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个飞速发展并注重效率的社会。因此,行色匆匆而又经常与成功擦肩而过的人们是否注意到,成功达人说话办事,既能找准方向,又能抓住重点,因此总能做到高水平说话,高效率办事。
三思而后说,理清头绪再开口
有句古话叫: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其实不仅做事情如此,说话之前也必须三思,如此才能确保说话的质量。
除了特殊人群之外,世界上每个人天生就有说话的能力,但是并不见得所有的人都会说话。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吗?事实上,说话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想说但不能说,想说却不该说,这些情况时时都摆在我们面前,倘若你一时冲动将这些话说了出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让舌头跑到脑袋之前行动,这是在说话办事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众化”的问题。那么,说话之前需要进行哪些思考呢?很简单,思考一下对方的身份,思考一下所在的场合,思考一下说的话是否过重,思考一下是否会令别人觉得难堪……总之,要确保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是有用的、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可买,一旦说错了话,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或是导致了不可弥补的局面,那么想要收回可就难了。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说话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你是谨小慎微的人,还是不拘小节的人,都必须懂得说话的艺术。一项调查显示,在谈话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几乎有85%都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而造成的。如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开玩笑,但却不能把握玩笑的度,说话时往往不顾场合,不考虑对方的身份,结果造成了十分尴尬的局面。这不仅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对以后的事业、人生等也没有一点好处。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十分贫寒。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放牛,给有钱的人家做工,甚至曾经一度为了生计而出家为僧、沿街乞讨。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人都瞧不起的小人物,后来却成就了一代霸业。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的一位儿时穷伙伴来求见,朱元璋很想看看这位老朋友,不过又怕他当众说出他们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但犹豫再三之后,他还是决定召见老朋友,心想:总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大富大贵了之后就忘了旧情。这个人一进大殿就跪下行礼,高呼万岁,还说道:“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对自己满是敬仰之情,且用词十分含蓄,又回忆起当年大家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形,也十分激动,便重重赏了这个老朋友。
不久,这件事情便传了出去,朱元璋的另一位老朋友也想借此发一笔横财,便也找上门来了。他见到朱元璋之后高兴极了,指手画脚地在大殿之上说道:“万岁爷你还记得吗?当初我们俩都给别人放牛,有一次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可是还没煮熟我们就抢着去吃,结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结果不小心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着你才解决了问题。”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朱元璋实在是有些下不了台,他又气又恼,说道:“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疯子,满口胡说八道,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同样是儿时的伙伴,同时是在说儿时的经历,可是前者得到了重赏,后者却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个人在说话时经过了考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的话重点在于突出朱元璋当年的英勇和对自己帮助,让已经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听起来特别顺耳,也很有面子;而第二个人却是将以前的事一股脑全部倒出来,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全然不顾朱元璋是否可以接受。得罪了“天下第一人”,他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说话前经过三思,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经过精雕细琢的话,往往能为自己的形象和人格加分,同时也会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即使事情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最起码不至于十分难堪。
三思而后说,也能影响办事效率。一个人如果在说之前,已经将头绪理清,那么就能提高说话的效率。言简意赅的语言让听话者听得清楚,理得明白。一来不会造成歧义,二来不至于贻误时机,耽误办事效率。
达人悟语
著名企业家马云曾经说过:“傻瓜用嘴说话,聪明人用脑袋说话,智慧人用心说话。”意思是说,只用嘴巴,不用脑子所说出来的话是傻话,而聪明的人则经过大脑思考,用心说话则又上了一个层次。
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另一种人是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第一种人是越做越忙,越忙越乱,最后连自己忙在何处都不得而知了;第二种人则越做越轻松,越做越成功。
两者的区别在于,能否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一举中的,把话说到点子上。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面对世事纷扰,我们有没有一种一针见血的洞察力,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事务的本质,将直接决定我们工作的利钝、事业的成败。
纵观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无不具有良好的口才。正是凭着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挥洒自如,如沐春风。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口才,我们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的学识才华,使个人的魅力熠熠生辉,从而事半功倍,业绩卓著。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口吐莲花。我们也没必要个个都像相声演员那样倒挂长江、滔滔不绝,但至少我们要把话说到点子上。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雄辩之士,而是那些言简意赅、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人,“大辩若讷”就是这个道理。真正会说话的人,懂得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到位,知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话说到点子上。在关键时刻、关键场合把话说到点子上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成熟稳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好的患者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糟糕的患者会使你在人际交往中遭人厌恶、寸步难行。
聪明的人说话懂得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智慧的人说话关于恰到好处、弦外有音;睿智的人知晓话说三分、余味无穷。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患者,就要学会把话说到点子上。
