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控股为此付出了6亿港元的现金和5亿多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单从帐面上看,黄金搭档显然卖了个好价钱。但黄金搭档真的卖掉了,不再给史玉柱创造利润了吗?
关键在于这5亿多港元的可换股债券。2004年8月,史玉柱凭借此拥有四通控股52.14%的股份,顺理成章成为其最大股东,并当选为四通控股CEO。从这个意义上说,史玉柱用黄金搭档换得了6个亿现金,同时依然对黄金搭档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不要忘了黄金搭档其余25%的股份依然归史玉柱所有。
根据四通控股2004年中报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黄金搭档已经为四通控股创造了1个亿港元的营业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4%。年报还称,“每年3月-6月都是健康业务的淡季,累计营业额只占公司全年的15%-20%的营业额。”
但问题是,黄金搭档并不仅仅出现在四通控股的报表里,还出现在号称和“史玉柱”没有关系的健特生物的报表里。
根据健特生物财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保健品业务已经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7%,保健品的毛利率更是达到68.89%,这其中脑白金在200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1.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21.25%,黄金搭档销售收入为6534万人民币,同比上升了13.58%。
健特生物同时对外宣布,在2004年上半年对销售体系进行了调整,无锡健特依然负责“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生产,上海健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健特生物制品)和黄金搭档分别负责“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
上海健特生物制品2004年1月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人民币,专门从事食品销售。
而根据四通控股收购黄金搭档的协议显示,在收购以后四通电子将对黄金搭档进行重组。这个重组主要包括,黄金搭档收购“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接管产品的分销网络,重组完成以后,“黄金搭档将通过起国内分销网络,分销两种产品为“‘脑白金’和‘黄金搭档’”。
而就在这个协议签定前1年,“脑白金”品牌已经被健特生物购买。
这让人着实弄不明白,到底谁拥有“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和销售权?
“如果这些企业全是一个人控制的,那卖是没有意义的,完全是为了把资金腾挪出来。”一位分析师的话一语中的。
该分析师还认为,史玉柱此举,只是利用这些公司之间没有产权关系来避免投资风险。用最浅显易懂的话来说,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史玉柱最得意的两个产品“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其中生产部分在无锡健特,归健特生物所有;“脑白金”的品牌也为健特生物所有;但销售属于四通控股所有,“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也为四通控股所有。
事实上,分工明确。
有分析人士说,两次收购完成后,两大资本运作高手终于走到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史玉柱为其下一步进行投融资的资本运作构建了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史玉柱直接或间接控制有2家上市公司,11家企业。用一位分析人士的话说,5年来,史玉柱为自己返回中国企业舞台而精心修炼企业资本链:既有战略性资金储备,也有对产业资金的控制,还有源源不断的市场融资渠道。
也许史玉柱从7年前巨人倒下中吸取了教训,在完成这一切的同时,他开始慢慢退隐幕后。
3.入主国货,史玉柱变成投资家
之前,青岛国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资产重组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中,通过资产剥离、出售和股权收购,上市公司“ST国货”拟更名为“青岛健特生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重心将转向生物制药、基因工程、保健食品等高新技术领域。
众所周知,以生产脑白金而闻名的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史玉柱在“巨人大厦事件”后,带着一班旧部到上海注册成立的,史玉柱虽然不是上海健特的法人代表,而只是作为公司的“策划总监”,但员工都称他为老板,而且许多健特的高层都是史玉柱的老部下。
青岛国货与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于2000年10月份签订的,按照协议,青岛商业总公司拟将其所持有的国货公司国家股33796800股,占总股本的29.73%中的28110000股,占总股本的24.73%转让给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每股2.87元,涉及转让总款8071.67万元,转让完成后,上海华馨将成为青岛国货的第一大股东。
后来,双方又签署了《股权托管协议》,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拥有该2811万股本公司股权除处置权以外的其他全部权利,随后,ST国货资产重组方案出台。从公告来看,国货重组比较复杂。
首先,国货剥离出大部分商业资产和负债,与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占51%的股份,青岛国货占49%的股份。这样,新商业公司将拥有盈利性较好的青岛市中山路149号的南楼及其他商业性经营资产。
同时,ST国货还与上海华馨签署资产出售协议,约定将公司位于青岛市中山路157号裕泰大厦1至9层及其相关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装饰费用出售给上海华馨,约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70%。继而,青岛国货购买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部分收购款通过相互之间的买卖等额冲抵。
据了解,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占90%股份,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10%。今年5月份,无锡健特正式拥有脑白金的产权,目前的生产能力为:胶囊2亿粒、片剂2亿片、注射液600万瓶、口服液4000万瓶。其主要产品由上海健特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重组中,青岛国货从上海华馨手中购买的无锡健特90%的股权,是华馨于2000年中期耗资8000万元从上海健特手中接过来的。
有关人士评论说,这次重组的特点有二:一是方案复杂,从资产剥离到组建新的商业公司,再到资产出售和股权收购经历了几个步骤;二是,经此重组,ST国货实现了“国退民进”,变成了由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
青岛商业总公司有关人员认为,经过这次重大资产重组后,不仅实现了上市公司的业务转型,还可盘活公司大部分商业资产,有望重树青岛国货百年老字号的形象。
ST国货董事会认为,无锡健特资产状况良好,盈利水平较高,能够确保其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并预测无锡健特2001年7月~12月将实现净利润5288万元,2002年将实现净利润10723万元。ST国货有在年内摘帽的预期。
曾经有传言,说史玉柱以上海华馨顾问的身份考察青岛国货,而在事后,史玉柱及与其相关的人士却异口同声,说史玉柱与华馨并没有产权关系。但是,业内却风传这是不能够用单纯产权关系来道明。留下这一“悬案”绝对不能否认其用心良苦,何不让我们再次感叹史玉柱的高明之处呢?
