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10

第10章 小儿常见病(3)

阳虚发烧

另一个就是我们临床中经常遇到的小孩儿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了。我就说个病例,来说一下滥用抗生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多么的严重。这个孩子上初中,是个女孩,家庭条件也比较好,从小一直接受西医的治疗。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头痛肚子痛,一有点病,她妈妈立即带着她去输液去了,找最好的西医,用最好的抗生素。所以这个孩子体质一直不太好,每年都要感冒好多次,并因此去输液,甚至住院。为此她妈妈也很烦恼。有一天,这个孩子又感冒发烧了,输了三天的抗生素,还是不能退烧。她家的一个亲戚认识我,说医院的院长去看过了,把最好的抗生素都用上了,还不能退烧,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她家里人都着急,甚至想转到省城的大医院去,因为已经是晚上了,就让我先去看看,看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我去一看,孩子躺在床上,她妈妈用一个冰袋在给她降温呢。一摸她的脉呢,脉是虚浮而无力。脉是浮在上面的,一摁就没有了,没有什么力量。脉又跳得比较快。脸上是比较艳的鲜红色,不是满脸一股火气的大红色,而是偏淡的艳红色。这是非常典型的虚阳将要外脱的表现。但是这个妈妈不懂呀,她还用冰袋给孩子降温呢。我赶紧让她把冰袋拿开,然后立即开四逆汤,扶阳救逆,就是单纯的四逆汤,马上煎,马上喝。我记得去的时候是晚上七八点钟,到晚上十点多钟就退烧了,就喝了一付药,第二天早晨孩子就上学去了。一般来说,小孩儿一身之气是比较圆融的,很少出现这种虚阳外越的情况。这个孩子这么小,也就刚刚十一二岁,就是因为长期用药不当,竟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继续误治下去,有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你比如说白血病,很多白血病患儿实际上是感冒后误治引起的。咱们听课的各位朋友,有的是做大夫的,有的是中医爱好者,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对自己的朋友们,也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爱护孩子,不是天天给孩子输抗生素。当然,现在比较好的中医大夫比较少,好多患者找个中医大夫没准也不能把烧退下来,感觉还不如用点抗生素先把烧退下来再说。所以我们干中医的有时也是比较尴尬,发烧的时候人家根本就不来找你看呀。所以,我们这些喜欢中医,干中医这一行的,有义务把中医学好,让大家都感觉到中医还不错,能解决问题,这样至少不愧对自己中医大夫这个名称吧。有人问,能讲讲虚阳外越的症状吗?还有人问给这个孩子用的什么方子。说实话,当时的症状我都没太在意,我主要凭脉象进行诊断和用药。你去感觉那种象,她的脉摸着,没有一点力气,飘在上面的感觉,稍微一用力就没有了,又很快。就好像一个人没有力气,还让她不停地跑步一样,她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这就是虚阳外越。大家一定不要说,只会按照教材上讲的去对,什么叫虚阳外越,我感觉那是按图索骥,就有失中医灵活的本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病人,面对的是完整的一气周流。对病人的脉我们要去细心体会。虚阳外越的脉也不会很细,很细的脉一般也不会浮,一般都偏沉。虚阳外越的脉都散开了,所以摸着比较大,这就是脉大为虚的道理。四逆汤的原方《伤寒论》上面都有,不知道的可以去查一下不管碰见什么样的病人,都要从望闻问切四诊,去体会病人一气周流的象,体会它的变化。哪个地方不一样,问题就出在哪里。木火上升,金水下降,土气斡旋中州,你要去体会。脉是个完整的气,不是分为几块,不要把它割裂开来。我上次讲课和大家讲过,脉诊是比较可靠的,只要你摸好了。当然你要把脉摸好,首先自己的心要静下来,心要静下来就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把自己变得单纯一些,变成一个比较单纯的人,你的思想境界就会比较纯净一些,体会就会比较敏锐,就会感受到更多患者病象的信息。

