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09

第9章 小儿常见病(2)

中焦湿郁发烧

还有一些孩子,他发烧既不是感冒,也不是典型的食积,而是吃得不太合适,喝了点冷饮呀,吃了盒冰激凌呀,引起的单纯的中焦湿浊郁滞,也属于中土不能斡旋引起的发烧。中焦运转不灵了,左路也升不上去,右路也降不下来,一气周流就转不动了,自然就发烧了。发烧就是一气转不动了,堵在那里。这种情况夏天比较多见一些。有一些跟我比较熟的朋友,孩子吃的不合适,发烧了,又远在外地不能面诊,就在网上发一个孩子的舌苔图片过来,让我看看。你一看那舌头,胖大滑润,舌苔黏浊厚腻,典型的中焦湿郁。这种孩子都是一到下午就开始发烧,晚上加重,右路降不下去呀。所以治疗的时候也非常简单,就是运化中焦的痰浊郁滞,通降阳明,降右路呀。我一般都是用白蔻、鲜姜、半夏、甘草作为基本方,稍作加减,都是只有几味药的小方。绝大部分都是一剂退烧,立竿见影。这样的孩子也碰见不少了,不是一个两个了。这里面白蔻芳香敛降,半夏化痰通降,再加上鲜姜甘草运转中焦,所以是药专力宏,效果往往比较满意。

一个脸蛋红,一个脸蛋白

还有些小孩儿症状比较轻,他可能也不发烧,但有一种奇怪的表现:他两个脸蛋一个红一个白,上午和下午还不一样。上午是右边的脸蛋红红的,下午看是左边脸蛋红红的,也不好好吃饭。这种小孩儿大部分是中焦郁滞,中土不能斡旋导致的。因为小孩儿的脏气很轻灵,一点点郁滞马上就能表现出来。中土不能斡旋,己土不能升,戊土不能降。上午的时候,大自然阳气升发,人体的一气受它的影响,木气升得比较顺一些,但金气敛降就比较困难一些,降不下来,所以右边的脸蛋就红了,相火降不下去呀,得不到敛藏。到了下午,天气开始敛降,人体自身周流之气也是以敛降为主,敛降的力量就强一些,升发的力量相对就弱一些,木气就升不上去了,郁在了左边,所以左边脸蛋就红红的了。如果大家看到小孩儿有这样的症状,一边脸红,一边脸白,那肯定就是中焦的问题了,就给小孩儿吃一些运化中焦的药就可以了。小孩儿自身的一气比较柔弱,我们用药呢,有时候用麻黄、苍术,这些药是比较燥烈的,所以不能长时间地使用,要见好就收,见效即止。小孩儿还是应该以养为主。像这样中焦斡旋不好的小孩儿,用点什么方子比较好呢?我个人认为用点炮姜,比较柔和;用点鲜姜,散散水气;用点鸡内金,帮助一下运化;再用点甘草、陈皮,用这些比较柔和又能温运中焦的药,黄芽汤的意思就在其中。根据小孩儿的病情灵活用药,一般三五天就能调整过来。当然也要跟家长嘱咐清楚,不要给小孩吃凉的,也要少吃肉食。

