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男生的24堂课
13774100000001

第1章 从小培养男生的男子汉气概(1)

男生就要像个男生样,男生应该有阳刚之气,父母要从小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概,不要溺爱他,更不能无条件地顺从他的意思,要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让男孩学会坚强。但不要因此抑制男孩的个性发展,要学会培养男孩坚强、勇敢、宽容、豁达的品质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气概。

1.“儿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爱儿子,就不能惯着他。过分的溺爱,无条件的顺从他的意思,这样只会害了他,因为这些都是父母无意间给男生挖的温柔陷阱,是男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父母要学会对男生进行“挫折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要告诉他,“跌倒了,自己要勇敢的爬起来!”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荆棘和坎坷,在短暂的一生中也会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挫折,但是每个人只有在跌倒中才能学会走路。一个人经历的挫折越多,他往往越坚强,越有韧性,心智也就成熟得越快。

当今独生子女居多,所以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对这一个孩子就显得特别溺爱,当孩子在玩耍中不小心跌倒时,大人第一反应就是焦急地疾步上前扶起孩子,一边拍打孩子身上的泥土,一边心疼地安慰道:“别哭,别哭,宝宝摔疼了吗?”或是埋怨道:“怎么这么不小心呀!”结果往往是孩子听到大人的话语后,似乎觉得异常委屈,哭得更加厉害了。

家长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为这样只能滋生男生的惰性思想,渐渐养成凡事都要依赖父母的习惯,变得弱不禁风,没有主见,不能自己处理事情,更不能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坦然迎接风雨。不经历挫折的男生往往没有毅力,不够坚强,当有一天男生真正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会处理得一团糟,甚至可能栽个大跟头后再也爬不起来。家长太会保护男生只能让男生丧失保护自己的能力,更不用谈有一天男生会保护家长。

男生在行走过程中跌倒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父母要学会放手让他自己走路,不要总是不忍心放开扶他的手,也许你认为,跌倒了,让他自己站起来,不去理他是很残忍的做法。但必要的人生挫折,将不会使他再次跌倒在下一个人生路口。如果你总是保护着他,不让他受一点点辛苦或伤害,那么他将永远不知道该如何避免危险,永远不知道跌倒了该怎么爬起来,更失去了“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所以男生跌倒了,不必急着去扶,这样才能让您的男生更早地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和担当。

一位有经验的家长这样坦言:

儿子磊磊上小学的时候一直是班长,可是到了初中,在一次竞选中落选了,他觉得很没面子,感觉很伤自尊,和同学们也渐渐疏远了,学习也不像以前那样努力了。

本来儿子就读的这所学校中的老师跟我很熟,按常理我可以试着去跟老师说说,给他补个什么职务,照顾照顾他的“面子”。但是,我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决定让他经受点“挫折”,因为我知道如果儿子不能从这里爬起来,以后遇到再大的挫折就更难爬起来了,父母总不能一直陪在他身边。所以,必须让他意识到遇到挫折并不可怕,跌倒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任何人都有过失败的记录,如果想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重新当上班长,自暴自弃,自怨自艾是不行的,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必须在这次失败中总结出教训,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坚强,看到自身的不足,善于取长补短,通过自己的努力敢于再一次去挑战。歌德曾经说过:“挫折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海岸上没有礁石就激不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中没有挫折就无法显示生命的壮丽!

跌倒者坚持自己爬起来,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人生旅途的胜利者。所以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磨练意志,锻炼品质,培养思考能力。

父母对男生进行“挫折教育”必须从小做起,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锻炼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父母可以通过故意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景,让男生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去培养他的耐挫力。

情景一:假装健忘

妈妈(或者爸爸)故意跟儿子说,把玩具落在储物间了,需要请他自己去拿。其实,玩具并不在那里,当儿子找不到又回来问你时,可以跟他说,妈妈(或者爸爸)记错了,然后,再说另一个地方,还是让他自己去找。结果找到了,这时家长要夸儿子能干细心,还有宽容心,可以原谅妈妈的粗心。

情景二:不当和事佬

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父母不要急着出来当和事佬,尤其是男生之间发生争执时,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不要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把小事判错,剥夺了男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力和两个孩子和好的机会。

