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25

第25章 心律失常(5)

(3)第Ⅰ度及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①第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②第Ⅰ度及第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若心室率在50次/分以上,且又无症状者,可不给予特殊药物治疗。否则可用阿托品0.3~0.6毫克,每4~6小时口服1次。也可用异丙肾上腺素10毫克,每4~6小时舌下含化1次。

严重心律失常的导管电凝法有哪些?

所谓导管电凝法是应用导管直流电击法阻断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传导系统的某一部位。

根据导管电凝部位不同可分为:

(1)房室交界处的导管离断法。

(2)副束的导管离断法。

(3)室性心动过速灶的导管电凝切除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物理疗法有哪些?

室上性心动过速短暂发作,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不需特殊治疗,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尤其如此。中止发作的治疗可先试行刺激迷走神经的各种物理的机械方法。具体有如下几种:

(1)屏气后用力呼气。

(2)刺激咽喉引起恶心。

(3)压迫一侧眼球(闭眼后用拇指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用手指向颈椎方向压迫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先压一侧10~30秒,如无效再试压对侧。同时压迫两侧有阻断脑部血供或引起心搏停顿危险。压迫时同时听诊心脏,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

如上述方法无效,可用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患者音乐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因此,作为治疗性的乐曲,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音乐治疗机制之一就是音乐可以改变人类的情绪和行为。音乐所引起的情绪随乐调、节奏、旋律、节奏、布局、谐声及音色等因素而异。每个乐调都可表现一种特殊情绪,不同曲调、节奏、旋律、谐声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同的。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快速和愉快的乐曲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音调和谐,节奏徐缓的乐曲可以使呼吸平稳;音乐优美的歌曲或悦耳动听的器乐曲可以调节自主神经,使大脑得到休息,帮助人们解除疲劳。

因此,音乐治疗的配方选曲极为重要。音乐处方亦应根据不同疾病及患者的民族、地区、文化程度、爱好情趣、欣赏水平、性格因素等来确定,且不宜长时间单用一曲,以免久听生厌,而应选择情调、节奏、旋律等方面和谐、协调的多支乐曲。

心律失常患者大致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选用情调悠扬、节奏徐缓、旋律清逸高雅、风格娟秀的古典乐曲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轻音乐为好。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则应选用情调欢悦、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色优美的乐曲或歌曲。

室性期前收缩要服药吗?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病,常被称为“间歇”。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长,或者静止时发作,运动时反而好转的,越没有生命危险,即使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频繁发作,患者也无需治疗,更不用吃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相反,如果常吃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能促发心律失常发生或加重。一般说来,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首先应该去除诱发因素,如睡眠欠佳,情绪不好,精神紧张,或者对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多心理压力。建议应先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切不要自行服药。

射频消融术能使心律失常患者康复吗?

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该手术是在X线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射频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3~4毫米直径范围及深度,不会影响周围正常心肌组织,故患者术中一般无明显不适。手术大多于1小时左右完成,患者一般2~3天即可出院。

一般说来,以下心律失常可用心导管射频消融来进行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慌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预激综合征大部分平时普通心电图就可明确诊断,如伴有心慌或房颤则应行射频消融。

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心慌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心慌时常伴有头昏,有时有晕厥。

心房纤颤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反复心慌,易产生血栓而使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没有其他类型心动过速成功率高,但仍是房颤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室性期前收缩症状明显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经药物控制不佳者。

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不是暂时性预防或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而是一次性彻底治疗;与外科手术比,它不需要开胸,不需要全麻,患者无痛苦,操作方法简便。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方法是什么?

