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13763100000002

第2章 人眼的构造与视觉功能

一、人眼的构造

眼是人的视觉器官,组织结构既复杂又精细,它是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官组成。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略成球形,前面的正中点称前极,后面的正中点称后极。在两极间的中点,沿眼球表面所作的环行线称中纬线。通过前、后极的连线称眼轴,由瞳孔的中央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与视线方向一致,称视轴。眼轴与视轴做锐角交叉。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结构,有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遮光系统(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巩膜)和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在3大部分的密切配合下,共同完成眼球的视觉功能。

眼的屈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统称为屈光间质,也可视为一组复杂的共轴透镜。在正常情况下,当外界的光线经过一系列屈光中间质屈折和调节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如其中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或障碍,就不能正确成像。角膜、晶体的前后面都称做屈光面,又因角膜和房水的屈光指数相近,两者可视为一个凸透镜,这样屈光系统只有角膜前面、晶体前面、晶体后面三个面,总屈光度数约为58.60屈光度。

角膜:是一种光滑、透明的组织,略呈椭圆形,约占眼球壁的前1/6,曲度较大,有屈光作用。因角膜无血管伸入,所以保证了它的透明性,角膜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敏锐,是由三叉神经眼支支配的。

房水:是一种澄清的液体,充满眼房内,由睫状体产生后,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达前房,再由房角处渗入滤帘和巩膜静脉窦,进入前睫状静脉汇入眼静脉。房水不断产生、不断排出,并保持一定的总容量(约0.3毫升)。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具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晶状体:晶体紧靠虹膜后方,以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镜,后面较前面凸隆,无色透明,具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临床上将晶体分为囊、皮质与核三部分,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为白内障。晶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向前牵引睫状突,使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则由于本身的弹性变凸,特别是前面的曲度加大,屈光力加强,使物像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与此相反,这种现象临床上称为“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失去弹性,睫状肌也逐渐萎缩,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老视。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样物质,表面覆有玻璃体囊,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玻璃体自身无血管,营养供应来自睫状体和脉络膜,无再生能力,损失后由房水充填,玻璃体极易受炎症、外伤、退变等影响而发生变性、溶解或混浊,造成屈光系统功能的下降或丧失,若支撑作用减弱,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遮光系统包括眼球壁外层的巩膜和眼球壁中层的色素膜、即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该系统具有照相机的暗箱作用,而虹膜中央的瞳孔可以缩小和开大,具有照相机的光圈作用。巩膜由不透明白色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弹性强而坚硬,具有遮光和保护眼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虹膜是一个圆形的棕色薄膜,色素十分丰富,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将眼房隔成前房和后房,虹膜的表面有高低不平的条纹,叫做虹膜纹理,正常情况下纹理是清楚的,发炎时纹理不清。中央有一圆孔,叫做瞳孔,瞳孔的缩小和开大可以调整进入眼内的光线,虹膜近瞳孔边缘处有一环状瞳孔括约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其四周有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

睫状体位于眼内,前接虹膜后接脉络膜,在巩膜内侧沿角膜缘呈环形构造,其切面略呈三角形,在眼球表面的标志是在角膜缘外7毫米宽之范围内,基底向前,前后长约6毫米,前后分两部分,前部与前房和后房接触,称睫状突部,主要由睫状肌和丰富的血管组成。该部长约2毫米,由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接,后部为睫状体扁平部,又名睫状环,是由睫状突到锯齿缘长约4毫米。睫状肌具有3种不同纤维排列,即环状纤维、放射状纤维和纵形纤维。当睫状肌收缩时睫状突向心移位,使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向前凸,增加眼的屈光力,即调节作用。睫状体前部内侧有睫状突,是产生房水的主要部分。扁平部的血管较少。

