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03

第3章 “鸿门宴”戏红人红

中国历史上一个如日中天的朝代,帝王、将相与谋士展现着不凡的气度、风华和谋略。如今,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楚汉相争,刘邦率先攻进咸阳,项羽一得到消息,便气呼呼的率领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并在新丰鸿门(今临潼东)驻扎下来,与刘邦的十万大军形成对峙。

刘邦自忖两军兵戎相见绝非项羽对手,便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亲自前往项营解释和谢罪。张良并要项羽的小叔父项伯代为说情,因项伯曾受张良救命之恩,便应承下来。

次日,刘邦带张良、樊哙和百余侍从来到鸿门。刘邦见了项羽,便依张良事先拟好的台词说道:“刘邦同将军合力攻秦,虽然兵分两路,但都是仰仗将军的虎威,才能先进咸阳。我入关后造报戶籍、财物丝毫无犯,等的就是将军来接收,派兵防守也是怕小人作乱而已。”

项羽一听,心里受用便转怒为喜,频频劝酒。一旁的项羽谋士范增心知刘邦使诈,便急忙要武士项庄入内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危急之际,项伯也借口助酒,拔剑对舞,暗中保护刘邦。待酒过三巡,刘邦便借口如厕,由樊哙护卫逃出项营,只留下张良持一对白璧算是酒后不告而别之谢礼。

鸿门宴结束后,张良也送了一对玉斗给范增,范增随手将玉斗掷得粉碎,长叹着说:“唉!小子不足与谋大事。将来天下必归刘邦所有,我们都等着做俘虏吧!”

果不其然,刘邦因一再听从张良之计,自四十八岁沛上起兵,五十一岁入关灭秦,五十五岁灭项羽而有天下。反观项羽虽有范增为谋,但个性刚愎独断,盲目任性,先是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养虎骀患。后在荥阳一役,又不听范增之计乘势灭掉刘邦,反而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怀疑范增私通汉王,逼得范增告老还乡,在路上含愤而死。

刘邦与项羽,同样拥有不世之才的谋士,结局却是一成一败。说是人生如戏,那刘邦正如制作人,统合了导演、编剧、演员,自己也轧上一角粉墨登场、倾力演出,结果戏包人、人包戏,红了!而项羽一个人在舞台上,独角担纲、身兼数职,结果演来荒腔走板,最后也只能在嘘声中,下台鞠躬了。

智慧悟语仔细观察胜利者的阶段故事,我们可以找出一种特定、典型的成功规律──知人善任。

一如擂鼓须有鼓与鼓槌,二者缺一,鼓声是不会震天价响的。贤者欲行千里,那就善待你的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