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指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虽一般不致命,但临床常见、且一旦合并预激综合征而又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其后果也很危险。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①撞击患者心前区。患者在家中或院外发生“室速”,目睹者可立即叩击其心前区数下,利用撞击所产生的10~35焦耳的低能量电流使“室速”和刚发生的“室颤”恢复正常心律。②咳嗽动作自救。

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可用连续咳嗽4~5次来自救。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室上速”采取刺激迷走神经兴奋的方法,可使部分患者的这种心动过速突然中止、家庭中自救可试用以下方法:①交替压迫眼球,但有青光眼者禁压。②交替压迫现侧颈前中部,但对老年人慎压。

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躯体前弯。④用力吹膨胀困难的气球。⑤深吸气后用力摒气,然后做深呼气动作。

经过上述方法如仍不能终止这种“室上速”,应将患者送医院救治。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有哪些?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目前已成为排在高血压、冠心病之后的第三位心血管疾病。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实际患者数可能达到1500万~2000万。

房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亚于冠心病,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由于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房颤引起的;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还可导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房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能够彻底根治房颤,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医疗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房颤动带来的社会负担无疑会越来越重,房颤已成为一个进展中的公众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以阻止其发生、发展。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风湿性瓣膜病都是引发房颤的相关因素,因此,房颤的预防从根本上讲需要加强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避免或减少其发生。有研究资料表明,去除高血压因素,房颤患者数将减少14%。

房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这类药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这类药物前应当询问医生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为什么戒烟、戒酒能预防心律失常?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一般是在吸烟若干年以后才表现出来的。而且吸烟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等,容易被人理解,而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则往往不被人重视。

烟草燃烧后,其烟雾中有400多种化学物质,引起心血管病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些有害物质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流。尼古丁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

尼古丁作用于动脉内膜使之发生脂肪性病变,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还使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减低,血小板大量聚集,导致动脉血栓闭塞。尼古丁还使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使防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减少。

一氧化碳进入血流,因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250倍,而使碳氧血红蛋白增加,使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减低,使组织器官缺氧。吸入一氧化碳可使血脂增多,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上脂质沉着增多,故一氧化碳亦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酒精能够刺激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增加。

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血中消除得慢,加重高脂血症,即使每日饮少量烈性酒,也可以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增高,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由此可见,吸烟、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极大,可进而影响窦房结及其传导系统,引发心律失常。故戒烟、戒酒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对治疗心律失常有益的食物有哪些?

用食物治疗心律失常(相当于中医“心悸”范畴),最早见于《灵枢·五味篇》,其曰:“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其中“薤”即薤白,现代医学已证明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这一记载可能是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应用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早记载,比英国人布伦顿发现亚硝酸戊酯治疗心绞痛要早1800年以上。

中医认为:小麦,甘润养心,食之可养心安神,减少或治疗心悸症状。

羊肉为性温味甘,血肉有情之品,有养血补心,治疗心悸作用。《伤寒论》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贫血,有补血养心之效。

杏为果类,性味酸温,食之有补心气作用。古人用治心悸,也可能取其酸敛心气作用。

薤白:味甘辛,性温。食、药均宜,有理气通阳宽胸作用,为常用治冠心病药物。

传统上用治心律失常(心悸),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还有:

龙眼(桂圆)肉:味甘性温,养心安神,补益心气。

莲子:味甘性温,健脾安神。

百合:味甘淡,润肺养心安神。

羊心、猪心、鸡心等,同气相求,以脏补脏,具有养心安神功效,古代多配朱砂蒸服,现代已不配用。

心律失常患者睡眠时应注意什么?

心律失常患者睡前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曾经有过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睡前不宜看令人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睡前不宜进行谈话,不宜晚睡。

睡眠的卧位应采取右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减少心脏负担。若有心功能不全,有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者,应采取半卧位或30°坡度卧位。卧具应温暖、柔软、舒适,不应感到过冷或过热。

把急用的药品应放在离床较近的地方,以便伸手可以拿到。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准备氧气袋。

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对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患者,住院监测可以适时报警。而非住院患者则可能发生意外,应尽快用药物或住院安装起搏器来解决。

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应注意什么?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

(3)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

(4)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

(5)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患者的卧床而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