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22

第22章 绝世美女貂蝉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手捧红了貂蝉,不但将她形容成国色天香的万人迷,而且是情义深重、胸怀家国的女人。

演义里,貂蝉是司徒王允府中的一位歌伎,王允视如亲生女儿。十六岁时,有天夜里,貂蝉长叹一声对着王允说:“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家国大事……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王允一听,叩头便拜,说:“国家确实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贼臣董卓想要篡位;文武百官又惧怕于他。董卓有一义子吕布,骁勇异常。我看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我想用“连环计”:先将你嫁给吕布,再献给董卓;你从中设计离间,使他父子反目,再让吕布杀了董卓,以绝大恶。”貂蝉说句:“妾万死不辞!”。于是展开了连环计。

后来,貂蝉设计了一出后花园私会吕布,又故意让董卓在凤仪亭撞见的戏码,使父子二人因争风吃醋,终至兵戎相见,吕布杀了董卓。

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流传甚广,再加上影视媒体摄制“吕布与貂蝉”的推波助澜,貂蝉一时成了家喻戶晓的历史人物,和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并列中国四大美人。

但正史《三国志》有关貂蝉的刻划,其实只有短短数句:“董卓使吕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陈寿的笔这么轻轻一点,连这个侍婢究竟姓啥名何都未提到,更别说有“连环计”之类的穿针引线、锣鼓喧天的情节了。

至于“貂蝉”二字,其实是汉朝的服制规定:诸武官冠上之饰“加黄金当珠,附蝉为饰,插以貂尾。”穿戴起来挺立威风,《宋史舆服志》称做“貂蝉冠”。

唐朝李长吉的《升庵外集》中有首吕将军歌:“榼榼银盘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诗中的“傅粉女郎”似乎指证貂蝉确有其人,只是名字与情节也都没着墨。

虚构的“貂蝉”能在中国历史凑上一段热闹,成为汉末拯救生民、安定政局的女间谍,说穿了,还不是那些好事的文人和剧作家利用“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人性弱点,塑造出一个绝色偶像罢了。

智慧悟语女人知道如何以美丽和温柔去影响男人,是生活中一种伟大的艺术。

男人能正确知道女人天使般的特质──爱与仁心,并且能抗拒美色的诱惑,则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