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12

第12章 三国传奇之美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首卷头词:

滾滾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极为动人,一语道尽在滾滾历史长河中,无论是英雄节士,还是奸佞小人,所有的赞誉与诛责终将湮没于时间的洪流;人生一切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到头来都虛幻无凭,只留下后世渔樵把酒促膝时,逍遥自得的一席闲谈而已。

此词为三国人物的悲凉壮阔和历史的多情与无情,揭开了千古传诵的序幕。于是,尽忠循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孔明与奸恶残酷的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一个个在三国的历史舞台粉墨登场。精彩的历史情节,带来精彩的演义节奏和韵律,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虛构”,从文学的角度看,倒也值得推崇。如果能再佐以陈寿的《三国志》正史,就是难得的将史学与文学融于一炉,读来更能痛快淋漓。

这首《三国演义》的卷头词,原是明朝杨升庵写的词牌“临江仙”,在他所撰《廿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康熙年间长洲大儒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时,把它拿来放在卷头的。原非出自罗贯中之笔。

唐朝孟浩然有首《与诸子登岘山》诗,诗中有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对于世事浮沉和历史兴衰,已多所感叹著墨。即至宋朝,苏东坡写《念奴娇》诗中的开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见《三国演义》卷头词的原型。罗贯中真是该对这些人说声“谢”字的。

二OO二年,莲华普门说唱舞剧演出“三国传奇首部曲”,该剧的导演有段话:“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要提上这首词呢?或许,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书中每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时,能有一份思、一份谢,一种宗教式的默想,从而对他们的遭遇,有着恭而敬之,同情且欣赏的态度。”所谓“宗教式的默想”该是对人生歌哭笑泪的了悟,从而抱持一种珍惜与超越的生命态度罢。也以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进入三国的历史!

智慧悟语人类内在的生命,不会因着时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要的是理解人生有时澎湃激昂,有时旷远悠渺。虚与实总在方寸一念,无论生命的型式以何种方式呈现,如能以“生命美学”观之,才是真正自我的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