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13786400000066

第66章 克服羞怯心理,大大方方地与人交往

羞怯是内心深处胆怯、不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会形成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还有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后果。该说就说,该做就做,大大方方更能赢得别人的喜爱。

生活中,人们总以为害羞是一些未成年人才会出现的心理特征,而且觉得这种羞怯心理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自然而然地就能克服它。但对有些人来说,这种羞怯的心理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而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吴玉,男,28岁。由于他从小性格内向,造成了他的羞怯的性格。他怕见陌生人,不愿与他人交往,不愿与同龄人呆在一起,不原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呆着,尽是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即使在与他人交往时,也是遇人未语先面红耳赤,唯唯诺诺,不但不能畅所欲言,反而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交谈中无法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从而给人以孤僻、冷傲的表象特征。而实际上,他的内心也深感胆怯、孤独与渴望交流,但因为其表象使人们无法了解到他的真实信息,反而回应以远离和同样的冷傲不屑。实际上,他的内心也非常苦恼。

美国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在抽样调查的1万多人中,约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害羞表现,并且男性和女性害羞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某种程度的羞涩和胆怯,不过有些人表现得特别严重。实验证明,具有强烈羞怯心理的婴幼儿在遇到一宗突发事件时,心跳频率比正常婴儿快,延续时间也较长。羞涩心理有先天的因素,具有这种先天因素的婴儿长大后也往往带有极端羞怯型特征。这些因素会接着影响人的心理、个性、性格等的发展。

虽然,我们总是有能力纠正自身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但对于羞怯心对给我们造成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从而影响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因此,为了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感,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医生和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建议:

1.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

相信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我到真正的朋友,而且还应看到其他人也同样在寻找朋友、寻找依托与帮助。当你确信自己与他人处于同样位置的时候,你就会消除孤独,由不安走向坦然。

2.给自己树立信心

在社会交往中不要总是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遇事多采取主动态度。当你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时,你可能感到羞怯。这时,应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胜利者比失败往往多的是一份勇气。当你大胆尝试着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现实要比想象的简单、容易得多。

3.在关键时刻表现自己

要学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训练自己与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的胆量与能力。遇到聚会、联谊时要善于寻找时机与周围的人攀谈,关键时刻要勇于表现自己。如主持会议、晚会、演讲会等,让那些不了解你甚至小看你的人刮目相看。

4.学会对人微笑

人际交往的身体语言中,最具魅力的是微笑。微笑是友善的表示、自信的象征。微笑可以使你摆脱窘境,可以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可以化解朋友间的误会,同时微笑可以减少你羞怯的感觉。

5.多做深呼吸放松

如果你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羞怯、恐惧时,可以立刻做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听听他人的谈话。要牢记住,别人也与你一样关心着自己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

6.多参加社交活动

面对社交活动,千万不能采取回避态度,要在实践中掌握克服羞怯心理的有效方法。要在与人接触中,学会如何对待别人的问候或恭维,如何与陌生人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让谈话继续下去或中止谈话的技巧。锻炼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本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多参加文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圈子,这样你会在各种活动中自然地消除羞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