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股癣应用外用药物即可痊愈。可选3%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或1/4复方苯甲酸软膏或溶液,外搽患处,每天2~3次,连续2周以上。
中药外治:①熏洗方可用苦参50克,玄参30克,明矾10克,芒硝10克,花椒15克,大黄15克,上药煎取药汁500毫升,坐浴熏洗。并以纱布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次30分钟,1天3次。②敷贴药可用硫黄、枯矾、花椒、大黄、密陀僧各等份,共研极细末,以米醋调敷患处。③涂搽方:药用川椒、生大黄、公丁香、密陀僧各3克,硫黄5克,枯矾6克。将上药分别研成细末,和匀后装入玻璃瓶内,再注入陈醋150毫升,浸泡3天,即可使用。用法:先将生老姜切片擦患处,待擦至有刺痛感时,再用羊毫笔蘸上述药液适量涂搽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
由于股阴部皮肤较为娇嫩,应避免应用刺激性大的癣药水。对面积较大的股癣特别是累及阴唇、阴茎、阴囊及肛门周围等部位时,使用外用药不方便,可以考虑口服酮康唑0.2克,每天1次,共2周。
为作好预防,应该避免与有手足癣、甲癣或股癣者直接接触,不用患癣病人用过而未消毒的浴盆、毛巾及衣裤等物品。肥胖多汗者应勤洗澡,常扑粉剂以保持腹股沟处的皮肤干燥。对其他部位的各种真菌病应进行积极治疗。
患了神经性皮炎怎么办?
神经性皮炎以皮肤剧烈瘙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本病发病率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7.7%。神经性皮炎多发于青壮年人,好发于颈、肘、骶尾等部位。根据皮损发生的部位,临床上一般将它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两种。神经性皮炎的局部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非激素药物,如2%~5%水杨酸酒精、2%黑豆馏油、0.05%~1%发于项背的神经性皮炎维甲酸软膏、易舒特软膏、普爱宁软膏、消炎止痒水、冰黄软膏等。
激素类药物,如艾洛松、尤卓尔、派瑞松、肤乐膏、乐肤液、皮炎平、皮炎宁酊等,每天1~2次局部外用。
硬膏剂,肤疾宁贴剂、黑豆馏油硬膏等,贴于皮损处,1~2天更换1次。
对于较厚的皮损,还可行局部封闭治疗,如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皮损下注射,3~4周1次,也可用苯海拉明加普鲁卡因皮损下封闭,可收到较好效果。需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硫黄软膏外用亦有良效。用法:先将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后涂敷硫黄软膏,然后将消毒纱布外敷包扎,每天换药1次,2周为1疗程,一般轻者1个疗程即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见明显疗效,或局部常规清洗后拭干,而后将伤湿止痛膏均匀贴于患处,抹平,3~4天换药1次。
轻者12~20天后可愈。皮损厚者约16~30天可愈。为缩短病程,可先在患处抹上水杨酸酒精或激素类软膏,然后再贴敷。
中医如何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各以瘙痒和苔藓样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高。内治可选风癣汤:生地30克,元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红花9克,黄芩9在,苦参9克,苍耳子9克,白鲜皮9克,地肤子9克,生甘草9克。有养血和营,消风止痒作用。
适用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应用中药外治可直接作用于局部,能较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药酊疗法
徐长卿、苦参各50克,75%乙醇适量,密封浸泡5~7天。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7~10天。
取活蟾蜍1只,95%乙醇300毫升,密封浸泡2周后,去除蟾蜍,取药液备用。用法:局部常规清洗后,用棉签蘸药外搽患处,每天1~3次,以愈为度。
药醋疗法
经研究发现,高浓度醋酸的脱水作用可使患部皮肤萎缩,患处呈现灰白色,随着角质的剥脱和溶解,患处苔藓样鳞屑会逐渐脱落。常用法如:
黄柏50克,食用醋精200毫升,密封浸泡5~7天。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醋液外搽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7~10天。
苦参200克,陈醋500毫升,密封浸泡5~7天。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7~10天。
熏药疗法
药用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各9克,大枫子、白鲜皮各30克,松香、鹤虱草各12克,五倍子15克,共研细末,用厚纸卷药末成纸卷,点燃烟熏皮损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有除风祛湿,杀虫止痒之功。
简便单方
复方黄连搽剂:川黄连50克,花椒25克,加入70%乙醇适量浸泡3天后,取药汁外搽患处每天3~4次。
雄巴膏:雄黄3克,巴豆(去外壳)30克,一起捣碎混匀,用4层纱布包扎后搽患处,每次1~2分钟,每天3~4次。用至痒感消失。若患处出现红肿、水疱,停药3~4天,可自行消退。如1次未愈,还可反复使用。
神经性皮炎患者在用药期间,生活要有规律,尽量避免焦虑、烦躁、睡眠不佳、紧张、劳累等因素;尽量避免饮酒、饮浓茶、喝浓咖啡、吃辛辣食物等;应避免局部摩擦,不要过度搔抓、洗烫及日晒。
“风疹块”如何消?
