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3781600000011

第11章 智能教育——培养一个“天才少年”的基础(1)

1.婴儿智力的八次飞跃

心理学家发现,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岁内的婴儿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0~400克,而长到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脑重量翻了一番。在这一段期间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会变得烦躁不安。

第一次:大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5周左右,各个器官都迅速成熟并开始工作,表现为哭的时候流出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另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或“聆听”,并对气味与动静做出积极地回应。

第二次:大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第8周,随着婴儿生活环境的改变,周围环绕着不同的会运动的物体,婴儿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恐惧,不过,只要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与母亲保持着亲密的接触,则可减轻或消除这种感觉。

第三次:大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2周,这时他会有意识地活动自己的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纵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会发出尖叫,格格地笑,并试图通过和别人交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四次:大约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9周,这时婴儿对双手的灵活使用使他对物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的眼睛会对挂在摇篮上的摇铃转动,会抓住它仔细研究。

第五次:大约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26周,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动一下电钮就能看见画面或听到音乐。此时,他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将东西搬来搬去,或拿出来又放进去,常常弄得周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

第六次: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37周左右,这时他已经开始有了成人的思维模式,理解了事物的同一性,能够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分类。

第七次:婴儿在第46周做事会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意识到事情有一定的顺序。他开始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反复做某件事情来加深对顺序这一概念的认识与印象。不足之处是他以为这一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

第八次:第55周的婴儿会发现事情的先后顺序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的,于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的要求。

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激发他的智商发展,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儿童智能发育的八个敏感期

儿童的各项智能并非在每个时期都是平衡发展的。父母应了解儿童智能发育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咿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多给孩子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2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来建立自己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3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的事物;3~6岁透过感官来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岁半)。孩子常能捕捉到周围微小事物的奥秘。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那这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的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2~6岁)。两岁是孩子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孩子均衡开发左、右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岁半)。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帮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

7读写敏感期(3.5~5.5岁)。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为孩子多选择一些读物,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8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向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

3.从新生儿开始开发七种智能

人的智力表现在七个方面,不要仅仅发展培训他较强的那一种智能。这种培养始于婴儿降生之时。

早教儿童专家在考虑孩子的智力时总要从整体上来观察。心理学家霍沃德·加德纳的多智能理论强调有很多方面显示孩子是聪明的。

在幼儿期,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在一起和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些因素与很多其它因素一起促进孩子们的智力——有些东西太复杂以致无法用一种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或者由孩子们学说话或走路如何快来确定。

根据多种智力理论,我们每人拥有七种“智能”,或在七方面表现是聪明的。有人用手便利;有人善于诗文;有人唱歌出色。

每一类型的智力赐与我们某种东西奉献给这个世界。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是每一种智力在我们生活中自我表现,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通过认识多种智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个人的能力。但如果没有给他/她一个机会开发这个世界,根据他/她的技能工作和发展他/她自己的能力,就不要过早地给学龄前儿童贴上像未来科学家、会计、艺术家、田径运动员之类的标签。

理解多种智力意味着更多地关注个人的特征。想像一个人除了写诗或解决几何问题外,什么都不会将是怎样。每天的日常生活像开车或烹饪,一个人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应付,单一的能力让人很难适应生存。

语言智力——记者、律师和作家经常表现出语言能力。这些人善于用写作或说话来与人交流。

逻辑智力——拥有惊人逻辑数学智力的人善于因果关系的推理和思维。科学家、会计和电脑程序员一般都有这种能力。

图画智力——或说为空间智力,这涉及到图画或想像思维。这种人能跟定方向,或能精确地描述视觉和绘画。

音乐智力——这种智力能跟上音乐的节拍,唱准调和分辨不同音乐选集的不同。这种人能构思和欣赏音乐曲调。

体能智力——个人身体活动智力能控制他们自己的运动。这涉及的不仅是室外运动,而且也是室内活动,像缝纫和织地毯。

人格智力——这类人有回应他人、理解他人和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这种互动的人格智力是能从他人眼中看出来的天赋。

自我智力——这种人倾向沉思默想和能易于接近自己的感情。有内在人格智力的人能自我反省和喜欢沉思默想。

通过开发孩子们所有的智力,使他们成为在生活的很多的成功者。父母和幼儿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不同能力。

有的孩子语言智力多点,有的孩子音乐多点——关键是大人要让孩子们表现他们自己。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他们所喜欢的领域,并在不强的领域发展他们,他们将在更多的方面发展成为智者,而不再是单方面的智者。

