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13786400000069

第69章 克服恐高心理,让自己站得更高

恐高是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严重者来说,可暂时远离高处。平时应循序渐进地消除恐高心理,逐渐地克服恐高症状。

心理学指出,恐高症又称畏高症,在现代都市人中的发病率已经非常普遍。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现代人群中有91%的人出现过恐高症状,其中10%的人属于临床性恐高。他们每时每刻都得想方设法避免恐高症“突发”现象,他们不敢乘透明电梯,更不敢站在阳台上,他们连几个楼层的高度都受不了,更不用说坐飞机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架航班正在安检登机,坐在12排的一名男子神情紧张,脸色苍白,两手不停地微微颤抖,乘务员发现后,忙过来关切地询问该男子是否身体不舒服。这时那个男子的同伴介绍说他有恐高症,害怕乘坐飞机。乘务员给它调了靠近走廊座位上,告诉他不要看窗外,深呼吸放松心情,系好安全带坐稳即可。劝说了几分钟后,该男子终于平静下来。然而,当飞机刚关闭舱门,准备滑上跑道起飞时,该男子突然情绪失控,异常紧张地站起来朝客舱后部跑去,嘴里惊慌地嚷着:“不行了不行了,我头痛,很害怕……”虽然机组人员又一次赶来劝解,但该名旅客精神已经崩溃了,带着哭腔说他实在不敢乘机了,一定要下飞机,还不停地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脑袋,哭着说他也不想因此影响了大家乘机,这样他非常过意不去,但他实在对飞上天感到恐惧。乘务长将情况报告给机长后,机长经过慎重考虑,同意该男子中途下机,该男子的同伴也一起陪他下了飞机。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恐高症的案例。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什么样的症状才称得上是恐高症呢?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也就是说,一个人与大多数人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下害怕的程度不一致,那么这种害怕就是异常的。比如,绝大多数人乘坐各种车辆在立交桥上走,不会害怕掉到桥的下面,可是有的人却不敢。显然这种害怕是不必要的。有的人不敢上二层以上的楼,即使上去也时刻感觉到危险,这也与常人不同。

1. 表现出极度的痛苦

当事人在高处时,会感到很痛苦,并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面对一定的高度,会出现心跳加快、发抖、出汗、惊叫等现象,若不离开,则无法忍受甚至昏倒。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

例如,有的人因为怕高,便不敢上班,不敢在楼房居住,甚至不敢商场购买东西等等。

如果有以上三种临床表现,才可称之为“恐高症”。所以一般的害怕登高,还不能算做“恐高症”,因为在相当高度又具有一定危险性时,如在高的悬崖峭壁上,或者在一定高度的独木桥上行走,大多数人都可能会害怕,这属正常范围,故不必为此而烦恼。

那么,当一个人患有恐高症的时候,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呢?下述四点,是治疗恐高症的十二字原则,只要坚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长时间:让患者站在能够引起恐惧情绪的高处,至少持续30-45分钟。尤其开始治疗时,要让患者坚持足够的时间使恐惧程度减少50%。

★逐渐地:不要一下子给患者定很高的目标,从容易的目标开始,逐渐转向困难目标。

★有规律:一次练习不足以消除恐惧心理。因此每个过程都需要重复好多次,直至恐惧的感觉完全消失为止。

★完全地:在进行锻炼时,要求患者集中精力,不要想别的事情。因为转移注意力虽然能够减轻恐惧心理,但不利于恐惧感的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