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41

第41章 狸猫换太子?

在中国地方戏剧和电影中,有关包公断冤案的著名奇案之一,便是“狸猫换太子”。故事中描述刘后如何从李宸妃手中将孩子与狸猫掉包,据为己有,后又扶为太子以遂自己当太后的私欲,过程曲折离奇,令人瞠目结舌。

但《宋史,刘后传》记载,宋真宗时的刘皇后,其实是一位贤良又大度的皇后。刘后是华阳(今成都)人,从小孤苦伶仃,靠着歌艺、鼓艺在酒馆茶楼谋生。十五岁才被赎身,送入京师襄王府。后被宋真宗选为妃子,郭皇后死,她被立为皇后。刘后无子,便从宫人李氏抱来一子抚养,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史家以为,这事若在汉唐,必然加害李氏灭口。但刘后却授李氏族官职,晋封李氏为宸妃。李宸妃也谨守分际“默然处之宫中”,直至四十六岁辞世。李氏殡敛全用一品之礼,并以水银实棺,可见刘后并非恶毒之人,对李氏也以礼相待。史实与小说,相去如此之远,实教人啼笑皆非。

明末清初是中国公案小说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两部包公判案最著名小说《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就是这时期代表作。

后世地方戏剧便是取材自《百家公案》第七十五回的“仁宗皇帝认亲母”;以及《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桑林镇”一章。

“桑林镇”描述的是,包公从陈州赈济回朝,路过桑林镇遇流落民间的仁宗生母李宸妃,这才掀开刘后如何勾结郭槐陷害李妃的皇室奇案。至于“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则是后来《三侠五义》这部小说又增加上去的。

在正史里,宋真宗的刘皇后和宋仁宗的曹皇后,并称宋代二大贤后,但一落入小说家之手,却变得如此不堪,这真是成就了包黑子的全名,而坏了刘后一生之大节。

智慧悟语《佛家感应录》有句话:“拿人一生之大节,快我片刻之狂谈,半夜必有鬼敲门。”

“毁谤”有时会伤害最有德行之人,正如鸟雀喜欢喙食最好的果实。一颗表面受伤的水果,内里往往是丰美甜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