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86

第86章 大义觉迷

雍正年间,有一位湖南人名为曾静,家境清寒,以授徒为业,人称“蒲潭先生”。

曾静的思想源自吕留良,极端抗拒清朝的统治。他曾派学生张熙带着他的书信,在雍正六年赴陕策动岳钟琪将军造反,信里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岳钟琪,身为汉人,又为名将之后,岂能受满人统治的民族大义。但张熙策反失败,被解送进京论罪,曾静当然也犯了谋反大罪。

曾静另外还列举了雍正的十大罪状,控诉雍正谋父、逼母、杀兄弟、贪财、好色、酗酒……等等,一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雍正看完“逆书”,感到极度震惊和委屈,但出人意料的,雍正这回却没有杀人,反而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和曾靜沟通,并让曾静亲自观察他的为人处世。最后便以他的想法连同曾静、张熙的忏悔录,集成《大义觉迷录》一书,让曾、张二人到全国各地广为说明。曾、张也因此成了美化雍正的活样板。

当代作家二月河,曾写了一本有关“雍正王朝”的小说,后来更拍成电视连续剧,风靡了两岸三地。书中,二月河把雍正描述得极为刚毅和宽仁,尤其有关曾静的这一段。

康、雍、乾三代为清初的三大盛世,是不争的史实,但盛世的皇帝不定就是仁君。这可以从“粘杆处”得到说明。

雍正在争储位时期,曾在雍王府内用他的包衣奴才和一批精通武艺的人,组成一个特务组织,叫“粘杆处”,这组织的头头,叫“粘杆侍卫”,虽无正式官阶,但权势极大,专门用来为雍正铲除异己,和刺探其他皇子以及百官的行动。雍正也据以拟定对策,暗杀与布局并用,知己知彼,终于打败其他争储的皇子,而取得大位。

智慧悟语“八面玲珑”似乎不是一句好的形容词。“恩威并施”也可能只是一种巧妙的手段。

但有时面对事情,你要选择温和或强势的对策,端视你重视的是仁德之名,还是实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