“风疹块”医学上所指的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如昆虫叮咬、冷、热、光等的物理刺激、花粉、萱麻等植物性过敏、食入鱼、虾、蟹等辛荤等“发物”、注射血清制品、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素物质刺激等,都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起病突然,全身泛发大小不一的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淡红或苍白,周围有红晕,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发生,此起彼伏,一天内可发作多次。有的可见口唇、咽喉水肿,腹痛,恶心呕吐,自觉烦躁不安、心慌。还有的妇女,往往在月经来潮前呈周期性发作。荨麻疹属过敏性皮肤病,一般经1~2周可望治愈。若不能有效地排除发病原因,恰当地医治,往往会形成慢性荨麻疹,可反复发作,瘙痒难忍。
虽然许多患者不能找出确切病因,但药物治疗也常能使疾病得到控制和治愈。急性期可口服扑尔敏、开瑞坦等;兼有腹痛者可服用普鲁本辛或阿托品等。病情急、皮疹广泛及有呼吸困难倾向者,可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毫升;同时用地塞米松10毫克、维生素C200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10%氯化钙1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滴注。局部可用1%薄荷或樟脑、炉甘石洗剂涂擦。
对于慢性荨麻疹应积极寻找发病原因,不能盲目使用皮质激素类药,一般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对顽固性荨麻疹,可将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与扑尔敏合用,往往能取得满意疗效。
中药熏洗方可供选用。如:①紫背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克。将上药用纱布袋装好,以清水2500克煎汁,待温用。用法:用毛巾蘸药汁温洗患处,通常于洗后瘙痒即止,风疹块亦逐渐消失。②地肤子60克,晚蚕砂90克,花椒叶90克,蒴翟叶(又名接骨草)90克。将上药用1个纱布袋装好,以清水5000克煎汁,待温时用毛巾蘸药液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连续温洗2~3可愈。③或香樟木、蚕砂各30~60克煎汤熏洗,或凌霄花、冬瓜皮、苍耳草,选取一二种煎汤熏洗。
如何治疗急、慢性湿疹?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湿疹发病一般较迅速,皮疹呈多形性,起初在红斑水肿基础上出现密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结痂,皮损易融合成片,中心较重,且向周围扩延,外周又有散在丘疹、水疱,境界不清。皮疹可发于体表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及阴部、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患者自觉灼热、剧痒,常反复发作。
一般来说,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无渗液时,局部除避免刺激外,可用滑石粉30克,寒水石10克,冰片2克混匀,1天多次撒扑;也可选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擦。糜烂、水疱、渗出液较多时,治宜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马齿苋、黄柏、生地榆、蒲公英、苦参、地肤子、龙胆草、野菊花等煎水,冷却后湿敷。糜烂、水疱、结痂时,宜消炎止痒,可选用黄连油或用麻油调青黛散涂抹。验方可用湿疹膏:药用生大黄、苦参、氧化锌、炉甘石各10克,泼尼松25毫克,磺胺嘧啶5克。诸药混合研极细末,装瓶备用。如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发感染者,以干粉撒于皮损部,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用麻油或其他食用油调药粉成糊状后外搽,每天3次。
