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3781600000010

第10章 学识教育——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3)

(2)孩子的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50分钟,而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连续学习好几个小时,否则会造成孩子用脑过度、神经衰弱、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应该让孩子学习30~45分钟,休息10~20分钟。大脑只有在睡眠和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时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要让孩子每天的体育运动量至少保证1小时,而大脑在运动时氧气才最充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越是学习不好就越要多学,其实,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差的孩子,长时间的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而应该用平衡能力训练、协调性训练、触觉训练等专门的心理训练来解决能力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孩子动手做事情越少越好吗?

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成,大脑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有两类,一是物质的;一是运动的。心理学家早就研究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运动协调性的训练,关系到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数学、物理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的发展。而且运动协调性训练还有助于孩子的注意力、动作速度、自控能力、自信心、语言等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要忽略孩子动手能力和大小肌肉运动能力的训练。

(4)对于有缺点的孩子越严厉越好吗?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这是正常的,但许多家长和老师不这样看,发现孩子有什么缺点都非常着急和生气。例如,孩子胆子越小,家长越对孩子发火,孩子就越害怕。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多加强触觉训练,如游泳、垫上运动、骑羊角球,尤其是弹跳运动,效果就非常好。孩子爱打人,越是惩罚他、越让同学们都不理他,他越逆反,应该对他多做挤压下的触觉训练,如彩虹筒、大笼球、爬袋等项目的训练,而要少做弹跳类的运动。孩子动作越是磨蹭,家长越着急,这时应该多让孩子做平衡、协调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有了问题,不要光训他们,可以找心理专家去做一些心理测查和专门的训练来矫正。

11.减轻孩子学习压力“五法”

(1)循序渐进提要求

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使其稳步前进。可减轻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坚定其学习信心。

(2)追根溯源查丢失

考试做作业发现错题、丢分是孩子常见的“事故”。有的家长和老师见孩子“丢分”不去研究分析,常没头没脑地训斥一顿,孩子也不明白怎样才能不丢分或少丢分。应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错题,查找丢分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施以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不丢分、少丢分的认真学习习惯,那么在今后孩子漫长的学业过程中,家长就可以少操许多心。

(3)特色“学伴”增兴趣

独生子女往往会感到“缺伴”的“孤独”和学业的枯燥。家长可以在住所周围或亲朋好友中,为孩子找一个同年级或相邻年级的孩子,邀请其来与孩子一道学习,也可带孩子登门求教。

(4)经常校访听反映

孩子学业成绩的优劣与在校表现密切相关。家长应开动双腿,勤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共同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以探讨帮助其克服缺点的方法。

(5)净化环境求乐学

家庭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学习,家庭环境包括适当的空间、合理的时间和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玩耍时间。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处于乐学的环境之中,玩得开心,就学得舒心。

12.辅导孩子学习“十忌”

第一,忌包办代替。不给孩子动脑筋的机会,直接把答案、结果告诉他们。

第二,忌动辄训斥。发现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好或辅导后仍不能理解时态度粗暴,乱加指责,甚至加以体罚。

第三,忌题海战术。大量购买练习册、参考书,摆在孩子面前,使孩子休息不了。

第四,忌简单重复。把课堂上学的东西重讲一遍,怕孩子掌握得不牢固。

第五,忌盲目从事。不了解教学的要求和教材的体系,自以为小学的知识辅导起来不在话下,盲目辅导使孩子无所适从。

第六,忌只顾作业。把做作业看做孩子惟一的学习任务。作业完成就好像没有什么可过问的了,忽视了引导孩子把握学习的全过程。

第七,忌禁锢思维。孩子学习时不在旁边指指点点就不放心,使出浑身解数唯恐辅导不具体、不细致。使孩子极少有独自学的时间。

第八,忌简单超前。提前给孩子讲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孩子对新内容有片断的、大致的甚至是全面的了解,孩子在课堂上就兴趣锐减了。

第九,忌应会考试。平时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临到考试任意加码,使孩子高度紧张。

第十,忌方法单一。辅导的方法一成不变,不能根据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能力的增强适时地由扶到放,不断改进辅导方法。

13.辅导孩子学习要“三不”

(1)不当监工

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常常坐镇监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家长便呵斥、批评甚至打骂。其实,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不是靠“盯”出来的,而是在严格有序的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家长在辅导学习孩子时,首先要提出一天总的学习目标,然后分成若干小目标,让孩子分阶段完成。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孩子按规范要求去做。特别是孩子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家长要及时排除对孩子学习可能带来的干扰,坚定孩子的学习意志。

