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14

第14章 原发性高血压(2)

什么是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急剧升高(一般舒张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上)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引起一种变化急骤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急进型高血压及少数缓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血管性高血压和嗜铬细胞瘤等患者。临床上以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痛、呕吐、烦躁、抽搐和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

头痛为弥散性全头痛,以前额或枕后为主,咳嗽或用力时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也较常见,轻者精神萎靡,神志模糊,嗜睡,重者昏迷,并可伴有偏瘫、偏盲、失语和半身感觉障碍。

抽搐发作是高血压脑病的又一常见症状,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严重时形成癫持续状态。抽搐的出现是由于在持续颅内高压的作用下,脑组织局灶性坏死,脑神经异常放电所引起的。

高血压脑病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或伴有静脉迂回变细,如银丝样,或有动静脉交叉,视网膜有点状渗血。腰穿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含有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

高血压脑病做CT检查多无异常表现或显示脑水肿,这是与脑出血鉴别的依据之一。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认为因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脑动脉自身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血压升高,脑小动脉收缩,脑内小动脉不至于过度充盈;血压下降时,脑小动脉舒张,以保证脑内血液供应,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这种调节功能失调,脑小动脉持续而强烈的收缩后,继而出现被动和强制性舒张,脑部过度灌注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高血压脑病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常因颅内压持续升高,脑组织受损不可逆转,或因脑疝形成而死亡,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预防高血压脑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抢救治疗。

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吗?

高血压与心脏损害密切相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将左心室肥厚定为高血压心脏损害。研究证明,左心室肥厚本身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使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增加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猝死;增加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发展成为左心室扩大而致心衰。

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即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担加重,致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厚。近年认识到左心室肥厚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等作用于心脏,通过复杂的途径使心肌肥大。

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比较容易,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就能诊断。左心室肥厚不仅与血压密切相关,而且与是否伴有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多少关系更为密切。

与血压水平的关系血压越高,左心室肥厚越明显。

高血压类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者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血压的波动性持续血压升高患者,特别是夜间血压增高时,左心室肥厚更严重。

高血压病程越长,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越严重。

高血压危险因素簇医学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本身特征不仅会造成心脏损害,而且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时更易引起或加重心脏损害。这些因素是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称为高血压危险因素簇。血压在同一水平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说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协同作用。

因此,具有危险因素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易感性增强,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增高,例如,伴有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增加,吸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不吸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要大。

因此,积极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和消除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是防治心脏损害的主要方法。选用什么降压药物则是控制心脏损害的根本,长效而又无明显不良作用的降压药物,特别适合伴有心脏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为什么儿童高血压需查原因?

一般认为,学龄前儿童血压大于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血压大于120/80毫米汞柱,青少年血压大于130/90毫米汞柱,均应视为儿童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近年的研究证实,10岁以内的儿童高血压,80%以上可能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继发于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则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因此儿童高血压应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高血压导致的心脏损害有哪些?

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4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者,有50%死于冠心病。

心室肥厚:有20%~3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检查出左心室肥厚,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比血压正常者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增加10倍以上。左心室肥厚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心室收缩功能,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常见,即收缩期血压≥140毫米汞柱,而舒张期血压不高,甚至降低,导致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增加。这种脉压差增加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肌需氧量,同时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其次,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增加的一个原因。而且,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且高血压病程长,使得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也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40%~50%的心力衰竭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控制越差,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血压能导致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最终又可引起心功能不全甚至发展成心力衰竭,因此,高血压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血压升高大于140/90毫米汞柱,就超出了正常范围,会损坏大脑、心脏、肾脏等。

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大脑是人体的总司令部,出不得一点问题。为大脑提供营养的血管,维持着大脑的正常工作需要。脑血管出现缺血性(例如脑梗死)出血性(如脑出血)和短暂脑缺血,都可能导致身体致残,甚至死亡。这些发生在大脑里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的。而且很多情况下,这些疾病发生前,有的患者不舒服的感觉并不很明显。流行病学调查,收缩压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0%,舒张压升高5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46%。长期良好的控制血压,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35%~40%。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高血压对脑血管的危害以及降压治疗给大脑带来的益处。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心脏是血液供应的源泉,它是一个泵,它的收缩和舒张为全身组织与器官提供必需的血供。心脏良好工作状态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心脏肌肉功能良好和供应心脏营养的血管(即冠状动脉)良好。血压升高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加重,心脏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将足够的血液运输到周身,长此以往,心脏的肌肉就会变得肥大,心脏功能就会受损,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也是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长期的血压增高使全身动脉血管硬化,产生斑块,尤以冠状动脉明显,血管腔变得狭窄,血液供应减少,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

