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有问必答
13760800000050

第50章 自我药疗除百病(27)

疹期疼痛治宜清肝火、利湿热、化瘀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若发于眼部的损害性疼痛,应抓紧时机,积极治疗。除应用中草药外,还可用中药制剂清开灵注射液20毫升,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或0.9%生理盐水1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3周为1疗程。

疹后期疼痛皮疹消退后,皮肤刺痛、烧灼样疼痛者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医学上把它称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认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神经节炎,使神经纤维粘连所致。中医多责之于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常用的治法及经验方有以下几种。

益气化瘀法:取黄芪15克,丹参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乳香10克,没药10克,当归12克,丝瓜络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

通络镇痛法:取生蒲黄8克,五灵脂12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地龙12克,丝瓜络15克,白芍45克,甘草6克。入夜疼痛尤甚者加桃仁、红花各12克;刺痛难忍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兼胀痛者加郁金、姜黄各12克;明显瘀血者加丹参30克,川芎12克;疼痛影响睡眠加琥珀末3克,酸枣仁15克。每天1剂水煎服。

行气化瘀法:取柴胡12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延胡索15克,红花10克,白术10克,制乳香6克,没药6克,川楝子10克,枳壳8克,炙甘草5克。头痛加川芎10克;带状疱疹者在腰以下部位加牛膝10克;气虚加黄芪30克;失眠加柏子仁、远志各10克。每天1剂水煎服。

此外,用泼尼松龙配利多卡因穴位封闭,亦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怎样正确用药治疥疮?

疥疮是疥虫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患者自觉奇痒难忍,搔抓后引起皮肤抓痕、出血、结痂、糜烂,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指侧、指缝、腕肘关节屈侧、腋窝前缘,女子乳房下、小腹、外阴、臀沟、大腿内侧等处,只有幼儿可见于头面部。皮损有不同于其他皮肤病的特定表现,即有隧道、针头大小的丘疹和水疱。隧道为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细浅纹,稍弯,微隆起,长约0.5厘米,疥虫往往就藏在隧道的一端。如用针头挑起,对光观察,可发现发亮而活动的小白点,即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活着的疥虫。

疥疮一般以局部用药为主。目前临床常用5%~20%的硫黄软膏,小儿用5%~10%,成人用10%~15%,若患病时间长,可用至20%。但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皮炎。

疥疮外治,关键是把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涂药前配合具有杀虫止痒的中药外洗有良效,可先以花椒9克,地肤子30克,煎汤洗浴,或以温水、肥皂洗涤全身后,再搽药。搽药一般先涂皮损处,再自上而下涂遍全身,可用压舌板、方形牙刷柄等行刮涂法。每天早、晚各涂1次,连续3天。

注意:搽药期间切勿更衣,待第4天洗晒被褥,更衣消毒。此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1~2个疗程,停药后观察1周,如无新皮损出现,即为痊愈。家庭中的密切接触者都应同时治疗。

如何防治老年皮肤瘙痒症?

约有2/3的老年人有过瘙痒的体会,患老年瘙痒症者占老年人群的1/10。在排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炎、肾炎、恶性淋巴瘤)、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疥疮、湿疹、虱病)、过度疲劳和精神因素外,老年人发生瘙痒即可考虑为老年皮肤瘙痒症。

解除老年皮肤瘙痒的有效措施,首先是要去除可能的病因,避免诱发瘙痒的一切因素。如忌烟酒,忌食辛辣、鱼、虾、蟹等刺激性易过敏食物。

避免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不用碱性肥皂。内衣要柔软宽松,宜用棉织品,不穿化纤织品。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西药治疗:①选用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效果较佳,但有头昏、嗜睡等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开瑞坦、息斯敏等亦可选用。②可酌情使用性激素。男性用丙酸睾丸酮25毫克,肌内注射,每周2次;女性用己烯雌酚,每天0.5~1.0毫克。③局部治疗可选用樟脑、薄荷制剂,或3%达克罗宁霜、无极膏、恩肤霜等。糖皮质类固醇药物有效,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多选用中效而副作用较少的制剂如17-丁酸酯氢化可的松等。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老年皮肤瘙痒是年老体弱,气血亏损,风邪外侵,肌肤失于濡养,血虚风燥而引起。

血热风燥者,皮肤瘙痒发红,遇热加重,伴口干、心烦,舌红苔薄黄。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方用消风散。药如: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独活9克,蝉衣9克,赤芍15克,黄连6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2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

血虚风燥者,症见全身皮肤瘙痒,经久不愈,皮肤苔藓样变。治宜滋阴养血、消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药如:当归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丹参15克,川芎6克,生地黄12克,乌梢蛇15克,白鲜皮12克,首乌12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

如何防治老年斑?

