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出色的口才对他们的人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今的社会,事业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好口才,人脉的兴旺同样需要好口才。成功达人会说话,懂得用一副好口才,去获得好人缘,赢得好人脉。
语言精彩,为自己的形象加分
说话的能力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好的口才能为你带来一生的运气与财富。拥有好口才,就相当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说过:“说话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好口才会为你带来好运气、好财气。”美国的汤姆士也曾经说过:“可以说,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口才是人生左右逢源的法宝,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当你真正成为说话高手时,你心中所期望的就会一一实现。
随着传播手段的日益现代化,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交往的复杂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说话能力的高低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代表了他所拥有的力量,能说会道的人往往容易被人尊敬,而口才差的人则容易被人遗忘。说话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因为在人的大脑里虽然早就贮存了“语言习得机制”,可是语言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才能获得。很多调查资料表明,说话是很多人害怕的事情。因此,练口才、提高说话水平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精彩的语言不仅能够体现出自己处世的能力,有时候还能化解危机。曹操的儿子曹植颇有才华,但他认识到这一点时,他已经立了另外一个儿子曹丕为太子。因此,曹操想废了曹丕改立曹植为太子。
有一次,曹操无意中将此事向贾翊提起,贾翊听完后一言不发,曹操见贾翊不说话,便问道:“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贾翊回答:“我现在正在想一件事情。”“什么事呢?”曹操接着问道。贾翊答:“我是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而招致灾祸的事。”
话音刚落,曹操就哈哈大笑起来,聪明的他怎么会不明白贾翊的意思呢?之后,对于废除太子一事也就再也没有提起过。贾翊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直接反驳曹操,不仅可能改变不了他的想法,更有可能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他说了另外一件废长立幼而招致灾祸的事,让曹操了解自己的心中所想,既没有让曹操大怒,又达到了目的,一举两得。
这则故事都充分地体现出:一副好口才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从谈判到合作,从竞争到妥协,从干戈到玉帛,再从对立到友善,这种种过程无不需要好口才的帮忙。不过,好口才的标准是怎样的呢?很简单:把握说话时的态度,调整表达时的情绪,有效地引出和结束话题,这样才能展示你的风采和气度,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笔财富。生活中,会说话的人能把普通平常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嘴笨口拙者即使讲的内容再好,听起来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会说话的人能把某些建议一说就通,而不会说话者却连诉说的对象都没有。有人说:“好胳膊好腿,不如长个好嘴。”这句话的确有道理,在某种情况下,“好嘴”确实能比“好胳膊好腿”创造出更大、更多的价值。
拥有好口才,做到能言善辩是现代人必须要具备的成功条件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财富。良好的谈吐可以收揽人心,可以赢得好人缘,还可以巩固你的人脉关系,让你在生活和事业中左右逢源。
达人悟语
同样去做一件事,会说话的人能让人笑,不会说话的人只会让人跳。拥有好口才,就能赢得好人缘,从而做一个意想不到的成功达人,而蹩脚的语言表达则会使人一败涂地,做事也是处处碰壁。
字字珠玑,成为一个说话高手
在这个社会中,偏偏有人能够“口吐莲花”,而有的人却“有话倒不出”,有的人能够“字字珠玑”,而有的人只能“干瞪眼”。说话的境界有高下,效果自然也便有天壤之别。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是一个人做人办事、行走社会的通行证。
说话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良言一句严冬犹暖,恶语三声酷夏犹寒。表达同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出来感觉舒服,也能达到目的;有的人说出来感觉刺耳,当然也就与目的南辕北辙了。
每个人都知道说活,但话说得好的人却不多见,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错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个意思。有一位工会主席召集五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他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走了。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个委员听主席这么说,误认为他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也走了。最后一个委员和主席交情不错,于是提醒主席,话说得不得体。主席说:“怎么不得体?我又不是说他们的。”
这个委员一听,哦,原来上面的话全是说给我的,也急忙走了。可见,只因为说话不妥当,非但会议没开成,而且还得罪了人。
正因为如此,在待人处世中,要让你的舌头能吐出莲花来,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有一个业务员花了整个上午的时间,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在他的循循诱导下,客户对他推荐的汽车很是满意。于是,客户想进一步检测完制冷设备后就进行交易。当业务员启动汽车冷气时,他扬扬得意地对客户说:“这车的冷气很强劲,某市曾发生此类车的冷气冻死人事件……”未等他说完,客户二话没说,连逃带跑地走了。
说话不得体的人,不仅不会讨人喜欢,还会给自己惹上一身麻烦,不利于一个人的发展。这样的人无论处于哪个社会层面,都不会很轻易地获得成功,也不会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赏识,只能做一个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纵观历史是上那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无一不是巧言善变的高手,面对问题,他们对答如流,面对困难,他们从容不迫。
淮阴侯韩信就死在他不懂得“说话”上。韩信在楚汉之争中,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一定江山后,被封为楚王。后来,刘邦听信谗言,误以为韩信有谋反之心,便设计抓捕韩信。之后,经过一番调查,证明韩信并没有反心,便将他释放,但并没有恢复他楚王的称号,而是被贬为淮阴侯。对此,韩信心中十分不服。刘邦早已看透了韩信的心思,一天便问韩信:“依你看来,我能带多少人马?”韩信想都没想就回答:“陛下能带10万。”刘邦又问:“如果是你,又能带多少兵马呢?”心无城府的韩信回答:“多多益善!”刘邦见韩信被降职后依然如此狂妄,心中十分不满,遂起了杀韩信之心。后来,韩信终于被吕后设计杀死了。
韩信的死就在于他不懂得说“巧话”,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去顾及听者的心情。有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得罪了天子,下场自然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他懂得将刘邦的带兵能力凸现出来,也许就不会得到这样的下场了。
虽然在现代的社会里,不会再出现因一句话便治人死罪的事情了,但学会说“巧话”,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诚然,毫无个性的人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乏味,但如果太有个性了,就如同一只刺猬,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会破坏他人之间的团结,伤人伤己。最后,不但给新朋友留不下好印象,还会损失已有个朋友。
