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解梦自查
13763000000005

第5章 探索神秘的梦幻世界(4)

格赖斯伍德20岁时,到住在英国另一个地方的亲戚家中做客。一天,当亲戚领着格赖斯伍德到一个邻居家去串门时,格赖斯伍德震惊了:“这不就是我常在梦中见到的那所别墅吗!”在女主人带着格赖斯伍德逐屋参观时,他能在进入每间房间前一一说出它们的建筑细节。他甚至还能指着粉刷得洁白的墙壁说出,墙的某个部位以前曾是个窗户。这一切,格赖斯伍德都深信无疑,他在梦中确实在那所房子里住过。

一本杂志曾记录这样报道,一个人总是梦到一处园林,十几年后偶然一个机会,梦者去到那个地方与梦中的情景一样,而梦者却从未到过这个地方。

想梦见什么可以预谋

既然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既能预示未来、指导现在,又能为你创作灵感,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自己做这样的梦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远古的希腊和印度,人们就睡在神殿里,在烛光下“孵梦”,而今,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运用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孵梦,想直视心灵,解决难题的人,就可以在今晚,开始你的孵梦经历。

孵梦是运用意志诱发做梦的方法。一般孵出的梦比较容易记住,也比自发性的梦更为鲜活生动,这可能是因为在参与做梦的过程中,做梦者的意识有了更高的提升。

也许你对所孵出的梦大致上都能回应你的请求这一点难以置信,其实不必怀疑,你只要有求,梦解决问题的意愿就能实现。

一名潦倒的艺术家,他才气不凡。他经常考虑放弃他所热爱的绘画,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以免被人瞧不起。他在孵梦时默念:“我应该找工作赚钱吗?”结果他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我捡到一张20元的入场券,可以进到不用为钱财担心的幸福国度中。恍惚中我觉得,有了这张入场券,我的前程中会有更大更好的东西等着我。在梦中,我觉得应该继续教绘画,虽然日子苦一点儿。”

同一般的孵梦过程一样,这位艺术家在梦中似乎知道自己正在做梦。醒来后,他立即联想到20元钱正是他每周教人绘画的月薪。在现实生活中,他一直考虑到要放弃绘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因为教授绘画的收入实在是太微薄了。不过他认为,这个梦的意义代表着,靠这些收入维持最起码的日常开销也可以勉强度日。这位艺术家便把这个梦诠释为一种鼓励,如果他不放弃绘画创作,未来一定会有更大更好的机遇。做完这个梦的一年半后,这位艺术家仍在教人绘画,但名气大了很多,收入也丰厚了许多,而后,他的作品也开始在几家高级画廊展出。而今,这位艺术家正期待着更美好的明天。

解析完了孵出来的梦之后,我们都能体会到梦是我们求出来的。所以我们会更加主动地自发地去了解梦、运用梦。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有任何问题能超越梦所触及的范围。研究梦长达28年之久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贝瑞特说,梦有能力打破妨碍我们解决问题的偏见,给我们更好的答案。

美国顶尖的梦学研究心理学家盖尔·戴兰妮教人们如何孵梦:在入睡前先回顾一下要解决的问题,并想一想对梦的请求。例如,“请帮我了解我为什么害怕飞行,我该怎么办?”或“我应该怎么做来改善夫妻关系?”最后,专注于睡前的请求,直到入睡。不论是在半夜或早晨醒来,都立刻记下梦的内容,再试图了解梦所传达的信息。当然,越知道如何解梦和读梦,越能明白梦境要告诉自己什么。

许多科学家发现,孵梦的确能将问题有效带到梦里,并寻求解决方式。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库肯和奈尔森博士甚至发现,在事情发生的5~7天内,通常能在梦里得到答案。如此看来,常常做梦其实不错,通过梦来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生更美好。

做自己想做的梦

虽然我们不能人为地制造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学会把握自己的梦境,利用梦境来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把握梦的能力。著名的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加菲尔德博士经过长年地研究,找到了把握梦的技巧,并且在《创造性的梦》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睡觉前集中注意你所希望梦见的主题