对于这一问题,上海华馨总经理陈青说,上海健特曾有收购华馨的意向,现在双方正针对合作之事进行洽谈,结果将会如何还不清楚。陈青说,华馨愿意与聪明的人合作,并且补充说,聪明的人是指上海健特的智囊团。
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保健食品、化学合成药品和生物工程制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于1999年7月在上海徐汇区注册成立,下设32个营销子公司和197个办事处,并全资收购了一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药业集团。公司拥有“脑白金”这一全国著名品牌的产品和两个国家二类新药,现年实现产值逾10亿人民币。比巨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都要好,巨人高峰期是2.7亿的营业额。凭借脑白金强劲的销售势头,上海健特去年一年上缴税收1.5亿元,成为上海市民营企业中名列前茅的纳税大户。
据说史玉柱也曾透露,他本人对上海健特有足够的控制权。而目前,史玉柱出任法人代表的巨人投资有限公司,今年4月23日,获批准注册,注册资金是5000万。也是一家以生物制药、保健品为主的私营企业。
在2001年2月6日的《解放日报》上,经过了一个生死轮回的史玉柱做了个大广告,用两个20多厘米长的大字写着:“感谢”,他还深情地写了一首小诗作解释:“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感谢上海优良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感谢上海人民的厚爱。”当时那一举动仿佛昭示着巨人史玉柱真的要站起来了。
也就在那时,史玉柱曾放言年内借壳上市,史玉柱要重新打巨人的招牌。可以说,是ST国货让史玉柱走到了台前。他说,我的主营产业一定只有一个,在无风险的大前提下以参股的形式有限介入其他行业。
史玉柱对上市公司的理解是:“从企业安全的角度考虑,也应该上市。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在这个行业里,很多企业已经下去了,而且下去就起不来了,但上市公司抗波折的能力就高得多。像哈慈、太阳神也有波折,但现在还活着”史玉柱说,“而且现在保健行业的企业也在一拨拨地上市,像交大昂立、太太药业等等。”他说,“上市逼你走稳,公司管理将进入更为规范的阶段。”
在回忆巨人的失败时史玉柱说:企业的资本流动性低、债权过多是很大的弱点。“巨人”的资本当时主要是固定资产,变现能力低,导致抗风险能力差。而债权过多也是“巨人”当时很大的弱点,当时如果有2000万元人民币,“巨人”就可以渡过难关,而同时“巨人”在外的债权却有三个亿之多。
对于入主国货,史玉柱解释说,当时确实同一些上市公司有过接触,外界的传言也有许多版本,尤以ST青岛国货为盛。
陈青的解释为,对国货来说,这是摘帽子的举措,对于华馨来说,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力度大,只要企业经营稳定,华馨将会拥有一块稳定的资产。
由此来看,史陈二人对上市公司的理解仿佛确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只是借助外部的监管力量以期自身的稳定发展。
第三节:史玉柱的投资手腕
1.投资银行,稳坐钓鱼船
巨人集团时代,史玉柱是个从不向银行贷款的人,他觉得用自己的钱比较安心。等到巨人集团出问题,需要资金的时候,他发觉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有很大的难度。巨人集团失败的教训让史玉柱改变了看法,于是他不仅向银行贷款,还干脆做了银行的股东。
2001年1月,华夏银行的发起人之一——北京华资银团公司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中,200万股被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冻结。2002年10月31日,重庆渝中区人民法院对这200万股股票进行拍卖,上海健特竟拍成功。在此之前,2002年4月22日和7月31日,上海健特两次受让北京华资银团拥有的华夏银行发行人股份共5800万股;9月4日,上海健特受让华夏银行发起人首钢总公司持有的80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这样上海健特就一共持有了华夏银行1.4亿股股份,以持股5.6%位居华夏银行第六大股东。
华夏银行不是史玉柱投资的唯一一家银行,2003年9月9日和11月13日,民生银行原第九大股东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分两次将持有的14393.56万股股份转让给上海健特,由于原第八大股东也将部分股份转让给了另外一家公司,上海健特成为了民生银行的第八大股东。
对于投资银行,媒体多揣测史玉柱意图染指金融业,但史玉柱本人则表示对银行的投资纯属财务投资性质,“李嘉诚曾说过,投资首先是要看退出机制通畅不通畅、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我觉得很对,所以我想寻找的是风险不大、变现能力强的行业。基于这种认识,我投资了银行。”
按照史玉柱在200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他在银行的投资收益相当不错。“我在银行业的投资三年翻了一番,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增持在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股份。”
三年翻一番,意味着史玉柱在这两家银行的投资三年的收益率达到100%,这是一个同当年史玉柱允诺的巨人大厦楼花收益率一模一样的数字。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真的具有如此强大的赢利能力吗?
如果查阅近三年两家银行的年报,会发现两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是一个超出人们想象的数字。民生银行的收益率在15%上下,华夏银行更低一些,在10%上下。如果仅仅是分红,绝无可能在三年时间里取得100%的收益。如果史玉柱关于“三年翻一番”的数字属实,那么相当部分的收益必然来自其他渠道。
这个渠道或许是将上海健特手里的股份转手卖给上市公司。
2005年4月16日,青岛健特生物发布公告,称其控股的无锡健特与上海健特签署了一份《股份转让协议书》,受让上海健特持有的4500刀股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青岛健特生物以2004年华夏银行每股净资产为依据,溢价16.6%,用了1.17亿元收购了这些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