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酒医生
13764000000004

第4章 喝酒能养生(4)

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冷饮,但不要热饮。药酒以温饮为佳,能更好地发挥药酒的温通补益作用,迅速发挥药效。至于哪些人宜冷饮哪些人宜温饮,这可根据自身情况具体对待。

(三)饮酒时间

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壅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此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可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从提高药物疗效的角度上来看,晚上服用不如白天服用效果好,因为药物的吸收排出有一定的昼夜节律。通常饮药酒,在体内清除和代谢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最慢,加之肝药酶(一种存在于肝脏中的促进药物转化的生物催化剂)的活性较高,此时血液中酒、药的浓度均很高,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而在下午2点至夜间0点,酒精在体内代谢和清除速度最快,此时血液中酒的浓度较低,对大脑的抑制作用也最弱,这是因为此时肝药酶的活性最高(最高点在午夜2点)。同时,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排尿量和尿素清除率等)的最高点在下午5点以后,在下午至晚上饮酒,体内排泄和代谢最快。所以,老人饮药酒最好在白天,每天下午两点以后饮酒较安全。因为上午几个小时,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脱氢酶浓度低,若饮用等量的酒,则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对肝、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也不宜饮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损害。

服用药酒还需注意季节时令,孙思邈说:“冬服药酒二三剂,立春即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说明冬季是饮用药酒的最佳时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按“用寒则远寒,用热则远热”的原理,温阳补虚性药酒,适用于冬季。补气药或补阳药组成的药酒,炎夏应少用为宜。而清热补阴性药洒,则应于炎夏使用,否则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进补强身的目的,反而有损健康。

服药酒如为了治病,可以四季随时配制服用。而滋补类药酒,冬令浸服尤宜。根据民间习惯,可从冬至日起,连服2~3个月,但也不必过于拘泥时日。药酒通常应在饭前服用,一般不宜佐膳饮用,以便药物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有些滋补性药酒,也可以在就餐时服用,慢慢地饮,边饮酒,边吃点菜。

(四)辨证服用

药酒的使用,也应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服用,尤其是保健性药酒,更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强弱、嗜好等选择服用。保健性药酒由于多以补益强身为主,因而对选择不够重视,若使用不当,易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服补益酒前,必须先弄清自己的体质状况,根据医生的诊断,确诊性质,随后选方服用合适的药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淤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用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做选择。每一种药酒,都有特定的适应范围,不能见药酒就饮。如遇有感冒、发热、腹泻等病症的人,则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

(五)因人而异

服用药酒要注意因人而异,兼顾饮者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对于女性来说,因为有月经、怀孕、生产等特征,所以在妊娠期、哺乳期就不宜使用药酒。在行经期,如果月经正常,也不宜服用活血功效强的药酒。就年龄而言,年老体虚者,因新陈代谢较缓慢,在服用药酒时可适当减量。相反,青壮年由于新陈代谢相对旺盛,用量可多一些。对于儿童来说,古代有用药酒治疗佝偻病等。但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其大脑皮层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身体各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且年龄小的幼儿,酒精中毒的机会越多,酒精可对儿童组织器官产生损害,可导致急性胃炎或溃疡病,还能引起肝损伤,导致肝硬化。酒精对脑组织的损害更为明显,使儿童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迟缓。因此,儿童一般不宜服用药酒,如病情需要,也应注意适量,或尽量采取外用法。

(六)坚持饮用

世界上任何一种养生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方可受益,饮酒养生也是如此。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邈积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用以补虚的,则需要较长时间饮服,才能奏效,不能痛饮以求速效。

(七)最佳佐菜

众所周知,空腹饮酒有损健康,而选择理想的佐菜既可饱口福,又可减少酒精之害。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极易诱发病症。

(八)其他

1.避免交叉饮用 饮用药酒时,应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饮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病愈即止 用于治疗疾病的药酒在饮用过程中应病愈即止,不宜长久服用。对于滋补性药酒,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宜少饮,不可过量。

3.外用药酒 外用药酒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的损伤治疗。使用时,先将药酒涂搽患处,然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涂搽时以温搽为宜,这样有利于药酒渗透到皮下组织,发挥药物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功效。按摩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为一疗程。

饮酒时需注意什么

药酒不是万能疗法,既有它的适用范围,也有它的应用禁忌。古人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和药酒与健康的关系,正如这一古训哲理。适用饮之则受益,反之则受害;适量饮用者受益,过量饮用者则受害。因此应当切记。

酒本身就是药,也可以治病,与药同用,药借酒势,酒助药力,其效尤着,而且使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因为药酒既有防病治病之效,又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之功,因而深受民众欢迎。我国目前饮酒者约1.6亿人,18每年酿酒用粮食约125亿千克,可谓饮酒大国。但如果体质不宜饮用或饮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因此,有节制地饮酒和注意饮用酒和药酒的各种禁忌则尤为重要。

1.不宜饮酒的人,就要禁饮 无论药酒还是饮用酒,不是任何人都适用的。不适饮用者,就要禁饮。如孕妇、乳母和儿童等就不宜饮用药酒。年老体弱者,因新陈代谢功能相对缓慢,饮用药酒也应当减量,不宜多饮。

2.要根据病情选用药酒 每一种药酒,都有适应范围,不能见药酒就饮。如遇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的人,要选用适应药酒,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

3.饮用不宜过多 凡服用药酒或饮用酒,要根据人的耐受力,要合理、适宜饮用,不可多饮滥服,以免引起头晕、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

即使是补性药酒也不宜多服,如多服了含人参的补酒,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多服了含鹿茸的补酒则可引起发热、烦躁,甚至鼻衄(鼻出血)等症状。

4.不宜饮酒的病症,就要禁饮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慢性结肠炎和肝炎、消化系统溃疡、肝硬化、浸润性或空洞型肺结核、癫疒间、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来说,禁饮酒,以免加重病情。不过,也不是绝对的,有的病症若服用针对性的低度药酒,不仅无碍,反而有益,但也应当慎用。此外,对酒过敏的人或某些皮肤病患者也要禁用或慎用药酒。

5.外用药酒,不能内服 凡规定外用的药酒,则禁内服。如我国民间有端午节用雄黄酒灭五毒和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雄黄酒只宜外用杀虫,不宜内服。因为雄黄是一种有毒的结晶矿物质,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遇热可分解成三氧化二砷,毒性更大。如果雄黄中混有朱砂(硫化汞)则情况更糟。因为砷和汞都是致癌物质,并易为消化道吸收而引起肝脏损伤。饮用雄黄酒,轻则出现头昏、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重则引起中毒死亡。因此端午节时饮雄黄酒的习俗是有害人体健康的,不宜再沿袭这一旧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