老年人的面部、手背、上肢等部位常常生出黑褐色斑块,这就是“寿斑”,即老年斑。是由于细胞代谢功能减弱,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长期供应不足,体内过氧化物过多而转化为脂褐质,沉着在皮肤及脏器表面所形成。

一般说来,经过生活调理和综合疗养,寿斑也是可以逐渐消除的。药物治疗可适量内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以及硒化合物、谷胱甘肽和2-巯基乙胺等。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为首选药物,它们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保护细胞,延缓细胞衰老;还有抑制脂褐质的形成,使皮肤色素减轻的作用。其次是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它们也有消除色素沉着及斑点的功效。中药防治老年斑多选用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补益药,如人参、黄芪、灵芝、银耳、山楂等;补肾药如补骨脂、何首乌等不但能抗衰老,还能阻止体内脂褐质的形成,是防治老年斑的良药。老年斑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5%氟脲嘧啶软膏、液氮冷冻或激光治疗等措施。

生姜、大蒜外用有促进老年斑的消退的作用。生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的姜辣素有很强的对抗脂褐质的作用。把姜洗净切成片或丝,加入沸水冲泡10分钟,再加一汤匙蜂蜜搅匀,每天饮用一杯不间断,可明显减轻老年斑。也可把大蒜切成薄片,贴在老年斑处,反复摩擦,直到皮肤充血发红为止,每天可使用3~5次。

老年斑用药的同时,要注意膳食调理,调整好动植物脂肪的摄入比例(正常比例为1∶2),补充锌、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并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和被吸收。还要注意皮肤养护,尽量避免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的破坏。平时对面部、手背及上肢的皮肤多作些按摩,均有助于老年斑的消退。

第七节五官科病症与用药

患了“红眼病”怎么办?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包括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白喉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眦性结膜炎、慢性卡他性结膜炎等。其中最典型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即通常所说的“红眼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显著的结膜充血及黏液脓性分泌物,临床症状有结膜充血(以睑结膜及穹窿结膜为明显)、脓性分泌物(又称眼眵)、眼睑红肿以至睁眼困难,患者视力暂时性减退。一般常用下列眼药水点眼:0.25%氯霉素、0.5%金霉素、0.5%新霉素、5%链霉素、15%~30%磺胺醋酰钠、0.3%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红眼病由于病原菌十分复杂,加之对上述抗生素因广泛使用而产生耐药性菌株,使得有时用以上药液不能控制病情。此时,可考虑采用一种特效眼药水——典必殊(每毫升含妥布霉素3毫克、地塞米松1毫克)眼用混悬点眼液。用法:每4~6小时滴药1次,每次滴入患眼1~2滴。最初2天可每2小时1次。典必殊有减轻水肿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不过,它同时又有抑制人体对抗感染的防卫功能的作用,故应同时用抗生素,才能发挥协同的抑菌抗炎功效。注意:因此药含地塞米松,故禁用于树枝状角膜炎、水痘及其他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眼睛的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眼部的真菌感染,这些眼疾均忌用激素治疗。总之,在使用过程中应不断向眼科专家咨询。

红眼病有传染性,所以患者应尽量不去公共场所游玩、游泳等,患者所用的手帕、洗脸毛巾、面盆等均须煮沸消毒,以免感染扩散、蔓延。

红眼病可选哪些中药外治法?