孩子的智力开发越早越好,最好是从孩子降临人世之后就可以着手,而不必等到孩子懂事才开始。针对人应必须具备的七种智力,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教育。在训练过程中,家长要留心发现孩子的特长,但不能片面强调孩子的特长,因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这种特长会因年龄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些父母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后来孩子的兴趣改变,特长转换,而让父母前功尽弃。但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孩子的天才在很早就显示,并为他/她以后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对这种特殊的天才或称超智儿童就要特别辅导教育,而让他/她迅速发展,早日成才。

4.玩泥巴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

和泥巴、做泥人,是多少人童年的趣事,可是现在许多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没有条件去和泥土打交道。近年来兴起的陶吧业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泥土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活动对开发孩子智力也大有好处。

在一家名叫“黄土坊”的陶吧,泥塑老师正在忙着指导孩子们做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每到周六、周日或七天长假,孩子和家长都来这里做陶艺。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做“彩泥画”,还有“软陶”,喜欢陶艺的家长们更喜欢专业的做陶工艺——“拉坯”。

有一位女老师原来是位艺术学校的老师,现在她专门在陶吧里给孩子做指导老师,她说,孩子在这里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作为老师,她只告诉孩子操作技术,但是创造什么样的作品全靠孩子自己发挥,特别能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比如有个小孩刚开始不喜欢,但是让他由简单到复杂的操作后,他很快就喜欢上了陶艺。

一位家长说:“现在孩子压力大,走进陶吧,有轻松的音乐,让人觉得身心放松。我本来是带孩子来玩泥巴,结果自己也玩得很开心。记得2005年“三八”节,孩子坚持要一个人到陶吧来,结果他回家后带给我一幅彩泥画,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这让我非常感动。”

目前,喜欢陶吧的人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做手工制品可以培养孩子耐心、毅力、锻炼脑力、培养涵养,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在劳动中开发孩子智力

一般家庭在周末清扫卫生活动中,习惯于一个人打扫卫生,一个人照顾孩子,这种安排并不是最好的,您不妨试一试让孩子一同参加家庭劳动,您会发现这样做是很快乐的,同时它还能够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周末清扫活动您可以参照以下的方法进行:

双休日的早晨,吃过早饭后,由妈妈来布置劳动任务。妈妈说:今天上午我们一家人一同打扫房间,大家说好不好。我们先看一看房间中什么地方最脏,什么地方需要打扫,什么地方需要擦一擦,哪块的东西摆放的最乱,需要整理一下。任务布置完后,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去寻找,告诉孩子如何发现灰尘,哪地方的东西放的位置不对等。

寻找归来后,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发现,哪最脏需要扫,哪需要擦,哪块的东西摆放的太乱。如果孩子说桌子脏了,妈妈要问:你是怎样发现的?孩子可以这样答:因为桌面上有脏印儿了;柜子该擦了,因为都能划出道道了……通过交流扩大儿童的关注范围。允许孩子参与大人的事,孩子会很开心的。

劳动任务明确后,再进行劳动分工,如妈妈问:爸爸打扫哪儿?有困难吗?宝宝准备打扫哪儿?有什么好办法?讨论中尽量各抒己见和相互支持,对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预测,使孩子对完成所选择的任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成人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妥,最好不要简单拒绝,在不构成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给孩子留下选择的空间,便是给了孩子主动发展的可能。

准备好清扫工具。如布、墩布、吸尘器、笤帚等,引导孩子视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为孩子准备小一些的盆、笤帚,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为孩子自主完成一件事创造条件。假如孩子对某种工具情有独钟,应视孩子的年龄,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如请他观看成人如何利用那件工具进行劳动,并进行相关方面的安全常识教育,不宜简单生硬拒绝孩子的要求,或粗暴指责孩子的选择的错误。因为孩子对劳动的最初兴趣往往始于使用工具。

劳动开始后,每个家庭成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打扫擦拭自己分管的责任区。劳动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注意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感染和鼓励孩子做好、做完一件事,保持持久的愉快情绪。劳动中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情绪急躁时,父母要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协助:“我们来啦!我们帮你来啦!”使孩子获得亲情支持。

劳动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欣赏劳动成果,别忘了表扬孩子。“快看,宝宝真了不起。将抹布擦得都黑了。”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分享合作的快乐。“看,爸爸真棒,把高高的大衣柜擦得这么亮。”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增强责任心,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尊重他人劳动等良好品质。研究发现,三四岁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已具备了参加简单劳动的条件。他们的体力逐年增强,身体活动自如,手的动作已较灵活,有了一些简单的知识经验,再加上幼儿是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他们会很乐意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能从劳动中获得知识,找到快乐。所以说,家长不必包下全部的家务劳动,而应该带着孩子一同劳动,一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6.阅读能快速开发孩子智力

人们如果不读书,脑袋一贫如洗,生活少了很多乐趣,国家也因没有知识经济当靠山,缺乏国际竞争力。读书不仅能开发脑力心智,还替自己开启另一扇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其实是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