比如:两个小男生在为由谁当奥特曼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动起手来了。那个被推倒在地的男生很不服气:“有本事就比扳手腕,谁赢就当奥特曼!”“比就比!”没想到,结果还真是那个被推翻在地的男生赢了。不过输的那个也是输得心服口服,心甘情愿沦为“怪兽”。而这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绝不是父母能马上想到的。

情景三:给男生创造独立空间

现在大多数独身子女的父母都太宠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处处把孩子作为重心,所以导致很多男生根本不能忍受不被重视的情况发生。父母有时候应该适时、适当地忽视他,让他自己学会调整心态,比如,当你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时,可以请男生自己在房间里玩,告诉他不要打扰父母,等半个小时之后一定会来陪他。父母一定要给男生创造独睡、独玩、独立完成“工作”的时间和环境,一旦男生沉浸于独乐的状态时,父母也不要轻易去打搅他。

情景四:带他体验“艰苦”

不要对男生百依百顺,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很难培养男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带两岁左右的小男生出去散散步或是郊游,要让他养成自己背包包(放点常用物品)的习惯,尽量让他自己走,让他明白累一点没关系,坚持自己走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等小男生大点时,还可以专门带他吃一次“忆苦饭”,让男生知道父母曾经的不容易,让他懂得幸福是要靠自己奋斗才能得来的。不要舍不得给男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情景五:在游戏中锻炼他的胆量

有些男生胆子很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不敢参加表演,不敢参加有难度的体育活动,摔了跤还要哭鼻子,怕黑,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等等。对于胆小的男生,父母要分析原因,找出合适的锻炼方式。比如,可以陪孩子一起做“躲猫猫”的游戏。让爸爸在一个房间,妈妈带着小男生躲在另一个黑暗的房间,让爸爸慢慢地摸索着找到母子,找到以后,给他一个拥抱。然后互换,让爸爸躲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妈妈带小男生一起去找,肯定可以找到。重复游戏若干次后,让小男生自己试试在黑暗中找到父母,找到后要夸奖和鼓励一下他,孩子就会适应漆黑的环境,胆量变大。

由此可见,“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才是对男生真正的爱,这虽是一种“隐形的爱”,但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2.提早进行性别教育,男生就要有“阳刚之气”

很多男生说起话来嗲声嗲气,做起事来扭扭捏捏,稍被触动便娇滴滴地哭起来……男生本应有的那种坚强、勇敢、豁达大度、敢于承担责任的阳刚之气荡然无存。男生生性好动、顽皮、爱捣乱、胆子大,还有点野性,既然是男生就要有男生的阳刚之气,因此培养男生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是每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男生很小时不注意对他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很有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一位梁女士忧心忡忡地述说:“我儿子都5岁了,满口港台腔,说话嗲声嗲气,老是蹦出“嘛、啦、呀”这些语气词。我丈夫做生意,经常不在家,最近发现儿子喜欢撒娇,动不动就说一些十分女孩子气的话。”她很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会变成娘娘腔。无独有偶,一位何先生也表示,他的儿子性格欠刚强、不够独立,一遇到问题就哭鼻子流眼泪。

据有关资料显示,如今,在很多中小学中有近三成左右的男生有不同程度地缺乏“阳刚之气”,他们的打扮花里胡哨,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男生越来越多地成了“娘娘腔”,并且中性化形象大行其道。2006年,由上海东方卫视主办的《加油好男儿》全国演艺选秀过程中,那些外形阳刚硬气的选手纷纷落马,而“中性美男”却高歌猛进,硬是接连闯入“9强”“5强”。媒体的误导,商业的包装,乌合之众的嘈嚷下,很多人的审美标准正在被颠覆着,正在娱乐的狂欢中扭曲着自己的审视和认知。如果说女生的“野蛮”形象(比如,像男孩的李宇春在“超女”选秀中一炮走红)是社会的一种进步的话,那么,男生的“娘娘腔”形象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很多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工作的老师说:“你只要到中小学校去看看,就能看到很多秀气文静的男孩,男生有不同程度女性化的倾向,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

“有时想搞个活动,想选拔出一个像样的男孩子都难,现在的男孩子都怎么了?勇猛劲还不如女生。”一位高中学校的校长对这种现象也颇为担忧,他说,男孩子女性化的比例在逐年增大,初中、高中要比小学严重。这明显是性别教育缺失造成的。可怕的是,很多家庭,尤其是父亲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