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卡尔·威特的教育(第二版)
13764300000007

第7章 襁褓中的智力开发(2)

在词汇学习上,父亲坚持这样的信条:要想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因此,他并不是只让我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现方法上,而是教我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措辞,并且力求生动准确,决不使用暧昧的语句。为了做到这一点,父亲认为家人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要一个在严格要求,一个却纵容孩子。为此,他和母亲默契配合,而且以身作则,在平时坚持力求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精选恰当的词汇。

因为我与家里的仆人接触非常频繁,在语言上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所以,父亲不仅要求母亲而且绝对禁止仆人们说方言和土语。

方言和土语在读音上与标准德语差别甚大,而且在语法上也不够规范、标准。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小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给学习标准的语言带来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的跨越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一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有些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这种转变。我家里有一个老仆人,忠心耿耿地为我家服务了几十年,我们全家对他都非常尊重与信赖。也许是年龄偏大,他经常满口土语。在我出生以后,父亲多次要求他讲标准德语,但他说了一辈子的土语,怎么改说标准德语都说不好,总是说得不伦不类,比他说土语还糟糕。当时我正处在学习语言的节骨眼上,父亲虽然不情愿,但不得已只好忍痛将这位老仆人劝退回家。

在教孩子语言时,语法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更没有多大必要。因此,在我8岁前父亲并未专门教过我语法。

孩子其实都喜欢说话,从小时起,他们就常常一个人把所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父亲就利用小孩子的这种倾向,把我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短文,让我记住。我不仅能很快地记住,并总是高兴地复述着。以后,他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各种外国语让我说,我也能很快记住。在人的一生中,一至五岁可能是最有语言才能的时期了,父母千万别让这种才能白白埋没。

2

培养观察能力我在意大利时,就阅读了许多关于文艺复兴的书籍,这对我研究但丁的理论极有帮助。在那些书中,我发现,那个时期的人们都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而那些大师们童年时几乎都接受过科学的早期教育训练。正因为那时早期教育的盛行,才造就了那么多的人才和如此灿烂的文化。

就拿我们都熟悉的但丁来说吧。在幼年时,但丁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丰富的知识。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的贵族世家,由于他有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所以他也受到了比别人更好的早期教育。在他两三岁时,他的父亲就安排他向布路纳托勒特尼——一个著名学者,学习拉丁文、诗歌、古典文学、哲学等学科。史书记载,但丁读完奥维德尔、赫拉丝特、维吉尔等人的著作时还不到九岁。人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但丁确实做到了。但丁就是因为受到这种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才造就了他以后取得伟大的成就吧。为表示对他的老师席特尼的感恩,但丁在《神曲》中,称席特尼为“伟大的导师”,具有“父亲”般的形象。由此可见席特尼对但丁的影响的确巨大。正由于早期就受到了席特尼的影响,当但丁结束他的童年生活去巴黎、帕多瓦等地接受大学教育时,他就深入研究了音乐、绘画、雕塑、美学、诗学、哲学、文学、神学、伦理学、历史、天文、地理、政治等学科,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可以说,在童年时期但丁就为他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他们都有在童年就受到良好教育的经历,就如前面所说,他们都是早期教育的受益者。

众所周知,从小就是“绘画神童”的达·芬奇不但是一个优秀的画家,还是出色的教育家、科学家、天文学家及发明家,他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其实他取得这些成就都可以追溯到他幼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在他14岁时,便跟随委罗基奥学习绘画。委罗基奥不仅是一个画家,还是一个建筑师,他对天文、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些对达·芬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为幼年时期受到良好教育,后来成为艺术大师的还有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并不是由父母亲自培养的。他出生后,他就一直由奶妈抚养,而奶妈的丈夫是一个雕刻家,在奶妈丈夫的影响下,他一步一步地走向艺术之路,也把雕刻当成了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

并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头”的,除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第三位就是拉斐尔了。拉斐尔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中还有好几位祖先也是画家。在家庭的熏陶下,拉斐尔从小就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气质。当他父亲教他画画时,他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孩子;等他成为有名气的画家时,他还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小伙子。

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无法考究这些大师小时候接受的具体教育训练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进行过早期的、科学的教育。

