肪为回声强度均匀的中强回声,眼外肌的回声较眶脂肪略低且有筋膜包绕,与眶脂肪之间容易分辨。正常的泪腺呈类三角形,边界清晰,与轴位组织间界限清晰。一般眼科超声检查时应行双眼的轴位检查获得眼球中轴的切面,自角膜顶点与视神经之间测量眼球轴长,通常双眼的眼轴长度差不超过0.3mm。对于球壁水肿的病例,一般建议将眼球后界的标定在眼球壁而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对于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病例,应注意葡萄肿的位置,如果葡萄肿位于眼球的赤道部或周边部,一般不影响测量,如果葡萄肿位于黄斑区或累及视盘,一般测量的标尺定在葡萄肿的后界为宜。
2.血管的形态
应用CDFI检查可以分辨球内和眶内血管的走行与分布。由于眼部血管纤细、走行复杂且多变异,一般只能根据解剖位置和形态确定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等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眼上静脉等静脉。通过对血管进行频谱分析,可以获得相应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涉及眼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3.毗邻关系
正常的眼眶内只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但由于眼眶和副鼻窦相邻,故副鼻窦疾病可能累及眼眶。如果在副鼻窦旁的眼眶内出现异常回声,一定要请耳鼻咽喉科除外相关病变后再作出相关的诊断。
二、临床与声像图相结合
超声检查是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是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它绝对不能脱离临床检查而独立存在,更不可能单独成为一种确诊的依据。作出超声诊断的同时,一定要与临床表现和临床相关的检查相结合,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等作出准确的诊断。
如果单纯依靠影像改变而不联系临床特点,将可能产生错误的诊断。
下面将以眼外伤——钝挫伤的眼前段损伤为例,对超声诊断的思路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般的眼钝挫伤后,由于外力的作用,眼压的改变可以导致眼前段发生相应的形态改变,包括瞳孔缘撕裂、虹膜根部离断、房角后退、睫状体撕裂、睫状体脱离、晶状体不全脱位、周边视网膜脱离等。其中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眼压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房角后退、晶状体不全脱位可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而眼压升高。根据以上基本疾病表现,对受检病人有比较充分的理解。瞳孔缘撕裂、虹膜根部离断用裂隙灯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
睫状体撕裂、房角后退、睫状体脱离等可以借助房角镜检查诊断。晶状体不全脱位时临床检查可有前房深度的改变、虹膜震颤等体征。周边视网膜脱离时可能借助间接检眼镜发现。因此,临床有如上的提示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疾病。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因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等情况无法窥清检查组织时,可考虑UBM检查以除外上述疾病。
应用UBM检查应结合相关的临床表现有重点地进行检查。如以低眼压综合征为由申请UBM检查时,应注意检查房角情况,是否有房角后退、睫状体撕裂、睫状体脱离、周边视网膜脱离等。如果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眼压升高时应注意房角情况和晶状体的情况,有无房角后退、晶状体不全脱位等。还应注意有无影响房角关闭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提供好的诊断。
第三节 眼科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究竟怎样才能写好一份超声诊断报告,是每一位从事超声诊断的医生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份好的超声诊断报告就像一份优秀的病历一样,它不仅应该有对超声检查所见的准确描述,同时应有相应的超声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依据。临床医生拿到这份报告应该能准确理解病变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信息。作为眼科超声诊断医生应当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基本素质
眼科超声诊断医生不仅应当学习超声的基本理论,同时应当对眼局部的解剖有充分的理解。此外,应当有相当的眼科临床知识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知识,如X线、CT、MR以及核医学等。
二、正确地操作仪器,按照操作指南
仔细地检查病人在检查前应通过病历对病人的基本病情有充分地理解,对相关的体征及其临床意义要充分知晓,对于相关的检查结果要进行必要的梳理,寻找有用的诊断信息,必要时可以自己亲自检查病人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为准确诊断疾病提供帮助。尊重病人,在得到病人的理解和配合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检查,以期获得完美的超声图像。
三、适当的超声诊断结论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有典型病例和非典型病例、一般病例和特殊特例、单纯病例和复杂病例之分。而影像学诊断知识根据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仪器得到的图像也是不同的。因此,超声检查的图像是复杂和多样的。超声诊断的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级。
Ⅰ级:解剖学定位诊断。即病变的解剖部位定位诊断,如玻璃体内、视网膜、眼外肌等。通常超声检查的定位十分准确,如果病变累及多个解剖结构,可综合定位,如眼球内、眼眶内等。
Ⅱ级:病变物理性质诊断。应鉴别病变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等,此外对于病变物理性质难以确定的病变可以根据形态进行诊断,如膜状病变等。
Ⅲ级:病理学诊断。只有具有典型超声表现,再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等,通过综合判断可以得到病理学诊断。但是超声表现毕竟不是病理学诊断,部分病例的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因此难以得到病理学诊断甚至可能误诊,做出Ⅲ级诊断时一定要特别慎重。通常建议在病理诊断之后增加“可能性大”等限制性词语,以免陷入被动的局面。
四、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注意事项(一)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为眼科超声诊断的最常见疾病,而且亦是超声诊断最具诊断特点的一个部分。由于玻璃体的组成成分中约99%为水,具有极高的透声性,因此玻璃体视网膜内一旦出现异常回声则必存在病理性回声。常见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玻璃体内积血、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内机化膜、视网膜脱离等。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做眼球的轴位切面(通常为3~9点的水平切面),然后顺时针方向以视神经为轴转动探头1周,观察玻璃体内病变的基本情况,如玻璃体内病变数量的多少、回声强度的高低、与球壁结构和视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第二,一定要做后运动试验(after movement test)。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扫查到眼球的轴位,观察病变与视盘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或不连接,嘱患者眼球运动观察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的情况,如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而运动,则运动试验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嘱患者眼球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观察此时玻璃体内病变的运动情况,如病变仍有运动则为后运动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第三,注意玻璃体病变与球壁结构的固着点,如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应注意是否为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因为这与病人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注意观察玻璃体内是否有异常的血流信号,如果有注意观察血流信号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等关系,必要时应用脉冲多普勒对血流频谱进行分析。
【典型病例描述】
玻璃体积血合并玻璃体后脱离超声描述:右眼中部玻璃体内可探及大量不规则形中强条带状回声,其后为连续带状回声,与视盘鼻侧的球壁光带相连但不与视盘相连。A超的回声强度为饱和波的70%左右。运动试验(+),后运动试验(+)。CDFI示玻璃体内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CRA-CRV的血流信号可清晰显示但未向玻璃体内延续。
左眼球内未见异常回声。
超声诊断:右眼玻璃体内病变,性质待定结合临床考虑。
1.玻璃体积血。
2.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
(二)儿童白瞳征
白瞳为临床上以瞳孔发白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新生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白内障、眼内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