多动症的望诊

如果有的小孩儿不配合摸脉,你就得望诊了。关于望诊的书也很多,大家可以看看,在此我就不多说,因为我自己做得也不算好。我就给大家讲个比较少见的病例,讲一下望诊。一个四岁多的小女孩,西医诊断是小儿多动综合征。这个孩子长到四岁多了,还一直不会说话。但这个孩子是一刻也不闲着,到我的诊室后,就满屋子转圈,跑来跑去,见什么要什么,你把东西给她,她马上就撕了,然后再要。口里也不停,咿咿呀呀喊个不停,就是不会说话。就这么个孩子。我就让她爸妈把她抱住,先试了一下脉。结果在她腕部摸了一圈,摸不到脉。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是反关脉,是根本摸不到脉。这时候你说咱们怎么办?我摸了一下她脚上的脉,也就是趺阳脉,有点滑数,也没有太大异常的地方,没有太多足够我们辨证施治的信息。舌苔稍有些厚腻,也不是太厉害。这时候望诊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了。你看这个小孩儿,发育稍微有点差,稍微矮一点,跟其他的孩子比稍微瘦一点,先天禀赋不足。一进来就不停地跑,不停地叫,脾气很怪,很急,这就是木气郁滞于中,木气郁滞在里面出不来。这种象和大自然里面的狂风乱作是类似的。那么我是急则治其标,先给你平肝风,息风木。给这个孩子用的第一个方子,就是《伤寒论》里的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稍微加了一点运中焦的药,以四逆散为主。在我这里治疗了一个月左右,最近没来,主方一直没有变,一直以四逆散为主方,适当地加一点运中焦的,加一点荣养肝木的,当归之类。这个孩子大概治疗到半个月的时候,过来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来了以后能够乖乖地坐到凳子上,伸出手来让你摸脉了,但还是摸不到她的脉。而且会叫叔叔了,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家里人非常高兴。她治疗了几年没有任何的效果,我们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实际上还没完全好,下一步的治疗应该是培补她先天禀赋的不足。给大家讲这个例子,就是说不能脉诊的,也要通过望诊等方式,把握一种象,你始终要把握病人的一气周流,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个地方。正常的一气周流是一股非常柔和的气,就是一股土气,金气、木气、水气、火气都是在土气的范围之内,本来就是土气的不同状态而已。如果它不在土气的范围之内,它就不是人体的正常之气了,就成了致病的邪气了。我们就要把握住这一点,病人是在升的方面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降的方面出现了问题,还是在中焦斡旋的方面出现了问题。其实它们都是密切相关的,木气不升的同时,金气必然是下降不利。升降是同时进行的,升就是降,降就是升,大家不要把这些完全割裂开。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了小孩儿的用药原则,给大家讲了小孩儿感冒发烧、食积这两个比较常见的病,讲了在这些病上如何根据患者的病象来灵活用药的问题。当然,具体的应用还牵扯到对药物的比较深刻的把握,以后的交流中我会把我对一些中药的体会慢慢地与大家交流一下。药也是一种象,对它的这种象把握得比较细致,我们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我们再把小孩儿的其他问题,如小孩儿出湿疹、荨麻疹,有的小孩儿尿床,还有的小孩儿晚上出汗,还有打疫苗呀,这些细细碎碎的问题,我们留到下一次再来聊。我也不是专门做儿科的,我想用两次的时间,把我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交流汇报一下。以后呢,主要还是以大人的病为主。

课后问答

问:临床上小儿高热、流鼻涕、咳嗽,并且扁桃体还红肿大,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是风寒还是风热,如何处方用药?答:风寒风热,这是传统的辨证论治的分型方法之一。在临床上,一般我是不会分它是风寒还是风热的。我还是习惯于按照《四圣心源》的路子,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去考虑。看它是左路升不上去还是右路降不下来,随机用药,不必强行去分风寒还是风热,这可能和我们临床比较习惯的辨证论治不太一样。一般来说,风寒可能偏于左路不升,风热可能偏于右路不降。高热呢,肯定是阳气降不下去了,扁桃体肿大,这也是相火降不下去。流鼻涕、咳嗽,肯定是木气郁滞的表现。这个时候还是要看患者的舌苔脉象,再确定用什么药比较好。因为这些症状,虽然是以木气郁滞、相火不降为主,但引起木气郁滞、相火不降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可能是表气不开,有时候可能是中焦不运,这个要根据舌苔脉象来确定,不可一概而论。单纯地按照风寒风热来用药的话,我感觉有点机械,不如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分析,来的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