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13769900000035

第35章 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2)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秀英炮台虽历经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这一炮台在当年系国内闻名的海岸炮台之一,与上海的吴淞口炮台、天津的大沽炮台、广东的虎门炮台,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炮台”,是海南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1985年海口市政府公布此炮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作为海南省和海口市近代重要历史文物,它每天吸引着众多游人和青少年朋友前来参观。

海口骑楼老街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知道海口有个骑楼老街吗?这个老街有着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和海南人的故事呢,你想听听吗?

骑楼,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其实,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和欧亚混合风格的建筑。2009年,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的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至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文化的积淀,历史人文色彩浓厚,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丘氏祖屋、饶园等,都在这条骑楼老街上。

骑楼的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天津条约》签订,海口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开辟了许多连结东南亚各国及世界各地的商贸航线,是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南洋和世界各地谋生的海南人,在事业有成后开始回家乡置业和投资建设。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这里之所以叫水巷口,是因为过去水域比现在宽,能把船直接开进来,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海口的骑楼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是海口的特色,它体现了海南人开拓开放、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是海口和海南开放开拓的历史见证,也是海南华侨数百年下南洋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海口骑耧老街已被海口市人民政府列入重点保护文物,正在成为海口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观光名胜。许多东南亚等地的老华侨们在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是要到海口的骑楼老街转转,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

文昌孔庙

在海南著名文化之乡文昌,有一处保留得非常完整的古建筑群。它有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并且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人。它就是文昌孔庙。

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数百年来一直随县治而迁址。据史料记载,1042年,文昌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和文邑学宫,这里不仅成了文昌县供奉孔子的“圣地”,也成了文昌第一所官办的县学,成为书香儒风一宝地。明洪武八年(1375年)文昌孔庙迁址于文城镇文东里20号,总面积3300平方米。从清代的文昌宫、蔚文书院,到近现代的文昌中学、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文昌教师进修学校等都诞生于此,因而文庙又称“文昌学宫”。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孔庙有礼门、义路、龙门、棂星门、圣泉、状元桥、东西庑、孔子行教像等。大门前立有孔子行教像一尊,大成殿内设有孔子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玺印、匾额、楹联,祭器齐全,还增设了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圣迹图、文昌进士碑等。文昌市恢复祭孔活动后,举办了“文状元””、“理状元”、“少年文状元”大赛以重振兴教助学之风。文昌的学生家长,也重视对子女的儒家文化教育,重大节日或升学、考学前夕,总要带子女来孔庙领略儒家文化,讲述圣人成才历程,让他们登上“状元桥”,喝一口“圣泉”,借此进行励志修身成才教育。

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闻名,成为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人必至的旅游胜地。

永庆寺

青少年朋友,你到过海南岛北部的澄迈县吗?那里有什么人文古迹可游览的呢?就让我们去永庆寺看看吧。

永庆寺是古澄迈八景之一,始建于宋代,明朝知县汪贵重建,尔后县丞陆祐又重修扩建,后经历代扩建,成为当时澄迈县规模最大的寺院,是当地民众膜拜、祈祷活动的禅林圣地,一年四季香火萦绕。据清代《澄迈县志》记载:“永庆寺在老城以东二里”,位置大致在今老城南泰鳄鱼湖动物园东北面。当年的永庆寺周围树林茂盛,是一个景色秀丽、环境优雅的游览胜地。

宋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苏东坡一上岛便“歇宿澄迈通潮阁,游永庆寺”,游览永庆寺后,被寺院的美景打动,作下了“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的诗句。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李纲、李光、胡铨等众多名人贤士慕名游历该寺。明朝名贤曾沂曾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是阴影”。这成为永庆寺珍贵的遗墨。寺内原有佛殿两座和厢房数间,殿内摆设如来、观世音及罗汉等佛像,为琼北众生禅林圣地。文人墨客常游于此,善男信女常临祈祷。可惜的是,在香火缭绕了千年之后,永庆寺在“文革”中毁于一旦。

如今,重修的永庆寺坐落在盈滨半岛西北边,北临琼州海峡,背倚原生态的金沙滩,天蓝、沙洁、水碧。离故址不到两公里,占地80亩,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院中种植的菩提树、大青树、槟榔、椰子、荷花、文殊花、鸡蛋花等为这所新时代的寺院平添了几分清凉与禅意。

永庆寺具有仿宋的“伽蓝七殿”风格,布局和谐,庄严瑰丽。寺内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殿内安坐横三世佛、海岛观音、十八罗汉等佛像20余尊,其中三尊大佛每尊重达30余吨;大雄宝殿四周所建各殿主尊佛像重17-19吨。全部42尊玉佛均采用整块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乃世所罕见,佛像莹白光润,法相殊妙,令人望而仰止。

永庆寺内还有两个世界第一,一个是被评为“吉尼斯之最”的世界最大金玉佛塑像,另一个就是在缅甸加工制作的世界最大的玉制卧佛。

东坡书院

青少年朋友,你游览过东坡书院吗?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饱含海南人文精神的名胜古迹。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是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在居儋期间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儋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了一座房屋。这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现在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

现在的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古雅别致。门上横书的“东坡书院”四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有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东坡书院所处环境十分雅致,树木葱茏,鸟语啁啾,一条小河从院门前静静地流过;院内建筑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东坡书院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均募资悉心修葺,所以至今仍保存完好。

东坡书院映现了海南古代的“流放文化”,反映了海南人民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淳朴民风。

儋州故城

你知道儋州故城吗?它是我们海南岛西部一座年代较早、古风犹存的古城遗址,巳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海南四大州城之一,位于儋州市中和镇。2006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儋州故城近似方形,设东、南、西北四城门,外筑月城并开壕沟。据县志载,城周长472丈。1927年、1951年、1952年部分城墙及东、南门被折除。现存夯土城墙900米、残高3。6米,及西北两门。古城风貌保存较好。古城内外保留东坡井、魁星塔、杬榔庵遗址(苏东坡被贬儋州的所居所)州衙遗址等。如复兴老街,这是中台镇一条长约270米的古老街道,始建于1922年,建成于1927年。老街的路面都用青石铺砌,街道房屋都是骑楼款式。建筑物的上面,仍然能见到“XX栈”、“XX商行”之类的老店招牌,一些灰泥浮雕图案及镂空纹样仍然清晰可见。

说到儋州故城,总有说不完的往事。2000多年前,汉武帝开边,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儋耳郡治(含义伦县城)最初是在高麻都南滩浦(即令三都镇,早巳荒废),因屡屡遭海盗侵扰,于唐武徳5年(公元622年)迁至今天的中和镇。最初建造是为夯土城墙,明代増砌石头包墙,清代多次重修。故城自唐武德5年起,历经宋、元、明、清,都是各代儋州(军)州治所在地。这里又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流放至此设堂兴学、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东坡办学”、“东坡井”、“东坡肉”、“桄榔庵”等故事至今为人们所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