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男生的24堂课
13774100000016

第16章 思考问题的能力,让男生越来越聪明(2)

儿子遇到了一件更让他感觉委屈的事:一道语文题要学生写出“圆”的反义词,他写的是“扁”,而妈妈认为应该是“方”,批评他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儿子就跑去把他的一个小皮球放掉气,满脸不高兴地说:“不圆了,就是扁了嘛,妈妈为什么说我错了呢?”妈妈愣住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很多人在被问到“圆”的反义词时,都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方”。但是仔细思考后,成年人是否应该怀疑自己的答案是不是唯一正确的呢?其实,两种答案应该都可以,但“方”好像比“扁”更正确。到底是谁摧残了男生的想象力?在男生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而很多的知识都是已经标准化的答案,或者是成年人约定俗成的观点。男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对待这些标准答案只能够被动的接受,而没有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权利。他的想象在父母眼中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

标准答案是消磨男生想象力的凶手。在面对“圆”与“方”这道题时,父母应用一个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男生的答案。如果男生的答案有着合理的部分,父母就应该给予鼓励,而不能因为他的答案与标准的不一致就全盘否定。那样的话父母否定的不是男生的答案,而是他的想象力。父母的批评就是在限制男生的想象力。当男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创造力、分析力。这样的男生还能够有聪明、灵活的头脑吗?

父母在教育男生的时候要避免定性思维。父母要给男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过于讲求实用,或者过于强调非此即彼,就容易让男生的思维格式化。男生有了定性思维,就会顺应父母的模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男生按照父母的思维模式很好的解决了问题,会更多的得到父母的表扬;如果没有把问题解决好,也不遭到过分的责骂,因为他只是服从父母的“命令”。男生被父母灌输了一种定性思维,也可以算是一种成熟,然而代价却是想象的翅膀被折断。更糟糕的是没有想象力的男生,他的将来会怎样?男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对自己产生心理需要和期望要求。如果父母一再否定他的想象,等于在否定他的能力,亲子之间就会变得疏远。有的父母在教育男生时缺乏足够的耐心,看到孩子总是冒出“不靠谱”的想法,便会泼上一盆冷水,以便让他的想法更符合某种固定的想法。作为父母应该允许男生有奇思妙想,不要过多地干涉他的想象,不过可以用探讨的方式向他的想象提问,从而激发他更多的想象。男生的想象力无处不在,父母只要开放自己的思维,放开男生的手脚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男生的成长过程不应该是一个思维越来越定式化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想象的空间越来越窄的过程。父母是男生最亲近的人,所以父母的言行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到否定的他,怎么还会快乐地思考,获得更多想象的灵感呢?生活在鼓励与肯定下的男生,必然会对世界充满好奇。父母要耐心倾听男生的想象,才能够分享他的想法,真诚地为他的进步而高兴,为他的成功而喝彩。

3.父母怎么做,男生才会思考

思考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同时也显示了一个人的能力。思考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会思考问题的男生能够在面对危机的时刻,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父母怎么做,才能让男生学会思考?

对男生而言,在机械的记忆和死板的活动中,根本无法学会思考,只有在思考中玩耍,在思考中学习,他们才能真正学会思考。父母教育男生要懂得调动他的主动性、参与性,同时给予相应的关心和指导。

(1)丰富男生的生活经验,为思考问题储备知识。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在男生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假设父母让男生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他从来没有听说和见过的问题,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男生的思考能力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父母帮助男生积累生活经验正是帮助他在头脑中积累思考问题的辅助资料。男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

父母要指导男生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思考能力的发展作好准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经常带着男生走向大自然,与社会接触,目的是丰富他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思考的发展打下基础。

(2)自己会拿主意的男生,是会思考的男生。

在面对选择的时候,父母不要替他拿主意,把选择权交给男生。男生年龄再小也有选择的权利。在选择的过程中,男生学会了放弃,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需要思考问题和做出选择。

洋洋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在食品区,洋洋想买好几样好吃的。妈妈说:“你要是买巧克力派,就不能买棒棒糖,也不能买巧克力豆了。在这几种甜食中,你只能挑一种。”洋洋想了想:“好,那我只买巧克力派,我不想买棒棒糖了,也不想买巧克力豆了。”妈妈心里很奇怪,以前他很喜欢吃棒棒糖的,怎么今天要吃巧克力派了呢?妈妈又再追问了一遍,洋洋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只要巧克力派,妈妈没再说什么,就按照他的决定买了巧克力派。

能够做决定是男生有判断、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男生经常说:“妈妈,我该怎么办呢?”“妈妈,这个我不会弄!”“妈妈,你去替我做”。这样的男生在遇到困难时,本能的想法就是请父母帮忙,就等于是让父母替他思考。针对这样的男生,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故意的不去理睬他的求助,提供机会让男生学会自己面对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启发式教育给男生更多地思考空间。

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僵化了中国孩子的思维,父母给男生的脑袋里灌满了太多“标准答案”,让他们形成了一种定性的思维,不仅体会不到思考的快乐,更不会爆发出任何奇思妙想。

歌德是世界瞩目的作家。在歌德小时候,母亲常给他讲故事,但母亲给她讲故事的方法比较独特,总是在讲到中途的时候停下来,留下让小歌德想象的余地,让他自己发挥想象,思考后面的故事情节。这就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歌德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使歌德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父母在教育男生的时候,要给他思考问题的空间。父母的灌输也可以让男生积累知识,但是通过男生自己思考得来的知识最能让他记得牢,学得好。在男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总是直接把答案告诉给他,或者急于纠正他的错误,会消磨掉男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父母应该启发男生独自思考,还要允许他犯错误。错误可以让他获得更多的经验,为以后的思考作参考。

(4)给男生轻松的氛围,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

男生将想法说出来也是一个过程,他不但是将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将经验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我们鼓励男生大胆地想,还要鼓励他大胆地说。

当男生把自己思考出的结论说出来时,父母不能简单地一句“瞎说”就将他打发,而是应该仔细地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即使男生的观点真的不对,父母在纠正时也要做出积极的引导和给出合理的解释。面对孩子的思考,父母要给予重视和肯定。父母积极的态度,能够带动他积极的情绪,继续思考下去。也就是说男生在思考得到了父母尊重的同时,也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力量;反之,父母盲目地否定男生的思考,会让男生对自己感到失望,放弃继续思考的努力。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父母培养男生的这种能力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教育过程。最初的时候会表现得不成熟,但也是他思考的结果。父母要保护他思考问题的欲望,培养他多思考的习惯。生活中父母要尊重男生的思考,只要是合理的就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鼓励他在探索中思考问题。父母也不要以权威者自居,有的时候男生思考的结果可能更新颖、更巧妙、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