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63

第63章 朱元璋拔荆棘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建元称帝之后,极力想培养他的长子朱标做为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一直担心身边的文武大臣和元勋宿将将来不好驾驭,甚至仗权欺凌皇帝,便罗织罪名把他们统统杀了。

但他的孩子不解为何要杀这么多人,就诚惶诚恐地问朱元璋。

朱元璋于是丟了一根拔去荊棘的棘杖在地上,叫朱标伸手去捡,朱标很轻易就将棘杖拿了起来。朱元璋正色说道:“如果我不把这棒子上的刺拔掉,你还能拿得这么安稳么?”

朱标懂了,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却没等他老子闭眼就先咽了气。

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不笼罩在阴森的肃杀之中,在一片血雨腥风里,明朝恐怕算得上是杀人最多的王朝。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如果只是战场上的厮杀,倒也无什可议之处;但如果杀的是文武勋臣、知识分子,那王朝里集聚的冤气和怨气,恐怕几代之后也无法消散的。

明朝才子解缙曾上万言书给朱元璋说:“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这是提着脑袋说出的肺腑之言,可惜这样中肯的建言并没能阻止一再兴起的文字狱,单是明初的“三大案”就有十数万人倒在血泊中。

杀、杀、杀!人才杀光了,剩下一些庸才和避隐山林、装疯卖傻的文人和朝臣,明朝的气数其实在开国不久便已经定了。

智慧悟语以残暴的手段排除异己和巩固权位,最终只会升高敌对的态势。

其实朱元璋拔除的不是荊棘,是橘子上的果纤,是橘中最最营养的部份,这道理还不够简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