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54

第54章 草原的史诗《蒙古秘史》

读元朝历史,有一部史书是不能不提的,这部书以成吉思汗为主轴,一路从他的远祖写到窝阔台在位时期,书名为《蒙古秘史》。

倒不在于全书记载当时“事关秘禁”的内容,重要的是它写法上的特殊风格:以散文的笔触描绘浓郁的、质朴而豪迈的草原生活,每一章几乎都穿插二三十首英雄敘事诗,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是充满艺术魅力和智慧精言。

节选一例,像成吉思汗带领身边的四个大将争战的描写:“铜铸的额颅,凿子似的嘴,锥子似的舌,铁的心。他们以环刀做鞭,饮露御风而行。在厮杀的日子,他们噬食人肉。在战斗的日子,他们以人肉为粮。他们挣脫了铁索,自由自在地来了,欢天喜地,嘴里流着唾液。”

又如描述成吉思汗的敌人札木合,用语言挑拨离间王罕:“我对您像是百灵鸟,我的安答铁木真是云雀。百灵不管寒冬酷暑都在北方,云雀一遇到寒冷就飞向温暖的南方。”

《蒙古秘史》通篇尽是这样的诗句、精言,在揭开元朝历史的首页,这是不能不特别一提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像《蒙古秘史》这样的著作是独一无二的。一般的印象,以为蒙古草原生活是缺乏知识和智慧的,其实恰恰相反,独特的天地方能覆育出独特的文化气息。所谓:“世事洞达皆学问,人情历练即文章。”在那样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一部如此辉煌细腻的史诗记录,是元朝当得之光,也是后世幸得之福。

再选一例。成吉思汗的对手蒙力克归降时的誓词:“当广大的国土还像土块的时候;当汹涌的大江还是小河的时候;当蒙古这个名字还不成名的时候,我就做你的朋友替你做事。今后也一如既往为你做事。”

拦截历史的智慧,故事的因果是需要探索的,但如《蒙古秘史》直接记录动人的智慧诗篇,又仿彿预示这一个跨欧亚的帝国,不得不然的“历史之必然”!

智慧悟语一盎斯的智慧比好几吨无味的语言更值得喝采。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如果有诗般的美感经验,又有史般的壮阔思考,又怎能不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