如果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梦,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在开始入睡前,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希望梦见的主题上,在精神方面沉浸在某个主题中,一直到入睡时心中都要想着这个题目。该技术的关键是睡眠前的注意力要真正集中到问题的主题上,在脑子里想,在心中钻研,让它时刻萦绕在自己心中。如你面临着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你非常想通过自己的梦来解决它,你可以在床上先对自己默默地念几遍,“今天的梦一定要解决我的某某问题!”然后想一想你对解决这个问题能够采取的各种行为步骤,设想一下自己应该干什么,然后要求自己的潜意识提供一个梦使这件事情明白地显示出来,相信梦一定会给你提供一个意想不到的方法。

2.在白天从事与想要梦见的内容有关的活动

在梦境中你可能会达到自己的要求,但是有时情况却相反,想梦见自己所希望的情景,却并没有出现。这也不用着急,对梦的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的梦中没有达到控制的目的,你可以进一步把希望梦见的主题带到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意图带到睡眠之外,成为自己白天活动的一个部分,所谓“朝思暮想”,结果就会强化梦境的有效性,因为梦境的出现常常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3.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意愿能力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知道自己正在做梦,自己俨如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注视着梦境中的各种变化和自身的经历。有的人从梦中醒来后,竭力回想梦中的情景,并有意识地设想一个美好的结果、或者是一个理想的发展情况,并带着这种强烈的意向又朦胧睡去时,有时真的会重新回到原来的梦境,而且这个梦境的发展同预先设想的过程一样,从而得到一个完美的梦的续篇。

基于此点,人们相信: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调动意识的力量,完全可以自己设计将要进入的梦境内容。国外对此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英国希恩博士因此而设计出定向做梦的“美梦仪”。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用生物反馈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并利用这种意愿控制率先在人体实验获得成功。

控制和改良自己的梦境

人们常常记不住自己的梦,只能模糊地回忆起梦境的“框架”和结尾。而且,对梦的记忆会随着醒后时间的推移而极快的淡化,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早晨刚从梦中醒来时,我们对梦的记忆最清楚,可以回想起很多梦的细节。起床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般还能记起梦的大概过程。而到了中午以后,大多数人就一点儿也想不起梦中之事了。有些人对舒畅愉快的梦记不清,可是对噩梦和不愉快的梦却记得清清楚楚,以至于恶劣的情绪在醒来后会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整个上午。

富贵荣华若浮云,好梦从来最易醒。对于使人愉快的好梦,人们都希望它能长久一些,而噩梦、坏梦却是人人都不愿它经常出现的。可是大自然常常同人们开玩笑,你盼望的好梦出现的次数很少,而且好梦苦短,但大家都不希望的坏梦却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坏梦、噩梦中,不管怎样痛苦,悲伤,惊恐,甚至呼叫挣扎,你就是不能醒过来,哪怕你哭得悲恸欲绝,挣扎得浑身大汗也没有用。

也许你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要是我当时知道自己在做梦就好了。那么,在好梦中我可以自由逗留,而在坏梦中,我就结束它或者改变它。这种想法并非痴人说梦,而是可以实现的。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控制和改良自己的梦境呢?

1.想好怎样干涉不好的梦境

对你想要干涉的梦境想好对策。如你经常梦见蛇来攻击你,不管你怎么逃都逃不出蛇群的包围,最后蛇紧紧缠住你的腿和身体使你喘不过气,叫不出声。对这种恐怖梦,你要多次反复地想到:再出现蛇群时,我根本不害怕,我要对它们进攻而不是逃避,我将用长长的木棍把它们打跑,直到赶进洞中为止。我什么都不害怕,我是不可战胜的。

2.提醒自己不会梦到不想梦到的事物

在入睡之前要提醒自己,夜里你是不可能碰到蛇的,更不会被蛇所攻击。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肯定是在做梦。由于在坠入梦乡之前你强烈地反复地提醒自己,要注意提防这种不可能的事出现。因此,一旦在梦中遇见了蛇群的围攻,你就会立即意识到这是在做梦。这样,你就可以按预先想好的对策来控制梦境,改变梦对你的影响,你的意志将会在以后的梦中得到体现。

由此可见,人为地控制做梦,改良梦境并非天方夜谭。人是完全可以创造美好完善的梦境的。

什么是白日梦

所谓白日梦就是指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系列带有幻想情节的心理活动。这些幻想的情节,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一幕映过,有的与现实相符,但绝大部分是不现实的,是按自己的需要加以改变的,是对现实的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