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13763400000013

第13章 腧穴与经络美容(1)

一、腧穴定义和分类

腧穴,也就是穴位。腧穴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是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经络保健或治疗美容的刺激点。经络美容就是通过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等各种方法刺激经络、腧穴而达到保健、治疗、美容三位一体效果的一种中医美容方法。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上有穴位,其他6条奇经没有自己的穴位。

穴位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3类。

1.十四经穴凡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全身有经穴361个。

2.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

3.阿是穴“阿”是“痛”的意思。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推拿治疗部位。

二、腧穴定位

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往往与取穴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取穴准,则疗效佳,否则,将事倍功半。经络美容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腧穴定位,这是学习经络美容的第一步,也是基本功。为了掌握腧穴的取穴方法,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便取穴法4种。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人体各部位的长短,依据人体各部位的长短,定出一定的分寸,然后按分寸的比例,作为定穴的标准。不论成人、儿童、男女、老幼、高矮、肥瘦,均折算成同样的长度和宽度,作为量取腧穴的定位标准。这是最主要的取穴方法。

现将各部位骨度分寸简单介绍如下。

1.头颈部①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12寸(直寸);②前发际至眉心折作3寸(直寸);③后发际至第7颈椎棘突折作3寸(直寸);④两前发角折作9寸(横寸);⑤两耳后乳突最高点之间折作9寸(横寸)。

2.胸腹部①天突穴(胸骨窝)至岐骨(胸剑联合)折作9寸(直寸);②歧骨至脐中折作8寸(直寸);③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折作5寸(直寸);④两乳头之间折作8寸(横寸);⑤腋窝横纹至十一肋端折作12寸(直寸)。

3.背腰部①大椎至尾骶计有21椎;②双臂自然下垂,平两肩胛冈,相当于第3胸椎;③双臂自然下垂,平两肩胛下角,相当于第7胸椎;④平11肋端相当于第2腰椎;⑤平两髂骨嵴,相当于第4腰椎。

4.上肢部①腋横纹至肘横纹折作9寸(直寸);②肘横纹至腕横纹折作12寸(直寸)。

5.下肢部外踝尖至足底折作3寸(直寸)。

(二)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比量取穴的方法。因人的手指长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在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同时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胖瘦情况适当伸缩,来定取穴位。手指比量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中指同身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此法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即以患者4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4指横度作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三)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是指人体表面由骨突、肌肉、肌腱、皮肤皱褶、毛发、指甲等形成的自然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固定标志是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毛发、爪甲、肚脐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比较明显的标志,如督脉大椎就是正坐低头时最隆起的颈椎棘突下取穴。活动标志是指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随活动产生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标志作为取穴的依据,如耳门、听宫、听会需要张口取穴。

(四)简便取穴法

本法是按体表各种自然标志作为定位取穴的依据。比如两耳廓对折,两耳尖直上取百会;眉头中间取印堂;眉头凹陷取攒竹;两乳头之间取膻中;两虎口交叉,食指端取列缺;拇指关节对虎口,拇指端取合谷;直立垂手中指尖端取风市;11肋端取章门;12肋端取京门;脐部中间取神阙等。

三、取穴原则

经络美容不论是保健,还是治疗,每一个穴位的选取也要讲究章法、原则,不能单凭经验,更不能凭想当然。因此,要明确取穴的原则,了解取穴的基本规律。

1.近部取穴也就是在患处局部取穴,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面部腧穴可以治疗面瘫。

2.远部取穴这是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指导下取穴。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了主治所在部位的病证外,还可以治疗较远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穴位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既可本经取穴,也可异经取穴。远部取穴的主要理论依据: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胃经的内庭用于治疗胃热引起的口臭;针刺肝经的太冲治疗肝郁黄褐斑;风痰阻络,口眼歪斜取丰隆等。②经脉阴阳表里关系。③脏腑与经络络属关系。

④五脏之间的阴阳五行功能关系等。

总之,取穴原则归纳起来大体是:局部取穴,及时解决问题;本经腧穴能治本经病证;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证;腧穴的特殊作用;特定穴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经络美容同样也要辨证施治,同一部位的同一疾病,由于病因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取穴。

四、常用美容穴位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连系的部位)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示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本经美容特点

(1)“肺主皮毛”:肺经在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肺经常用于皮肤、手部的保健美容,大部分的皮肤病都与肺经有关。

(2)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排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排出,与美容密切相关。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尺泽定位: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功用:清泄肺热。主治:上肢保健按摩;肺经实证热证所引起的美容问题,如痤疮、酒渣鼻、瘙痒症、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列缺定位: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示指尖下凹陷处即是。功用:宣肺理气,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主治:荨麻疹、瘙痒症、痤疮、酒渣鼻、口眼斜、喘咳、上身肥胖。本穴为四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3~0.5寸。可灸。