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天行赤眼”或“时行赤眼”。中医认为,外感风热上炎于目,皆可致火眼赤肿,治疗红眼病的基本原则是疏风、清热、解毒,内治常用消风散加减,配合外治法疗效更佳。现介绍几则简便有效的外治法:

熏洗法蒲公英60克(鲜品加倍),加水煎汤两大碗,一碗趁热熏洗,一碗待温内服。中药桑叶、野菊花、黄芩、夏枯草、苦参、胆矾等可选用其中1~3种,煎汤熏洗患眼。

鼻嗅法取黄连6克,研为细末,以香油调如薄糊状,常常以鼻嗅闻,不论左右眼患病,应须两鼻孔皆闻。

塞鼻法半边莲适量,揉搓为丸,塞入鼻腔中(左眼患病塞右鼻,右眼患病塞左鼻)3~4小时换1次。本法既可沼风火眼疾,亦可治目生云翳。

贴穴法方一:药用生大黄15克,川黄柏15克,共研极细末,备用。

每次取药末适量,以冷开水调敷印堂穴(两眉头之间中点)及两眼皮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方二:药用山栀、龙胆草各15克,共研细末,以鸡蛋清调成2个小药饼,于每晚临睡前敷于两足心处涌泉穴。

滴眼法取茶叶20克,黄连(研末)5克,加水200毫升,于沙锅内煮沸10分钟,用消毒纱布过滤后置于消毒玻璃杯中,沉淀后取澄清液装入滴管或注射器内备用。每只眼点药液2滴,每天4次。此法亦可用于预防,有清热解毒之功。此外,用板蓝根注射液滴眼,每次2~4滴,每天4次,3天为1疗程,疗效亦佳。

如何防治麦粒肿?

麦粒肿,即睑腺炎,因其红肿似麦粒,故名。临床上把睑皮脂腺体发炎称外麦粒肿;睑板腺发炎称内麦粒肿。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表现为初起时眼睑微痒痛,局部红肿痛热,眼睑部有圆形隆起,压痛明显,有时有波动感,常于睑缘处或睑结膜内有黄白色脓点。

麦粒肿患病初期局部可用湿热敷,以促进炎症消散吸收;红肿痛热者,可用野菊花30克,板蓝根60克,黄芩12克,黄连9克,黄柏15克,煎煮30分钟,待凉后以4~6层纱布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每天3次。脓肿形成如未破溃或虽破溃但排脓不畅时,应在医院由眼科医生切开引流,不可挤压排脓。

本病的局部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①0.25%氯霉素滴眼剂,滴眼,1天2~3次;②10%~30%磺胺醋酰钠滴眼剂,滴眼,1天2~3次;③0.5%金霉素眼药膏或0.25%红霉素眼药膏,滴眼,每天2~3次。

病情较重者或小儿,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红霉素等。

治麦粒肿有何中药简便方?

中医认为,麦粒肿多为风热外袭,热毒上熏,结聚胞睑而致病,当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为治疗原则。下列简便方可供选用。

蛋黄油适量,加少许研细的雄黄、冰片、熊胆搅匀,使用时先用抗生素类滴眼液滴眼,清洁局部后,以消毒的玻璃棒蘸药膏少许涂于患处,勿溅入结膜囊内,闭目片刻,每天1次,连续3~5天。

鲜鸭跖草1把,洗净,在乙醇灯上烘烤其一端,用无菌瓶收集其滴出液备用。使用时取液滴入眼内1~2滴,然后闭目数分钟,每日3~4次,连续3~5天。

鲜凤仙花30克,洗净,捣烂,临睡前敷于患眼,翌晨除去,每晚1次,连续3~5天。

金黄散30克,无水羊毛脂10克,凡士林70克,冰片2克,混匀制成药膏备用。先将患眼洗净后滴入抗生素类眼药水,再将金黄散药膏摊于敷料上,外贴患眼,用胶布或眼罩固定,每天1换,连续1周。

醋蛇蜕外贴:取蛇蜕浸入醋中,然后捞出蛇蜕,贴于外眼睑患部。

用眼药水有何讲究?

眼红、眼痛是许多眼病的共同症状,眼病不同,用药自然不一样。如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应选用病毒唑及无环鸟苷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眼药水;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则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常用色苷酸钠及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沙眼用利福平及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有效。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溃疡用阿托品散瞳是治疗原则;青光眼则禁用阿托品而用匹罗卡品缩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