因此,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是高血压对心脏的两个主要损害。血压升高会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6倍,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40%以上,而控制良好的血压,可以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下降50%,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25%。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将人体的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外,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动脉功能和压力发生改变,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出现肾功能衰竭。这也是高血压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控制血压可以使肾功能损害减少25%左右。同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对肾功能保护,这种患者,血压需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为什么说适当运动是高血压杀手?

在发达国家高血压经常被人们称为“文明病”的一种。因此除了医学干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对治疗结果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好定期安排一些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因为除了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适度的体育活动也是维持良好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

举个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如果开车前马达不适当加温,那么即使只是行驶一段很短的距离也会损害马达。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选择时间持续长,强度低的运动,比如散步、骑自行车和慢跑。在控制心跳频率的条件下有节制地进行体育活动(具体方案请咨询您的医生)不仅能使人们心情愉快,还能改善人们的新陈代谢,同时也能减轻人们的体重。适度的体育活动将有效降低人们得病的概率,少量出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欢乐。一般每周尽可能安排3次体育活动,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以上。每分钟的心跳数=170~180-年龄。

为什么说高血压程度不同锻炼各异?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运动中枢神经调节异常所造成的,多与遗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可由糖尿病、肾病、内分泌等疾病或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视病情决定否参加运动。

首先,安全第一。要排除有无参加运动的禁忌证,主要包括: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或不稳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心绞痛或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等,最好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参加运动。

其次,运动要适当。被允许运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以及各类放松性活动,更要循序渐进,并经常观察血压变化、以便随时对运动量进行调整。尤其参加运动的初期,在运动前后最好都能检测血压,以利于观察运动量是否适宜。如果运动后不感到疲劳,没有头晕、头痛、胸闷等现象,血压也较稳定,次日晨起精神良好,说明运动干预较为顺利。

另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该减少力量训练、静力练习、憋气运动或头部低于腰部以下的运动。研究证明,适宜的运动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缓解小动脉痉挛,扩张肌肉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

运动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改善情绪,达到心静、气和的目的,故而起到稳定血压的效果。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程度不同,参照临床分型,可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

Ⅰ期高血压人群,指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值均持续在140~159/90~99毫米汞柱,但对心、脑、肾脏还没有产生明显影响。适宜的运动项目可选择太极拳(剑),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合并有膝骨关节软骨病的患者注意将重心升高一些,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和磨损。步行,可掌握慢—快—慢的原则。慢5~10分钟,快20~40分钟,再慢5~10分钟,用时30~60分钟。要求抬头、挺胸、收腹、摆动双臂、步幅加大,每周≥3次。

慢跑,准备活动5分钟,轻微活动颈部、伸展上肢、扭动腰部、压腿等,把全身关节活动开,跑步时可采取快慢结合或跑走结合的方式,慢5分钟,稍快15~20分钟,再慢或走步5~10分钟,用时30~40分钟,每周≥3次。

爬山,可快慢交替,爬爬停停,累了就稍事休息,也可选择市里或小区内公园的小土坡,房屋里的楼梯,上上下下、反反复复,也能够达到类似登山的效果。用时60~70分钟,每周≥2次,但合并有膝骨关节软骨病的患者不宜。游泳:准备活动5分钟,把全身关节活动开,连续游≥25~35分钟,或可以游10分钟休息1~2分钟,用时40~50分钟,每周≥3次。舞蹈,每次≥30分钟,每周≥3次。另外,也可以选择自行车、扭秧歌、乒乓球、徒手体操、健美操、瑜伽、小力量训练及各种放松训练等。在运动中,不宜憋气或用爆发力。

Ⅱ期高血压,指血压值持续维持在160~179/100~109毫米汞柱,并对心、脑、肾脏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还处于代偿期的患者,就只适合选择太极拳(剑)步行、徒手体操及各种放松练习,要注意动作缓慢、难度简单一些。每次20~30分钟,每1~2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