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79

第79章 昏君?罪臣?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思宗煤山自缢之前曾写下《血书遗诏》。赫然提到:“诸臣误朕,文臣个个可杀”。

思宗死后,他的儿子朱慈烺被农民军活逮,李自成亲自审讯,有如下一段对话。

李:“你父何在?”朱:“死寿宁宫矣”。

李:“你家何以失天下?”朱:“误用庸臣”。

李:“你也明白。”朱:“何不速杀我?”。

李:“你无罪,我岂妄杀。”

朱慈烺一听,立刻顺水推舟:“如是听吾一言,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我百姓。”说完,又补了一句:“文武百官最无义,明天就会来向你朝贺了。”

思宗父子二人竟对自己的臣下如此痛恨,这是历史上很特殊的一段君臣关系。

据《烈皇小识》记载,李自成为明思宗和皇后举行殡殓大礼时,“主事刘养贞以头触地,大恸,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者睥睨。”

由此看来,崇祯的满朝文武官员一千多人中,真正对思宗忠心耿耿的,才不过三十多人。“余者睥睨”,仿佛其余这一帮人只是来行礼如仪,做做样子罢了。

其后,李自成升朝称帝,明朝遗臣前来朝贺的,果然有一千三百余人,正应验了思宗父子的看法。李自成为此感叹地说:“此辈不义如此,天下安得不乱!”后来便动了杀戮之念。这些见风使舵、毫无忠义气节的臣子,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智慧悟语君不君,则臣不臣。这是一种对应。

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会有一群忠心的追随者。心理学有一种“存款理论”,每一个人都会在另一个人心中开一个戶头,你平日所做的每件事,都会转化为戶头里的资产或负债,有一天,当清理的时候到来,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富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