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有问必答
13760800000046

第46章 自我药疗除百病(23)

应用中药治疗夏季热疗效较好。通常可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或金银花、杭菊花煎汤代茶饮,能消暑热,解烦渴。也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再放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良效。也可用金银花、栀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凉后当茶饮,可清热、去火、消暑、爽身。中成药可用金梅清暑冲剂,每次1/2~1/3袋,1天3次,开水冲服;或鸡苏散,每次6~9克,1天2次,布袋包煎服;久热气虚的患儿,可酌用补中益气丸。

下面介绍几则简易中医外治法。

滴鼻疗法: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各1支,混合均匀,装入滴鼻瓶内滴鼻,6个月~1岁每侧鼻孔1~2滴、1~3岁3滴、4~7岁3~4滴,每天4~6次,一般用药15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12~24小时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可清热解毒,解肌退热。同时,可取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2张,煎汤代茶饮。

药浴疗法:药用藿香、香薷、浮萍、竹叶、大青叶各30克,豆卷50克。上药共煎水2000~2500毫升,煎沸,滤去药渣,倾入盆内,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置患儿于水中,半仰卧,频频用手带水在患儿腋下、胸、背、手足心等部位抚摩。10~15分钟后,将患儿抱起,揩干身体,隔3小时后再如法1次,3次为1疗程。如发热不退,则另作他治。运用本汤浴时须口服补液盐水适量。据观察,经治1~3次后,汗出热退,总有效率100%。

此外,取鲜薄荷叶60克,煎汤洗浴,每天2~3次,亦有良效。温水浴法也是最为简便的方法,可使用比病儿体温低3~4℃的温水洗浴,每天2~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敷涌泉法:用生绿豆50克,研成极细末,以鸡蛋清调成膏状,做成直径3~5厘米,厚0.5~0.8厘米的圆形糊饼2个,分摊于纱布上,分别敷于双足涌泉穴,外以绷带包扎,1天2次,每次敷6~8小时。绿豆外敷可清热解毒、平肝泄热,此法适用于小儿夏季热以及小儿感冒和腮腺炎发热。

填脐疗法:取柴胡、黄芩各等量,研为细末,茶水调糊敷脐,每天换药1~2次,连续2~3天,可平肝泄热。

“水痘”如何用药?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丘疹、红斑和疱疹等炎性反应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疱疹内含水液,状如豆粒,故名“水痘”。本病以1~6岁小儿多见,冬、春季多发。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痂壳为主要表现。皮损起初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迅速变为椭圆形、大小不一、像水滴样的清亮水泡,周围有红晕,1~3天内干涸结痂。

水痘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局部可涂1%紫药水或新霉素软膏、磺胺软膏。也可配合下列中药外治,以减轻病痛,尽快痊愈。

取紫金锭10~20片研碎,加温开水5~10毫升,混匀后用毛笔蘸涂在皮疹处,包括破溃及糜烂处,每天2次,至干涸结痂后停用。紫金锭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等功用。内服、外用治水痘疗效均佳。

取南通蛇药片5~10粒,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糊状,外涂患处,每天数次,连续3~5天。

大黄粉、硫磺粉等量加冷开水或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用棉签蘸药糊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用2~3天。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冰硼散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如何防治脓疱疮?

脓疱疮是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因其皮损主要表现为脓疱,有传染性,故又有“天疱疮”“黄水疮”“滴脓疮”之称。脓疱疮多发于2~8岁儿童,3岁以下最多见。常在集体和家庭中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好发部位为头面部、四肢远端、鼻翼、耳郭等,重者累及全身。初起见红色斑点,继则出现粟粒或黄豆大小丘疹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周有红晕,疱壁极薄、易溃,溃后流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痂。整个病程不超过10天,严重者常伴附近淋巴结肿大、发热。

单纯性传染性脓疱疮如无全身症状,多以局部治疗为主。临床上可小儿脓疱疮采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剂熏洗。如:野菊花、马齿苋、蒲公英各15克;或用大黄、黄芩、黄柏、明矾各15克,煎汤,淋洗疮面,每天2次。清洗脓痂可用10%的黄柏溶液揩洗。洗浴后,适当选用外用药:①青黛散或煅蚕豆荚灰外扑,或用麻油调搽,每天2~3次。②颠倒洗剂外搽,每日4~5次;糜烂脓痂较厚,数目少者,用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或用5%硫磺软膏外敷。③全蝎散外敷:全蝎10克、黄柏30克、土霉素10片,共研细末,备用。治疗时先清洗疮面,待干后,用香油调全蝎散适量敷患处;渗出较多时,可直接将药粉撒患处。每天2~3次,7天为1疗程。局部涂搽3%高锰酸钾溶液,重者1天2次,轻者1天1次,亦有良效。