好胳膊好腿儿,不如一张好嘴儿。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商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张巧嘴。尤其是在商场上,我们每进行一场交易,都少不了一番舌战。而那些胜出者,无不是口才出众、巧于言辞的人。
中午时分,一位衣着华贵的太太走进了一家时装店。她看上了一套时装,试了试非常合身,但看看标价,她又犹豫了一下,把衣服放了下来。显然她觉得价格太贵,有些于心不忍。这时,站在一旁的服务员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刚才某某部长夫人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您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离开没一会儿。”
话音刚落,那位太太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服务员能让那位太太下定决心买下时装,可谓用心良苦。她巧妙地抓住这位太太“自己所见与部长夫人略同”和“部长夫人嫌贵没买,而自己要比部长夫人更强”的攀比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不在多,而在于能否说到点子上。在关键时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只要能说到点子上,就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总是当言则言,当止则止,他们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爱因斯坦说:将一个问题准确地界定,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如果不能准确地界定问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即使我们再努力打拼、奋力抗争,也可能不得要领、收效甚微。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我们就只能盲目地从一个事务的漩涡进入另一个事务的漩涡,我们所有对事业的追求就只能在较浅的层次上蹒跚而行,永远也不可能进入人生发展的快车道。
古人说:“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拥有了一种对繁冗事务的透视力、一种一针见血的洞察力,我们才能透过种种的假象,抓住问题的关键,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更加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姿态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达人悟语
说话办事过程中,当对方对我们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要想让人家心甘情愿替我们办事,靠一味地夸夸其谈不一定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摸清对方的底细,对症下药,话不必多,但一定要说到点子上。
关键时刻,一句妙语胜过长篇大论
写文章、说话讲究言简意赅,“增一字则密,删一字则疏”。大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做演讲不能像皇帝出行,前后簇拥着一大队人马。一句浩浩荡荡的句子里,往往只有一点儿意思,仿佛一辆金碧辉煌的宫廷大车驾上六匹装饰华丽的马,一路行来,好不隆重。”
说话的时候,是靠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来打动对方,而不在于言辞多么华丽。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只会让人厌烦,使人昏昏欲睡。只有语言流畅,才能使对方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才能使别人对你所讲的产生兴趣,进而受到感染。
美国前总统林肯是一个说话简洁有力的人,他曾有一篇只有十个句子的演讲,却产生了轰动效应,而且成为演讲中的经典。这篇讲演便是《在葛底斯堡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当时,林肯刚刚就任美国总统,不久就爆发了南北战争。南方反对废除奴隶制的各州宣布脱离联邦,要求独立。以林肯为首的联邦政府当然不能容忍,战争由此而发。
1863年7月,联邦政府军与叛军在葛底斯堡发生了一场激战,结果政府军取得了胜利。南方叛军严重受挫,元气大伤。自此之后,节节败退,直至最后无条件投降。所以这场胜利意义深远。但是在这次战斗中,政府军也损失惨重,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联邦政府在葛底斯堡修建了国家烈士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礼上,林肯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整个演讲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前半段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和意义以及举行这次集会纪念烈士的必要性。语言如飞瀑直下,紧凑快捷。接着,又用了几句话说明了烈士们的功绩远非这种纪念所能达到的,突出了整篇演讲的主题——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应该受到人们无比的敬仰。最后几句话号召活着的人们完成烈士们未尽的事业,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制度永世长存。整篇演讲语言简洁朴实、发人深省,虽然篇幅短小,但句句言简意赅,成为流芳百世的佳作。
在特定条件下,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带来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领导者说什么,就决定了怎样的未来。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简单说话。简单说话,好理解、易执行、对错也立见分晓,即便出现了错误,也可以及时改正,所以说简单化不会捅大娄子;而且,说简单化,自己不累,听者也会听着轻松,领导者通过这种说话方式,可以很轻松地和大家打成一片。关键时刻,简单说话,语言中的漏洞和空子就少,那些别有用心者就找不到你的破绽。所以,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比长篇大论强过百倍。
那么,在平时的说还办事中,要怎样才能用一句话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试着简单说话。
1.树立目标
找准目标,也就是清楚自己说话的目的为何,这很重要,往往决定着一句话要不要说,说什么,怎样说,对谁说。
2.看清对象
要明确你的听众是谁,这将决定着将采取哪种说话方式来表达怎样一句话,因为由于听众的差异性,对说话方式的接受程度就会有所不同,这便要求说话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3.分清场合和时机
要明白自己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这将决定着这一句话能起到的效果如何。因为只有配合场合,说出来的话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身处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每天接触着各式各样的人群,这很容易让我们学会把简单的话复杂化。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自身正试图把那些相对简单的环境搞复杂化,把本来就已经很复杂的环境变得更复杂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懂得说简单话的道理。其实,和忆苦思甜一样,当大多数人觉得说话办事是如此复杂的时候,正是到了要把言语返璞归真的时候。其实,人人都爱听简单话。
达人悟语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比起那些空洞而复杂的长篇大论,人们更有耐心听那些常常能用一句话就把意思表达清楚的人讲话。当然,要做到语言简洁准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需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概括能力才行。
一语千金,话不在多而在精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一个朋友在电话那头滔滔不绝,而自己则一直处于在被动地听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朋友很没有心计,也没有什么内涵,很一般。这时,就会明白,原来换位思考很重要,于是提醒自己要适当的沉默一点,去倾听一下别人的看法。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自己少说话,而常听别人说话,首先别人会认为你很有内涵;第二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因为话多必有误;还有一点就是捕捉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使得自己占有利的地位,从而不会显的很被动,也不至于让别人看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