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16

第16章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是罗贯中整部小说中最贴近史实的章节之一。

公元二二八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命马谡在街亭屯兵扎塞,准备迎战魏将张郃。马谡领兵到了街亭,一看此处山势险峻,只要凭险据守即可,无须伐木为柵再做屏障。马谡未依孔明之计,致兵败街亭而获罪入狱。

诸葛亮一向器重马谡,所谓“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就是马谡献的策,帮诸葛亮平定了南方彝族。但此时,为明正军律,诸葛亮也只得挥泪斩马谡。

临刑,马谡含泪对诸葛亮说:“丞相平日视我如子,我也将丞相视若亲父。我犯了死罪,不敢求赦;但希望善待我的家人!”诸葛亮回说:“我们平生之交,一如兄弟。你的孩子也一如我的孩子,我不会亏待他们的!”于是在十万军士的大哭声中,马谡从容赴刑。诸葛亮亲自临祭,并待马谡家大小一如己出。明正典刑,也全了上下之义。

诸葛亮斩马谡之事,参军蒋琬曾有不同的看法。他求见孔明,说:“春秋时,成得臣是楚国大将,由于对晋作战失利,而被楚王下令自杀,晋文公得知消息大为高兴。现在天下未定,丞相却要杀了智勇之士,不是亲痛仇快么?”孔明哭着回说:“以前孙武能制胜于天下,就是因为赏罚分明。现在四方分争,战乱频繁,如果失去了法度还怎么去带兵讨贼?”

诸葛亮坚持斩了马谡,之后,曾亲自上表给刘禅弹劾自己识人不明之罪,请求贬降。刘禅勉为同意。

后世史家评论此段故事,常赞誉诸葛亮“执法甚明,用情至深。”卢弼《三国集解》引用何焯的话:“凡亮之治蜀,所以能令人无异议者,以其守法严而用情公也。”但马谡能够深明是非,从容就斩,恐怕其守法的精神更值得史笔刮目相看才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重点不在于执法时的冷酷,而在于不得不然的“人性管理”,如果斩马谡少了“挥泪”两字,也就没什么可议的了。

智慧悟语“依法行事”是最危险的管理方式,那样,很容易招致冷酷对立的后果,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

河水能够源远流长是因为它能随着远山自动转弯。有时让态度柔软些,即使不得不依法行事,也会获得支持与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