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临床营养师指南
13768400000036

第36章 腹泻(2)

脾胃虚弱

【辨证要点】大便溏薄,挟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沉缓。

【治法】益气健脾,除湿升阳。

【方药举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葛根、防风。进食后脘闷者加焦山楂、鸡内金、炒谷芽。有下坠感,大便滑脱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脾肾阳虚

【辨证要点】大便次数增多,质多稀薄,甚则滑脱不禁,有时亦挟紫黯脓血,腹中喜暖怕冷,食少神疲,四肢欠温,腰膝酸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举例】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赤石脂、诃子。寒湿阻滞者加用乌药、小茴香。

四、食疗药膳方举例

(一)栗子猪肠汤

【组成】栗子100G,猪大肠250G,熟地黄25G,大枣5枚,精盐适量。

【制法】将栗子用刀切开一个口,放入温水中浸泡,剥去外壳及种皮,洗净,切成小块;熟地黄、大枣(去核)洗净;猪大肠洗净,切小段。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H,精盐调味供用。

【用法】佐餐,酌量食用。

【功效】健脾补虚,调和肠胃。适用于脾虚久泄。

(二)栗子莲肉汤

【组成】栗子15个,莲子肉(去皮、去芯)10个,人参10G,冰糖30G。

【制法】将栗子用刀切开一个口,放入温水中浸泡,剥去外壳及种皮,洗净,切开。将人参、莲子肉放入碗内,加清水适量,浸泡30mIn。将栗子、莲子肉、人参和冰糖加入碗内,隔水蒸1H即成。

【用法】每日1次。饮汤,吃栗子、莲子肉。

【功效】补脾益气。

(三)莲子麦芽饮

【组成】莲子100G,麦芽30G,红糖20G。

【制法】麦芽洗净,去杂质,与莲子一同放入炖杯内,加水250ml,把炖杯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0mIn,除去莲子、麦芽,过滤,加入红糖拌匀即成。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止腹泻。

(四)芡实莲子银耳汤

【组成】芡实5G,莲子、银耳各25G,山药15G,白糖适量。

【制法】将芡实、莲子、山药、银耳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调入白糖。

【用法】当早餐或晚餐食用。

【功效】健脾止泻。

(五)山药羊肉粥

【组成】羊肉250G,鲜山药500G,糯米适量,精盐、味精各少许。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鲜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糯米淘洗干净。将羊肉、山药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打去浮沫,改用小火煮至羊肉熟烂,下入糯米,可酌情加水,继续煮至米烂成粥,精盐、味精调味。

【用法】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补脾止泻,益气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湿热所致泄泻忌服。

(六)莲子薏苡仁粥

【组成】莲子、薏苡仁各30G,粳米100G。

【制法】莲子、薏苡仁、粳米洗净后,同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至成粥。

【用法】温热食。

【功效】健脾祛湿。

(七)栗子大枣粥

【组成】大枣15枚,栗子肉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大枣用沸水泡发后,去核,切丁。栗子肉、粳米下锅,加水适量,煮粥,粥将熟时,调入大枣丁和白糖。

【用法】空腹服食,每日2次。

【功效】补脾益气,滋肾固精。适用于脾虚食少、泄泻、消化不良、肾虚遗精、夜尿频数、子宫脱垂等症。

(八)山药菟丝粥

【组成】山药30G,菟丝子10G,栗子肉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将山药、菟丝子用水煮,煎取浓汁。将栗子肉、粳米下入另一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调入药汁和白糖。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益精髓。

(九)赤石脂栗子干姜粥

【组成】赤石脂30G,栗子肉50G,干姜10G,粳米适量。

【制法】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备用。栗子肉、粳米一同煮为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功效】涩肠止泻。适用于虚寒泄泻。

(十)栗子车前子山药粥

【组成】栗子肉50G,车前子10G,山药30G。

【制法】将栗子肉切碎;将山药切碎,研成粉末;车前子择除杂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栗子肉、山药粉末和车前子药袋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调匀,用文火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固肠止泻,益肾利尿。

(十一)栗子茯苓粥

【组成】栗子、粳米各100G,大枣10枚,茯苓6G,白糖少许。

【制法】将栗子用刀切开一个口,放入温水中浸泡,剥去外壳及种皮,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大枣、茯苓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炖煮,待熟时稍炖片刻,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早、晚餐食用。

【功效】助消化,止泄泻。适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

(十二)栗子石榴皮糯米粥

【组成】栗子100G,石榴皮5G,糯米50G。

【制法】将石榴皮洗净,入锅,加水煎煮30mIn,去渣留汁。将栗子切开一个小口,放入锅中,加水,煮约1H,待冷去皮后,研成粉状,做成栗子粉,与糯米一同放入锅内,加入石榴皮水,煮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止泻,补中益气,滋肾壮腰。

(十三)乌鸡诃子粥

【组成】乌鸡肉150G,诃子15G,生姜10G,粳米100G,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乌鸡肉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片。诃子、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煎煮,去渣留汁,放入乌鸡肉、粳米,煮粥,粥熟后加精盐、味精调味。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健脾止泻,敛肺利咽。

(十四)乌鸡枣莲山药粥

【组成】莲子、大枣各50G,乌鸡肉、山药、大米各100G,精盐适量。

【制法】莲子泡后去皮,蒸烂;大枣洗净,去核,切丁;山药煮熟去皮,压碎;乌鸡肉洗净,切成碎末;大米淘净。乌鸡肉、莲子、大枣、山药、大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粥,煮至米烂粥稠后,调入精盐。

【用法】每日2次,空腹服食。

【功效】益肾补脾。

(十五)白术乌鸡粥

【组成】白术30G,槟榔、生姜各10G,乌鸡1只,粳米100G,葱白3根,精盐适量。

【制法】将白术、槟榔、生姜分别捣碎,一同装入纱布袋,扎好口;将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葱白切细。将药袋、乌鸡块一同下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小火炖煮至乌鸡肉熟烂,取鸡汤,下入粳米、葱白,煮粥,粥成后加精盐调味。

【用法】空腹服食。

【功效】健脾,疏肝,理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水湿停留、痰饮、水肿、表虚自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