脉络膜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由锯齿缘到视神经乳头,呈大半球形构造。主要由血管组成,是一个暗褐色膜,厚度约0.1~0.22毫米,以黄斑部为最厚。脉络膜由外向内分为5层,有脉络膜上层、大血管层、中血管层、小血管层和玻璃样膜。脉络膜除血管丰富外,还有色素细胞、平滑肌、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具有遮光和供给营养作用。

巩膜构成眼球壁外层的后5/6,厚度约1毫米,前与角膜连接,后与视神经的外鞘相连,巩膜分为巩膜上层即上巩膜,实质层和巩膜下层,除通过的神经和血管外,全部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纵横交错的纤维束排列紧密,弹力强,相当坚硬。

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视网膜的感觉细胞称为感受器,由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后将兴奋经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多极细胞和视神经传给枕叶皮质即视中枢。因此,感光系统包括感受器和传导器,即由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到外侧膝状体,视网膜具有照相机内胶片的相似作用,必须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通过正常视神经的传导,才能完成良好的视觉功能。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衬于眼后大半部的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近乳头部为最厚,越近周边部越薄。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有色素上皮层、锥体和杆体细胞层、外界膜层、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纤维层和内界膜层。视网膜的感觉细胞有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分布于黄斑部和周边部,黄斑部密集大量的锥体细胞而无杆体细胞,由黄斑部向外锥体细胞逐渐减少,而到周边部则消失。在黄斑部周围的感觉细胞两者数目大致相等,由黄斑部中心向外约20度左右开始杆体细胞逐渐增加,周边部则只有杆体细胞。视网膜是眼的惟一感光部分,当光线到达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时,产生光化学作用是实现形状、大小、色觉的感受器。视网膜的营养主要由视网膜中心血管供给,外层之色素上皮层和感觉细胞层由脉络膜毛细血管供给,内面与玻璃体的淋巴液相交通。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偏内侧有一椭圆形的视盘,也叫做视神经乳头,直径约为1.5~2.0毫米,呈淡红色,边缘清楚,由视盘中心伸出视网膜中心血管,有动脉和静脉分布于视网膜的各部分,动脉略细,为鲜红色,静脉较粗为暗红色,动、静脉之比为2∶3。距乳头约3~4毫米之外侧,有一黄斑部,呈暗红色均匀一致性的构造,中心有一个小凹陷,叫做中心凹,是锥体细胞最集中的地方,视觉最敏锐,在检眼镜下可见一个小亮点,叫做中心凹光反射。黄斑部周围有一环形反光轮,以此与周围视网膜为界。黄斑部的面积只占全视网膜的1/20。

视神经纤维密集成视神经乳头,由乳头出眼球后经视神经孔进入颅腔,双侧交叉后达外侧膝状体,全长约5厘米,直径约3毫米,带鞘约3.5~4.0毫米。全长分为眼内段、眶内段和颅内段。眼内段最短即检查眼底所能窥视的视盘,中心偏外则有一凹陷叫做生理凹陷,视盘无感光能力,在视野上注视点外侧呈现一盲点叫做生理盲点。

二、人是如何获得外界图像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视路的解剖:所谓视路是指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起,到大脑枕叶皮质纹状区的视觉中枢为止的整个有关视觉的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它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皮质。

眼睛是光的感觉器官,是一切动物与外界联系的信息接受器。眼睛很像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够聚焦成像,眼内的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能够接受物像,但又不能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混淆并论,而忽略了屈光学结构的特殊性和生理光学的特点。

视觉形成,既要通过特定的光学系统,又需要经历信息传递、能量转换、视觉辨认、图像识别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要有周围到中枢的广泛的神经网络。外界景物发出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等聚焦后投影到视网膜上,就显出景物的影像,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影像变成信息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经过大脑皮质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人就看清了景物。照相机能够拍出清晰的照片,要调节镜头的焦距,否则拍的照片就模糊不清。我们的眼睛要看清景物,主要是依靠眼内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来进行调节的,如果视网膜和视神经有病变,或功能发育不良,物像虽落在视网膜上,也是看不清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