达人悟语
口才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好的口才造就好的人生,好的命运。然而,想在交际场合中,赢得好人缘,就要学会说“巧话”,字字珠玑,成为一个说话高手。这样,才等于铺就了成功的坦途。
针锋对麦芒,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古人说,见人说人话,人鬼说鬼话。从某种程度上将,这句话就是在强调,说话要看对象。不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与别人随心所欲地交谈,说话总是双向的。除了说话的自己(即说话人)之外,还有说话的对象(即听话人),因此,说话人想要赢得好人缘,就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该体会对方的感受,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不同的话,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顺利表述己意的目的。
1.针锋对麦芒,看对象说话,显示的是一种修养
所谓“对牛弹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讽刺说话不看对象的人。因为即使琴弹得再好,对牛也没有任何意义。说话也是如此,若总是“一视同仁”地同人说话,不但起不到丝毫作用,反而还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有的人,有很强的语言能力,但却不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涵养不足,放不下架子,只喜欢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顾忌别人的感受。这种人,如果是领导干部,就会到处官腔十足,招致群众反感;如果是普通人,就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
试想,如果对这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讲普希金,讲雪莱,那岂不是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让人怀疑你“不过是在自我炫耀”。也正因为如此,直言朱元璋皇帝过去放牛、偷豆等故事的患难之交,也会被杀。
而那些为人谦虚谨慎的人,与上司说话,敬重有加;与朋友说话,真诚自如;与下属说话,亲切自然。这种人具有好的人缘,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做工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这个社会,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人心如面,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就要顾及听话的人,要了解听话者的身份,文化修养等各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所说的话才会有意义,也才会得到别人的喜爱。
2.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张扬的是一种能力
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很多时候需要和陌生人交流,要想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需要首先了解你要接触交流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和谈话内容。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就能说出什么话都是一种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智商和情商的综合表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任书记时曾批评那些“失语”的领导干部,因其理论水平低,与知识分子说话,说不上去;因其工作作风漂浮,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因其观念陈旧,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因其夸夸其谈,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就是典型的因其工作能力低下而做不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面对不同的人,就要说不同的话,意思就是说,说话的人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准确的识人能力,对于不同的人,就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与人交往时就要考虑这种差异,包括文化水平、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关系亲疏等等,并能根据听话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和有文化的人说话可以高雅些,和没文化的人说话可以简单些等等。另外,凡事不能太出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出于自己的本心,如果过分奉承别人,反而会招致别人的反感,论为人们常说的那种“马屁精”,这种人很难成大气,因此“见什么人说什么”要把握好度。
实际上,在说话时,做到看对象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就需要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做个有心人。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要细细品味对方说话的艺术,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学会看人说话。
达人悟语
俗话说:“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要看对象,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这并不是虚情假意,而是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秘诀,是了解别人同时也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一种说话艺术和技巧,是一个人社交能力、学识修养、处世态度的具体体现。
言多必失,逢人只说三分话
有句俗话讲得好:“言多必失。”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又有俗语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社会中与人交往,不必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
一个社交老手的确只说三分话,这样的人并不意味着狡猾,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不诚实。其实说话前先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言谈的人,说三分话就已经不少了。
言多必失,多说话就增加了很多犯错误的机会很多时候,自己的言论不一定是对的,你的言论一方面让别人见识了你的浅薄,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了聆听他人,尤其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的高论的机会。
小白与同事们一起到外地做业务考察。一路上,总是听到其公司的主管不断地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许多员工私底下都相视而笑,无奈地摇头。到了目的地,拜会有关单位时,轮到这位主管做简报,只见他站在大众面前却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讲不出像样的业务简报来。
另外,许多事情说出来很轻易,做起来很费劲,甚至根本无法做到。所以,还是少说为妙,否则就有被人失去信任的危险。
有的人说的时候,总是自吹自擂,添油加醋,等到真正做的时候,又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人,不是给人留下光说不练假把式的骂名,要么就是失信于人。因此,对于那些不是非常了解,十分有把握的事,就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