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57

第57章 待敌如友

公元一二O一年前后,成吉思汗与他从朋友演变成敌人的札木合,进行了一次史上有名的“阔亦田之战”。

这一次争战极为激烈,成吉思汗被敌将用箭射中脖颈,血流如注,结结实实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这个射手的名字叫做哲别,他后来向成吉思汗归降,两人之间曾有一段对话,颇见草原男子的气概。

哲别:“射伤你颈项的人就是我。如果你现在要我死,我的血只不过溅污巴掌大的一块土。倘若饶我一命,我将为可汗赴汤蹈火,横断黑水,踏碎白石。”

成吉思汗很为这一番胸怀磊落的话动容,便告诉哲别:“作为敌人的人,总是会避谈自己曾经有过的敌对行动,隐瞒自己。而你却直率相告,毫无忌讳,真可以做朋友。”

其后,成吉思汗重用哲别,让他与速不台一起远征欧洲,为元朝的西征大业开疆拓土,立下辉煌的汗马功劳。

成吉恩汗对待敌人的开阔气度,经常显现在他征战的故事中。

在与金朝对峙时,成吉思汗对于归降的州县官吏,不但全部以原职委任,而且允许他们拥有“地方自治权”,可以自由任命所属,在财政上也允许地方征收稅款,对犯罪的人甚至拥有审判生死的司法权。所以金朝有势力的军阀起了连锁效应,归降的人数众多,单是山东、山西、河北一带就有地方头领近百人。

史家对于成吉思汗的气度颇为赞许。在乱世的惯例,敌人与朋友的关系常存在于强者的一念之间,“杀无赦”是一种方法,安抚并给予优厚待遇又是一种方法,成吉思汗的“待敌之道”显然是选择了后者,而且用历史证明,他是对的。

智慧悟语哲人格拉辛的名言:“一位明智的人利用他的敌人甚于一位愚蠢的人利用他的朋友。”

在“敌对”里拉锯,只会使灾难不断重复和扩大,让敌对消失,道路就会宽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