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抗衰老方略
13785100000045

第45章 糖尿病防治与衰老新发现(1)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作为一种临床新理念在国内外医学界得到广泛认可,其发病与胰岛素相关。衰老是生物学中一个最为基本而没有完全破解的神秘问题。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使这个神秘的问题正在破译。研究表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与衰老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由于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累及的器官和组织很多,可发生许多并发症。常见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肢端坏疽(糖尿病足)、糖尿病牙周病、白内障、皮肤病变、并发皮肤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结核病以及各种感染。糖尿病还会加重或诱发冠心病、脑梗死等。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当今,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5亿。经专家预测,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3个亿。其中,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患者就占有75%,中国已由十几年前的1%发病率上升至目前3.25%。令人遗憾的是,半数以上病人却不知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几十年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无可否认的是,相当部分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滋生了糖尿病的发病率,而糖尿病的产生,除了少部分的先天遗传外,绝大部分由我们的后天生活和饮食习惯助长而成。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呈低龄化趋势,儿童糖尿病患者比例上升,令人触目惊心!

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召开了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会议。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1999年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并建议广泛采用。本章介绍老年人多发类型的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临床以及最新防治措施。

第一节病因病理临床

【病因病理】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尤其是40岁以后),起病时症状不明显,病程较长,且经过复杂,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病重或应激条件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有效,但随着病情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渐进性衰竭或伴有急慢性并发症时也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或耐糖量异常明显增高。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高,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英国Pyke观察单卵双胞胎糖尿病达20余年,1982年他总结了200对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调查分析。其中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一致率(即2个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2型糖尿病为90.6%。糖尿病虽有遗传倾向,但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并非100%都患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1个有糖尿病,则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且2型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2型糖尿病。

另有临床研究报道,在2型糖尿病的家族遗传史上存在着性别差异,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的糖尿病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

2.环境因素

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能引起糖尿病的发病。特别是在那些饮食和生活习惯均已“西化”的人群中更为普遍。临床研究表明,缺乏或轻度体力劳动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中度或重度体力活动者的2倍。

3.肥胖

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特别是中心型肥胖病人,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4.胰岛素抵抗

是指靶细胞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

是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多数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成因。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伤津耗液,使血液黏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阻。

1.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则偏盛,阳太盛则致“消渴”。

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

②因胖人多痰,痰湿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

3.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阴阳两虚,导致“消渴”。

【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尿、口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有的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瘙痒,有的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大,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症状较轻,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血清胰岛素水平可正常、轻度降低或高于正常。

1.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就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2.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假如,每日失糖500g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kg,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3.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值,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所致。

4.消瘦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糖类、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5.乏力

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不断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早期眼底病变不影响黄斑部时,视力不受影响,患者无自觉症状,有时患者感觉视力减退,或眼前有黑影飞动或飘动。若病变发展3~5年或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底出血、渗出、水肿、血管瘤。如眼底黄斑受累,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野中心暗点,中心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等症状。如果视网膜反复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血管或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将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7.容易感染

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疖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

8.皮肤感觉异常

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9.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第二节养生保健方略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作用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养生保健措施,配合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身性养生、保健、控制与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颐养天年。

【饮食养生】

总热量的控制,这是糖尿病饮食养生的根本原则。

1.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

(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千克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每日各高5%~10%每千克体重。一般来说,患者的主食量,做到定时定量,主食量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一般患者每天主食量250~350g,重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50g,肥胖者每天200~250g。如饥饿,可以选用热量低的蔬菜和水果充饥。

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2.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糖类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他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患者,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蛋白质过多会引起蛋白质的代谢异常;脂肪摄入量过多,易产生酮体而引起酸中毒,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富含胆固醇的食品。糖类摄入量过高,可使血糖过高,加重胰岛负担。保持充足维生素摄入量,维生素有调节体内代谢的作用,尤其是维生素B1在糖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故饮食中应注意补充。具体地说,各种豆制品、豆芽、叶菜类、瓜茄类、萝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及猪、牛、羊、鸡、鸭、鱼的瘦肉部分为可食食物。

此外,一些含脂肪少的食物如甲鱼、海参等均可食用。一些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芋头、蒜苗、蚕豆、核桃等食物,最好少食。而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南瓜、荞麦等,可适当多吃。适当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芝麻、杏仁、玉米面、海带、燕麦片、高粱米、芹菜、韭菜、豆芽、木耳、鲜菇、豆类等,它们含纤维量较多,适当食用,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并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

3.改变饮食方式

如:“饭前先喝汤,苗条又健康”“先吃菜后吃饭,米饭可以减一半”“先菜后饭,血糖减半”“先稀后干”“少吃多餐”等。这些饮食方式的改变对减少总热量的控制,对于餐后血糖升高的减慢,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非常好的顺应性和可操作性。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依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利用体育锻炼来预防、控制、治疗糖尿病。与此同时,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

1.运动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可促进患者增强心血管功能,维持正常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经常参加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其糖代谢控制较好,今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养生锻炼方法是一种低等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称耐力运动,主要是由机体中大肌肉参加的持续性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对增强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改善血糖、血脂代谢都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