(2)不当帮工

现今的家庭辅导,大多集中在孩子们作业的解难答疑上。当孩子做作业过程中遇到不懂问题时,家长大都帮助解决,并不厌其烦地讲给孩子听,直到孩子听懂会做为止。精辟、透彻的讲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思考和积极研究的机会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心理,很少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了。

(3)不片面“增负”

在学校社会大力提倡“减负”的今天,一些家长怕“减负”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纷纷“增负”,各教辅图书市场火爆便是证明,在书山题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题的机器,整日处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中,其结果是孩子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其实,兴趣是孩子的需求,是知识的内在动力。孩子学习生动了,学习效率就能提高,反之,学习效果就不理想。

14.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

1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黑猩猩学习一小时便会很不耐烦,儿童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课,让他先玩一会儿,这样可恢复体力,从而提高效率。

3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孩子必须踏实地实践,建立责任感。

4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必须适度地尊重他。偶尔不妨让他在失败中积累经验,锻炼他对挫折的耐受力。

5为孩子买参考书,请家教补习,不见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发挥本身具有的潜能。

6除了学校的功课,父母可从旁观察孩子的喜好,培养他对事物的兴趣,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还会增强他的读书意愿。

7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有限的亲子时间更要善加把握。孩子的作业,父母绝不可代做。孩子很容易在同样的地方出错,所以在他做功课时,家长可从旁指导,告诉他正确的方法,态度必须亲切、耐心,切忌急躁、不耐烦。

8未满学龄提前入学的学生,常因学习心理准备不够,用压迫、强制的方式,只会降低他的学习能力。家长不应只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主的学习方式。老师及家长必须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设法使他保持下去,才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9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10孩子有多方面的经验,会增加学习意念。他对世界知道得愈多,就愈想多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知识并不是全都来自书本,在家庭中,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闲聊,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感情、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拉西曼曾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并不意味着老师要负全部的责任,家长必须随时关心孩子的发展状况。开家长会时,最好能抽空参加,和老师做双向沟通,了解孩子的社交、智力、体能及学习状况。

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育出爱读书的小孩。全家人都养成在固定时间读书、做功课的习惯,就会培养出孩子读书的兴趣,以及自动自发学习的精神。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心理学家多湖辉说,每当我成绩不好,母亲就告诉我:“你的实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的潜能,加油吧!”通过母亲的鼓励,他竟成为全班第一名。

发明大王爱迪生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幼年时在学校均被视为低能儿、白痴,后来是由母亲或家人带回家教育,善加引导发挥其潜能,才有所成就的。美国创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尔也说:“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应负七成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背负重责大任,同时也别小看自己的力量。

15.该怎样陪孩子读书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陪读”现象已经越来越具普遍性,有许多孩子在学习、做作业的时候,也十分渴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陪着他们。父母陪读的用意在于敦促孩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旁边给予辅导,及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动态,主动取得与学校教师的联系与配合。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社会上攀比之风又加重了父母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在班上有地位,自己脸上也光彩。考试无法代劳,家庭作业则可以从中“帮忙”。比如,做算术时,有的父母代审题、代演算、代解难题;做作文时,有的父母写好,让孩子抄一遍,或口述,孩子听写。

还有的家长溺爱心理导致陪读。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失偏颇,孩子做思维性的作业,怕他们“伤脑”,孩子做技能性的作业,怕他们“吃力”。真是爱之有余、严之不足,护之有余、教之不足。

再有的家长有一些怕淘汰心理。有一些父母的阅历中的阴影、失落感萦绕在心头,因此就处处注意孩子别被“淘汰”,在竞争中站住脚。出于这种心理,父母为了孩子能顺利考上重点中学或大学,将来能谋得一个好职业,不满足只是督促辅导孩子学习,进而转入代替孩子学习。

但陪读也要有些原则,怎样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1平等合作。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只是为了帮助你、陪伴你,而不是监督你、责备你。在陪读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发现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行为要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帮助其纠正,语气要温和,切忌劈头盖脸地责怪或打骂,以免使孩子对学习或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

2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懒惰是许多孩子的通病,写作业往往是他们最讨厌的事情。因为他们内心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再加上独立完成作业远不如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吸引人,致使许多孩子不愿动脑,而是希望大人直接说出答案。所以家长在陪读时,一定要鼓励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孩子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家长最好只做适当的点拨,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发展智力,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

3适时退出。陪读多是在孩子入学的最初几个月或是欲以陪读方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情况下进行。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孩子身边,从一字一句一题陪起,启发、诱导孩子思考。孩子写作业前,家长应了解他的作业内容,帮助他制订完成作业的具体步骤,教他学会如何分配时间,然后由孩子独立完成,待孩子写完作业再认真检查。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待孩子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后,家长便可适当撤出。只是别忘了定期过问或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