脓疱疮发作期如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可适当选用抗生素或清解片、牛黄解毒丸、六应丸等中成药内服。本病具有传染性,在炎夏流行季节要加强预防。最好每日洗澡1~2次,洗浴后扑痱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配制清凉饮料如绿豆汤、银花露等内服,以清暑湿热毒;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应对儿童定期检查,发现患儿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衣服、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宝宝红臀是怎么回事?

红臀在医学上称为新生儿“尿布皮炎”或“臀红”,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红臀主要是由于潮湿的尿布与皮肤摩擦,以及局部皮肤保洁不当所造成的。表现为尿布区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呈片状分布,或局部皮肤红肿、流水及糜烂。主要在臀部、大腿内侧及外生殖器,并可蔓延到会阴及大腿外侧。

当发现孩子红臀,较轻的可扑上小儿爽身粉;或用凡士林、花生油或菜油抹在皮肤上。若较重者,可用氧化锌软膏或鞣酸软膏、紫草油、复方鱼肝油软膏涂抹患部;也可用红外线或100瓦灯泡进行局部照射,每天2次,每次5分钟,照射时要防止灼伤皮肤。若发生水泡、糜烂、脓疱,可用0.5%新霉素或5%糠馏油糊外涂,1天2次。如果出现真菌感染应该去医院诊治。

婴幼儿“奶癣”如何防治?

“奶癣”,现代医学称之为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1~6个月内,分干性和湿性两种。婴儿湿疹从两颊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部、头上,少数可发展至胸背及上肢等部位。初起为细碎红疹,夹有丘疹、水疱,如擦破感染后则融合成片,瘙痒、糜烂,渗出黄水,干燥后结成黄色薄痂。婴儿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这与婴儿的过敏体质,加上遇到外界致敏原有关。

对本病的治疗,患处可涂肤轻松、0.1%地塞米松软膏或0.5%的泼尼松软膏。

外用复方黄连霜有良效,用法:黄连粉15克,青黛10克,枯矾10克,冰片3.5克,泼尼松150毫克,共研细末,加冷霜或市售雪花膏搅匀制成100克备用。外搽,每天2~3次,用药5~7天可见瘙痒消失、皮疹消退或留有少量干痂。本方具有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等优点。使用时注意:①尽量避免药膏污染口眼;②皮损渗出物过多者,可先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1~2天,待分泌物减少后再涂搽本软膏;③患处合并严重化脓感染者,可适当加用消炎解毒药物。用此法治疗后,一般3~5天即可获效。

近年有报道,用紫黄油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满意。紫黄油膏配方制法:将紫草10克,黄连6克,金银花10克,地榆10克,共研为极细末,再用蛋黄油适量调制成软膏状。用法:涂药前,渗出型先用银花汤(银花、马齿苋、蒲公英各30克,白鲜皮、桑叶各20克,甘草50克)煎煮液冷敷;干燥型用银花汤(金银花30克)煎煮液温洗。继则外涂紫黄油膏,每天2次。注意:渗出型用油膏稍稠,干燥型用油膏可稍薄。有人用本方治疗婴儿湿疹38例(并设对照组,均为曾用过多种外用药疗效不佳或停药复发的病例),总有效率达94.74%。

此外,用生地、大黄各20克,研细末,加入白酒适量捣烂,敷于患儿两足心,每天换1次。可用于婴儿湿疹的辅助治疗。

婴儿患了湿疹,乳母应注意少吃或不吃易过敏食物,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物。婴儿添加辅食时,注意营养搭配。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不要过冷过热,以免刺激皮肤。皮肤要每天清洗,避免用肥皂直接擦洗。

消除痱子可选哪些常用药?