(3)太渊定位: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功用:补肺健脾。

主治:肺经虚证引起的美容问题,如皮肤缺水干燥、肤色白、皮肤易于过敏等。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4)鱼际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功用:清泄肺热。

主治:手部保健按摩;皮肤油腻、痤疮、酒渣鼻、乳痈、哮喘。

刺灸法:直刺0.5~0.8寸。多用泻法。

(5)少商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0.1寸。功用:清泄肺热,和胃理气,舒筋止痛。主治:手部保健按摩;皮肤色素沉着、痤疮、湿疹、荨麻疹、丹毒、肘关节痛。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

大肠经起于示指末端,沿示指桡侧缘,出第1、2掌骨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前,上肩,出肩峰前面,向上交会颈部,下入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交会人中(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接胃经。

2.本经美容特点

(1)大肠主津,津液运行正常,皮肤才能光滑红润有光泽,常用于皮肤保健、黄褐斑。

(2)与肺相表里,主传导糟粕,促进食物以及津液代谢,清理机体的内环境。大肠排泄畅通是真正意义上深层洁肤,利于皮肤以及形体美容。

(3)大肠经行于面部,常用于经脉经过部位的病变面部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如面瘫、痤疮、酒糟鼻、面肌痉挛、眼睑下垂、脂溢性皮炎等。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合谷

定位:自然半握拳,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简便取穴法:把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示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处取穴。

功用:通经活络,清热解表,镇静止痛。

主治:手部保健按摩;本穴为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故颜面五官的损美性病变如面部皱纹、口眼斜、目赤肿痛、近视、斜视、面肌痉挛、酒渣鼻、痤疮、眼睑下垂、面部色素沉着等均可用之;便秘、荨麻疹、皮肤瘙痒、皮肤过敏也可用之。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阳溪定位:拇指上翘时,腕背横纹桡侧,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功用:清热散风。主治:手部保健按摩;面瘫、痤疮、手癣、冻疮、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3)曲池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功用:调和气血,祛风解表。主治:主治热证。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痤疮、皮脂溢出、酒渣鼻、口眼斜、口周皮炎、头癣、手足癣、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疾病、便秘。刺灸法:直刺0.8~1.2寸。

(4)肩髃定位:外展上臂平肩。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功用:祛风除湿,泄热悦颜。主治:荨麻疹、腋臭、甲状腺肿大、颈淋巴腺结核、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乳腺炎。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5)迎香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功用:祛风通络,宣通鼻窍。主治:面部美容保健按摩;面瘫、面肌痉挛、面痒肿痛、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症、口周皮炎。刺灸法:平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旁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出来挟口旁,环绕口唇,沿下颌出面动脉,沿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上,沿发际,至额颅中部。

(1)颈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沿喉咙,进入锁骨上窝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2)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入气街。

(3)下肢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气冲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趾缝,出次趾末端。另一分支从足三里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2.本经美容特点

(1)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可以治疗形体消瘦无力、面色萎黄、皮肤干枯,口唇色淡。

(2)可以治疗胃肠积滞、排泄不畅引起的形体肥胖或消瘦,痤疮、便秘、心烦失眠、口疮、口臭。启动六腑通降,有助于促进代谢、排泄糟粕,对皮肤、形体美容有重要作用。

(3)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既经过面部又经过胸部乳房部位,因此胃经可牵正纠偏、祛斑除痤,改善面部皮肤颜色,调整内分泌,隆胸丰乳,促进乳腺发育。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承泣定位:正坐或仰靠,仰卧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功用:疏经活络,美目养颜。主治: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口眼斜;黑眼圈、眼袋、眼周皱纹、眼轮匝肌痉挛。

刺灸法:患者闭眼,用拇指轻轻向上推眼球,沿眼眶下壁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防止出现血肿;沿皮横刺透向内眦角处。此穴不宜灸。

(2)四白定位:正坐或仰靠,仰卧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功用:疏经活络,养颜明目。主治: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黑眼圈、眼袋、眼周皱纹、眼轮匝肌痉挛、近视、远视、斜视、眼睑跳动、眼睑浮肿。刺灸法:直刺0.2~0.3寸。禁灸。

(3)地仓定位:正坐或仰靠,仰卧位。在面部口角外侧,平视时,瞳孔直下。功用:消皱美颜,通经活络。

主治:口周皱纹、面瘫、面肌痉挛、口唇皲裂、口部疔疮。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4)颊车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功用:消皱,活络,止痛。主治:面颊部皱纹、面瘫、咬肌痉挛、下颌关节功能紊乱、齿痛。刺灸法:直刺或平刺0.5~1.2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