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31

第31章 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

考试的铃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小英试卷做了一半看见旁边的第一名小玲正在东张西望,显得不知所措。

“小玲在干吗呀!难道想作弊,不可能,成绩每次都是第一,不可能都是作弊来的!”小英心里想着,低下头认真写了一会儿,但看见小玲还是左望望右望望,显得非常的着急。

仔细一看,才发现小玲手里握着的铅笔的笔芯已经断了。小英想起上次自己也是考试的时候,没有笔芯了,也是东张西望的想寻求帮助。可是,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着试题,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自己的异样。看见小玲现在的样子,小英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铅笔递给她。

“小——玲——”见小玲回过头来,小英连忙将一枝铅笔递了过去,“铅——笔——,给——!”

“谢谢!”小玲感激的冲小英一笑。接过铅笔,便匆匆的写了起来。

考试考完了,小英连忙跑了过去问小玲写完了没有。

“写完了。谢谢你刚才愿意借铅笔给我,否则,这次第一名可能就要变成倒数第一名了!”小玲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不会有人借铅笔给我呢,我都做好了考砸的准备了!”

“我上次也遇到你这种情况,最后也幸亏别人帮了我一把。”小英也微笑的说道,“虽然我非常想超过你,但是也想帮助你。”

延伸阅读

点燃孩子助人的热情

乐于助人,是构成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素。人的生活是与他人的相互交往构成的。乐于助人,就是要求人们善于理解他人的处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随时准备从道义上去支持别人,从行动上去关心帮助别人。

在生活之中,每个人都会因为事情的发展,或喜悦或烦恼,或幸福或悲伤,或顺利或困难,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有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孩子即使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成长,也同样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理解。而一个孩子若能表现出够理解和关心他人,则容易被新的伙伴接纳,从而建立亲密关系;若是孩子表现出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关心别人则容易被同伴忽视、排斥。不管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朋友,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为了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都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是人性中温暖的阳光,没有人与人交往之间发自内心的温暖与关爱,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爱。孩子亲自体验、亲自去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为别人着想,不求回报,并以此为乐,容易建立孩子的同情心。在这个过程之中,父母若适当引导,孩子在玩乐中便形成了。例如孩子摔倒了,觉着痛,甚至会哭。父母在劝慰孩子,给孩子涂药、包扎的时候,就可以启发孩子别人摔倒之后,会是什么感觉,引导孩子由关心自己过渡到关心别人,从而让孩子萌发帮助他人的行为。

父母要以身作则,鼓励孩子助人

父母以身作则,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表现得体贴、大度、肯帮忙,即使没有给孩子任何的原则和指令,孩子也会你效仿你的行为。同时孩子帮助了别人的时候,父母毫不吝啬的鼓励和夸赞会使得孩子就更愿意为别人着想、更富有同情心、更愿意乐于助人,孩子的心情也会因此长期保持在愉悦的状态。而研究表明,孩子在情绪非常好的条件下,是极有可能帮助别人的。所以努力让他保持那种状态是非常值得的。

记下孩子助人的光辉事迹

父母可以让孩子每天最至少做一件好事,并把这些好事都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用他的光辉事迹促进孩子不断的做好事。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会抱怨世上没有那么多好事可以做,但是母亲不放过孩子记录孩子一丝一毫的助人行为,就会激励孩子的助人之心。例如搭公车时,孩子把座位让给年迈的老奶奶。母亲便在本子上记录道:“今天我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她特别高兴,一直在夸我懂事,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第二天他又写到:“我今天帮成绩不好的小明讲解习题,他非常感谢我。我也懂得了帮助他人原来也会使自己心情愉快。”记下孩子的助人事迹,孩子更有成就感。在孩子回忆的时候,便会觉得自己变得慷慨、高尚,从其中感受到快乐,促使他更愿意关爱他人。

教会孩子助人的方法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仅仅有助人的心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能够帮到别人。这就需要孩子懂得一些助人的技巧,否则就会发生帮倒忙的现象,打击到孩子的助人之心。因此,父母要在平常生活之中向孩子传达一些帮助别人的技巧。如讲《白兔过桥》的故事,父母就可以让孩子思考:你碰到一位老人过独木桥,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孩子在听、想、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助人的行为和话语。

教子故事上帝的帮助

神父所在教堂的地区,遭受到了洪水。神父在教堂里祈祷。

水淹到神父的膝盖时,一个救生员驾驶着小船来救他。神父拒绝了,他说:“不,我深信上帝回来就我的,你先救别人去吧。”

水淹到神父的胸口时,一个警察开着快艇来救他。神父拒绝了,他说:“我要守着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吧。”

过了一会,水淹没了教堂,神父爬到教堂屋顶,紧紧抓住屋顶的十字架,这时,一架飞机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后,大叫:“神父,这是最后的机会啦,我们可不愿意看到你被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上帝会与我同在!”

洪水滚滚而来,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了上帝,生气地质问:“我终生奉献自我侍奉您,您怎么不来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来救你,第一次,我派了小船,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了一艘快艇,你也不要;第三次,我派了飞机,结果你还是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