炉甘石:常用制剂炉甘石洗剂为粉红色的混悬液,含炉甘石15%,氧化锌5%或炉甘石、氧化锌各8%,有吸附及干燥功能,可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促进炎症的吸收并止痒,保护皮肤,局部外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痱子等。

氧化锌:具有吸附及干燥性能,对皮肤有抗菌、收敛、滋润和保护作用,常与滑石粉、硼砂、硼酸等配合成撒布剂、混悬剂或软膏剂,外用于皮炎、湿疹、痱子及皮肤溃疡等治疗,是痱子粉的主要成分。

六一散:取市售六一散(自我配制可按6∶1的比例取滑石、甘草,研成极细末)15克,开水冲泡服,每天2次,也可外用敷涂患处。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的功能,以藿香正气水1支与凉开水或生理盐水配成不同比例药液,根据月龄不同,药液配比为,用于不满3月龄者,药液按1∶3配制;用于4~12月龄者,药液按1∶2配制;用于超过1岁者,药液按1∶1配制。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黄连素:有抗菌作用,用黄连素1克,加入300毫升温水溶解,用此药液擦洗身体长有痱子的部位,每天早晚各洗1次,连续洗3~5天可见效。

冰黄酒:用冰片、黄连各10克,加入到7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1周后,取浸泡液外擦患处,每天3~4次。若受暑热较甚者可用银花30克,绿豆50克煎水代茶饮之。

薄荷脑:局部应用时有促进血循环及消炎、止痒等作用,可用于痱子的止痒、止痛和消炎。含有薄荷脑的相应制剂有痱子粉、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等,这些制剂外用后有清凉舒适感,若在温水浴时在水中添加几滴十滴水或风油精,亦有较好的止痒效果,但由于薄荷脑的刺激性较大,不可用于破溃或有渗出液的皮肤。

宝宝流涎怎么办?

小儿流涎,俗称“淌口水”,中医称之为“滞颐”。小儿在长牙齿时,偶淌口水,属正常现象而并非病态。但流涎过多,或牙齿已长出大半仍涓涓不止地淌口水,口角及下颏因长期被口水浸润,而引起糜烂,这时就应引起注意,及时采取一些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取生南星9克,研成细末,加陈醋调成厚糊状。在临睡前,将药涂于两足心,然后包扎,次晨起床时去之。7次为1疗程。该方在《本草纲目》和《串雅外编》中均有记载,其疗效也得到了今人的证实,如山东莱阳市中医院用本方治疗60余例,一般敷药2~4次即可痊愈,但对因口疮引起的流涎无效。

药用丁香、肉桂各3克,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起到止涎作用。

取细辛10克,研细末,以凡士林调膏,敷脐,1天3次,每次敷1~2分钟。或用焦栀子适量,研成细末,加糯米粉并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每天换药1次。

取吴茱萸末适量,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足心。此方有引热下行的作用,对因口舌生疮所致之小儿流涎有效。

药用吴茱萸30克,胆南星20克,胡椒1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内备用。每次取药末15克,以陈醋调成糊膏状,洗脚后贴敷于涌泉穴,外用纱布扎紧,12小时换药1次。此方原载《中医研究》杂志,方名抽薪散。据称:一般用药3~4次即愈,均获良效。

温馨提示

不要忽视小儿流涎的护理。婴儿唾液呈酸性,还含有一些消化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唾液常浸泡下颌、颏部直至颈部皮肤,会使局部皮肤发红、轻度肿胀,甚至糜烂、脱皮。因此,父母应注意对婴儿下颌、颏部、颈部常用温水清洗,涂些油脂,保护皮肤。

在擦流涎时要轻,以免损伤皮肤。

“鹅口疮”如何调治?

鹅口疮为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故名。因其色白如雪片,因而又称“雪口”。尤以早产儿及久病、久泻,体质羸弱的乳儿,更为常见。现代医学认为,鹅口疮是因婴儿受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一旦发生了鹅口疮,正确护理很重要。婴儿在哺乳前后要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1%紫药水或制霉菌素混悬剂。涂搽后不要马上进食,应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口腔清洁。大多数患儿在几天后可愈。

据观察,用碘伏外涂疗效颇佳。用法:用无菌棉签蘸取0.5%的碘伏涂搽口腔黏膜,先涂上腭、后舌面,再涂两侧颊部、牙龈、口唇等。每个棉签只能用1次,涂搽要均匀,且动作要轻柔快捷。以进食后涂搽为佳,每隔2~3小时1次,夜间不中断。碘伏是一种新型消毒剂,系表面活性剂与碘等复合而成的络合物,能快速有效地杀灭真菌,且对口腔黏膜无毒性,无刺激性。用药36小时左右即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