父亲说,他是从训练我的五官开始进行我的早期教育的。他认为,如不尽早开发运用婴儿时期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永远得不到发展。父亲用各种方式训练我的五官,在我出生后不久,父亲用朗读诗歌的方式训练我的听觉,为了让我形成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父亲使用能发出各种声音的小钟。为了训练我的敏锐的观察力,父亲则用各种五颜六色的玩具。在我两岁时,父亲还教我一些诗歌。尽管现在我已记不清那时的情景,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我成人后,我仍能流利地背出这些诗句,但我并不知道我是何时记住它们的。

在那时,父亲能承受住压力教育我这个“弱智儿”,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那时人们都不提倡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们认为,如果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大脑会受到损伤。更何况那时我还是个身体瘦弱、反应迟钝的“白痴”。我想,现在最令父亲感到欣慰的,应该就是人们已经认同和赞扬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为了做一个纪念,也为了能常常看到我小时候的样子,在我的老家,父亲依旧保存了我儿时的房间,没有丝毫的改变。尽管现在我自己已身为人父,但对我来说,我的最宝贵的记忆却是在那个房间中度过的童年幸福时光,它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那个房间里,尽管窗帘已陈旧,但仍可以看出当年的美丽色彩。在四周墙上,许多图画的复制品仍挂在房间的四周,这都是父亲为了训练我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而设计的。我儿时看过的书仍然摆在原来的位置,每当我一看到这些旧图画书,我都会非常激动。

事实上,在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上,很多人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父亲说,让孩子仔细观察不同东西的颜色、质地和形状,并从中找出它们的区别,是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

据我了解,在幼年时期也受到这种训练的,还有伟大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伦勃朗的父亲在系统地给他看不同颜色的东西时,他还不到一岁,那时伦勃朗看的颜色就已经不只红、黄、白这些基本色彩了。

有一次,伦勃朗的父亲拿了一个东西进了他的房间,小伦勃朗猜想,一定是父亲又给他做了有趣的玩具,便高兴地问:“爸爸,那是什么?”看到伦勃朗急切的样子,他父亲准备考一考他,回答道:“你不是已经看到了吗,为什么还问呢?”“可是,我并没有看清楚呀!”“那这次你要看清楚啦!”他父亲又把那个东西拿出来在伦勃朗的眼前晃了一下。“还是没看清楚。”伦勃朗叫道。“那这样,你先讲一讲你到底看见了什么。”他父亲说。“我说不出来,因为我没看清楚。”“没看清楚,但你总看到点什么吧?你说说你看到的。”伦勃朗想了想,回答道:“嗯……它是红色的……不对,是黄色?是圆的?不对,它是椭圆的。”他父亲说:“看来你不能准确地把它说出来,那么你在你的玩具里面找一下,看有没有和它相似的。”在那些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玩具中,伦勃朗找了很久,终于选出了一样东西递给他父亲。这时,他父亲从身后拿出了这个东西,让伦勃朗比较,这两个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儿。这次,伦勃朗很快就找出来了。原来他父亲拿的这个东西,形状是不规则的,它既不是圆的,也不是椭圆的。形状的不同,伦勃朗倒是很容易地分辨出来了。只是,这种不红不黄的颜色让伦勃朗产生了兴趣,他好奇地问他父亲:“爸爸,这是什么颜色呢?不是红色,也不是橙色。”“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大多是灰色,真正的纯色是很少的。”父亲解释说。“灰色?这种又红又黄的颜色是灰色?”这让伦勃朗很惊奇,“灰色,这就是灰色吗?”“是的,这就是一种灰色,它是一种略带黄色的红灰色,它还有一些色彩倾向,还不算灰得太厉害。”听了父亲的话,伦勃朗又仔细地比较了这种灰色和红色、黄色、橙色以及其他颜色之后,对红灰色有了明确的概念。

这种充满神秘韵味的红灰色,在伦勃朗的作品中运用得很多。而伦勃朗的这种把握细微色彩变化的能力,也让看过他作品的人钦慕不已。我认为,正是因为他小时受到的这种训练,才形成了他后来对色彩具有的超出常人的感应能力。

在小时候培养起来的观察能力也让我受益终生,虽然我没能成为伦勃朗那样的大画家,但我认为,建立对色彩和形状的认识,对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感觉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正是他对我的训练,使我有了很好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