亚急性湿疹应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治疗原则,可选用三黄洗剂、氧化锌油、黑豆馏油等外治。验方如:取黄柏、黄丹各3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者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所致,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润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皮损多较局限,外周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皮疹多发于手、足、小腿、肘窝、外阴、肛门等,多为对称分布。瘙痒剧烈且呈阵发性,遇热或晚间较重。病程不定,易复发,可经久不愈。慢性者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治宜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为主。可用青黛膏、5%硫磺软膏、10%黑豆馏油软膏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
如何用药治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或称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俗称“汗斑”,又名“白驳风”。白癜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发于多汗体质的青年。白癜风对健康虽无大碍,但它多见于人体的暴露部位,如面部、颈、手背等,有损容貌,是一种不可消极对待的皮肤病。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性措施。西医对此病无特效药物,可试用皮质激素口服;或用自体表皮移植术,因手术成功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故需慎重选择;局部可外用硫汞白斑涂剂,或复方氮芥酊及皮质激素霜剂等。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内服、外治、药条灸等综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选用白灵片,每次4片,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同时外搽白灵酊,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口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1~2小时后进行局部长波紫外线照射,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治疗2个月无效应停药,如有色素斑点沉着应继续治疗半年至1年。中药补骨脂是一种光感性物质,片剂用于口服,注射剂供肌内注射,也可煎服(每天20~30克,水煎,分2次空腹服);还可取补骨脂100克加酒500毫升,浸泡1周后外搽患处。据报道,经常食用马齿苋,再配合日光浴,一般3个月后亦可获效。
中药散剂如:用复方蜜陀僧散(雄黄、硫黄、密陀僧、黄丹、生南星各等量,共研为细末)干扑,或用生姜蘸药粉外搽,每天数次。
酊剂外涂如:①2%土槿皮酊,外搽,每天2~3次。②选用乌梅6份,补骨脂3份,毛姜1份,浸泡于80%~85%乙醇中,药物与乙醇的比例为1∶3。1周后取滤液外搽,每天3~4次。③选用补骨脂100克,菟丝子300克,共研粉后浸入75%乙醇400毫升内,浸泡7天后过滤取汁,外用。
药条灸疗法:取蕲艾、五倍子、全蝎、当归、川芎等药,研粗末,卷制成中药药条,点燃后对准患部灸治,每次10~15分钟,以局部微感灼痛为度。
如何用中药治带状疱疹疼痛?
带状疱疹的特征性症状,就是所谓的“灾难性疼痛”。疼痛的特点:一是周期长,疹前、疹期和疹后三个疼痛期衔接;二是“先痛后肿”,“肿而又痛”;三是疼痛剧烈。倘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的广泛损害性疼痛,而且还会出现剧烈头痛。故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带状疱疹的疼痛形容为“惨痛”。
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治疗带状疱疹并缓解疼痛和缩短疼痛周期十分有利。经验方如:①青蜈散,取药用青黛、黄柏各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②雄陀散,取药用雄黄、枯矾、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调和。外涂患处,以结痂、保持湿润为度。③二味拔毒散,取雄黄、枯矾各2份,青黛粉3份,共研细末,加浓茶水,调敷患处。
带状疱疹疼痛的内治,应根据不同病期分期论治,辨证用药。
疹前疼痛疹前疼痛治宜清疏肝经风热火毒、和络止痛。方用桑皮饮合柴胡清肝汤加减,药如:桑白皮15克,地骨皮12克,木通6克,葛根9~12克,柴胡9克,黄芩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甘草5克,加入生姜3片,葱头1枚。水煎服,每天1剂。槐花散:将槐花或槐角、槐米一味,微炒,研为细末。每次以温黄酒送服9克,每天3次。有凉血活血、清热定痛之功,也可用以治疗疹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