婴幼儿腹泻

顺便提一下,有时还碰到一些更小的小孩儿,有的甚至还没满月,有的才几个月,家长也舍不得让孩子喝药,有时一定得用药该怎么办?我就主要讲两个病,一个是小孩儿拉肚子,一个是小孩儿便秘。有些几个月的小孩儿拉肚子。这种拉肚子大部分可能是吃妈妈的奶吃得不好或是稍微有些受凉,先天禀赋比较弱的时候,也有的是妈妈没有奶,喝奶粉引起的。这时要用什么药呢?小孩儿的一气比较弱,拉肚子肯定是木气郁陷于下,走泻下注大肠,金气收不住了,收不住也是因为中焦有郁滞,根源还在中焦。我们就用一味药,用什么呢?首先拉肚子肯定是因为有湿气,是湿浊外泻呀。大米是在水里长的,利湿的效果还不错,北方人晚上吃几碗大米饭,小便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多。把好一点的大米放在锅里炒黄炒香,但不要炒煳,然后把它擀成面。也不用炒很多,大概几十粒,每次给小孩儿喂上一点点,大概小半勺,也不要多,兑在奶瓶里给小孩儿喝进去,绝大多数情况下拉肚子都能好。这个方法我试过很多次了,效果大多都不错。这也不是我的经验,是一个老中医的验方。那么咱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一味炒大米会有效?本身大米就可以去一部分湿气。另一方面,大米炒香了之后有一股香燥之气,可以温燥中焦。渗利湿气,温运中焦,一举两得。中焦得运,木气得舒,木气郁滞下陷就可以缓解,金气敛藏自然恢复,拉肚子自然就会好。如果小孩儿只是单纯的拉肚子,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你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七八岁的孩子慢性腹泻,体质较弱,有些老中医就用单纯一味胡萝卜煮熟,晒干,研成面,给小孩儿当饭吃也能治好。还见过一个医案,山东的一个老中医,他用煮熟的苹果,把苹果煮得烂烂的,也能把拉肚子治好。所有的这些办法都是一个道理,都是用柔和香燥之品,这些药都能够顾护和运转中焦,并没有一个很强的止泻作用,都是从根源上来治疗。都是中焦的问题呀,所以我们中医治病要从源头上去想。

婴幼儿便秘

也有些很小的小孩儿会便秘,拉不出来会哭,父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孩儿太小不能用泻药,喝蜂蜜也没效,有时用开塞露都不行。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可以煮几个鸡蛋,取出蛋黄弄碎再炒一炒,能炒出蛋黄的油来,用蛋黄油喂小孩儿,一次喂上小半勺,这个效果非常好。小孩儿便秘的症状往往很快就会缓解。为什么呢?本身蛋黄位于蛋中心,色黄而圆,是入中土很好的药,它的油接近肾气封藏的作用,润下而不凉,不像蜂蜜,蜂蜜是润下而微凉的,而且蛋黄油有股香味,小孩儿也愿意喝,还能养真气。小孩儿便秘肯定是:一,一气虚了,运转不动了;二,肯定大肠偏燥。所以用蛋黄油既可润肠燥又可补真气,可谓一举两得。它的效果确实不错,这些我都用过。稍大一些的孩子便秘,可以用单纯的大黄甘草汤,量少一些,只用两三克,都不用熬,用开水泡一下就可以,给小孩儿喂上几勺,但是要确定小孩儿的中焦没有寒湿。蜂蜜也有效果。

养胃的枣末糊

刚才把几个月的很小的小孩儿的用药讲了一下。还是那句话:小孩儿的药,尽量少,尽量柔和,尽量不要伤正气。张仲景在大建中汤、小建中汤中,君药用的都是饴糖,饴糖的确是调补中焦非常好的一个药。现在饴糖不太好买了,小一点的医院可能都没有这个药。那么我们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呢?前段时间我听一位老师讲课,她喜欢用白粥给小孩儿养胃气,这是一个好办法。另外,我这里也有个办法,就是用枣末糊代替饴糖,效果也不错。用大红枣,甜甜的,黏黏的,肉比较多的,你把枣煮熟了,把枣核和枣皮都去掉,就用枣肉。其实这时候枣肉已经熬成稀糊糊了,加点面粉,再把它熬开,这时候它就成了一锅糊糊了,甜甜的,小孩儿很喜欢喝,养胃的效果非常好。很多小孩儿感冒或者食积,病愈之后,胃口还不太好,就可以用这个调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有时候感觉比饴糖还好些,饴糖不就是麦芽糖嘛,就是麦芽做的那个最原始的糖浆。道理都是相似的,并且枣末糊这个东西,不管在哪里做起来都很方便,无非是买点大枣,买点面粉而已。这就把小孩儿的调理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