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78

第78章 费宫娥和百官之死

明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紫禁城后,思宗于煤山上吊自杀,于是从那一年起,一直到康熙元年,南明兴起随帝殉难的自杀潮,在《明末忠烈纪实》一书中所谓的“甲申殉难”,文臣武将士大夫以身殉主的案例不胜枚举,而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宫女自杀者三百馀人”,其中又以费宫娥之死,最为后世流传。

那年,费宫娥才十六岁,生得聪慧美丽。思宗和皇后死后,长平公主被思宗斩杀未死,费宫娥与太监将公主救走,自己穿上公主的服装跳井自杀,被农民军以铁钩救起,就伪称自己是长平公主。李自成将她赏给一位姓罗的武将。费宫娥便要求举行轰轰烈烈的完婚仪式,并于罗某宴后醉酒入睡之时,乘夜刺死罗某,然后举剑刎颈而死。

费宫娥在北京城破之前曾向太监王承恩询问军情。王承恩说:“你在深宫之中,何必知道君国之事?”她解释说:“人都混混沌沌的,谁以君国为意?万一不幸,一定得死,也不能平白而死。”相隔数日之后,果然石破天惊,智取敌将性命才从容就义。

当世史学家张岱曾对这股文武百官的殉难潮提出批评:“无奈居官者视遍地烽烟皆不干己事,及至火燎其室,玉石俱焚,扑灯之蛾与处堂之燕皆成灰烬。”又说:“为爵禄者,死护爵禄;为利名者,死获利名;为门戶者,死获门戶……推此一念,虽名为君父死,而此中真有不可以对君父者矣。救火者死于火,抢火者亦死于火,不可谓抢火之死与救火之死同其一死也。”

如此看来,费宫娥殉难与文武百官之死,何者为义?何者为利?似乎也就不辩自明了。

智慧悟语十八世纪时,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克德林说:“我们应该关心未来,因为我们必须在未来之中度过我们的余生。”

构巢于焚室之下,奏乐于漏舟之中,等到屋子烧了,船沉了,所有的身家性命还能存得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