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52

第152章 附录(18)

(2)威灵仙30克,每天分2次水煎服用,15天为1疗程,多于1~2个疗程即可减轻。尤对结石直径小于15毫米,特别是肝胆管内泥沙样结石疗效显着。能促进肝内胆汁分泌量增加,为排石创造良好条件。

(3)金钱草200克,加水煎取2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用,15日为1疗程。

(4)满海汤:取满天星、鲜海金沙各30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多于5剂症状减轻。

(5)律草汤:取鲜律草250克,加水煎成250毫升,每天分4~6次服完,1周为1疗程,1~2个疗程收效良好。

(6)虎耳草:取鲜虎耳草30克,以米酒与水各半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1~2个疗程可好转或痊愈。

(7)丝金汤:取丝瓜络适量(煅存性研细末),金钱草30克。先煎金钱草,煎后加酒数滴,用上药送服丝瓜络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15日为1疗程,多于1~2个疗程好转。

(8)苞谷饮:取玉米须、芦根各30克,金钱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日为1疗程,具有一定的利胆排石作用。

(9)大黄木香饮:取大黄10~20克,木香10克。上药加开水300毫升浸泡10分钟后,频频饮用,对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疗效满意。

(10)四金汤:取金钱草30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王不留行、川牛膝、川楝子各12克,大黄、芒硝各9克。上药水煎两次,每日1剂,分2次服用。此言药性较猛,需在医生监控下使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发生在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继发性神经病变,主要发生于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尤以下肢多见。

(1)猪蹄1只、毛冬青根150克,鸡血藤与丹参各50克,加水共煮至蹄烂,去药渣、吃肉饮汤。此方活血通脉,适用于血栓闭塞性性脉管炎患者。

(2)蟾蜍,去肠杂洗净,入锅煮烂去骨,和面粉做成丸药,不拘分量可随时服用。此方清热去湿、解毒杀菌,适用于血栓性脉管炎。

(3)活蜗牛,洗净,连同壳捣烂如泥状,敷于溃烂面上,以湿纱布盖上。每天换药1次,此方通经活络、祛腐生肌,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茜草、丹参各12克,土鳖虫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苡仁20克,清风藤、川牛膝各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此方为翁延芥方,功能通络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血栓性脉炎。

(5)鸡血藤30克,玄参、金银花各60克,甘草、乳香各30克,土茯苓60克,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此方为郭俊田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茵陈24克,赤小豆18克,薏苡仁30克,炒苍术、黄柏各10克,防己、泽泻各12克,佩兰10克,苦参12克,木通6克,炒地龙12克,滑石10克。浸泡30分钟,水煎两次,两煎混合约500毫升,早、晚各服250毫升。此方为山东着名中医迟景勋经验方,临床功能利湿清热、芳香化瘀、行血消肿,主治血栓性深、浅静脉炎及湿热下注所致的丹毒、臁疮、湿热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

(7)母鸡1只(1000~1500克)、当归20克,醪汁100克。杀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开水煮去血水捞出,再换1500毫升水放锅中小火炖,加醪汁、当归,盖严炖3小时即成。此方主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夜尿多、食少乏力等症,也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辅助治疗剂。

痛风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长期的血尿酸增高,会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最常侵犯大拇指根部的关节,但也常见于足的其他部位、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和肘关节。

痛风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损害,最常见的是尿酸在肾脏沉积引起痛风性肾病和痛风肾结石。

痛风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且具有间歇发作的特点,不发作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病人往往并不在意。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约为90%以上,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因此,每年做健康检查时,要注意检测血液的尿酸浓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治疗验方:

(1)板蓝根注射液:每次4毫升,每日1次,肌内注射,30次为1疗程。

(2)丹参注射液:16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3)灯盏花注射液:2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4)车前子:30克布包,加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煮沸,代茶频服,每日1剂,可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5)虎杖:按1∶16∶280取虎杖、樟脑、凡士林。虎杖研末过80目筛,樟脑用50%乙醇溶后倒入虎杖粉中,凡士林溶化后加入上述虎杖粉中,制成膏状外敷患处,隔日1次,至痊愈。

(6)土茯苓: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降低尿酸作用。

(7)桃仁:15克,先将其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服食,防治痰阻血瘀型痛风。

(8)生葛根:50~100克,水煎代茶饮,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9)芦荟:根据肢体肿胀范围,取新鲜芦荟叶3~4厘米,用刀从中间剖开,将叶肉面敷贴肿痛处,24小时更换1次,治疗期间不可合并使用其他疗法。

压疮

压疮是长期卧床的重病患者或年老体弱者最常伴发的疾病,中医称之为席疮。

好发于腰骶、肩胛、足跟、肘部位。因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皮肤组织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坏死。一旦发生,迁延难愈,不仅增加病人的负担和痛苦,还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临床以中药外治,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1)黄滑散:大黄、滑石、煅石膏各50克,雄黄15克,黄柏20克,冰片5克。将上述药物研成极细末。用时先将压疮消毒后洗净拭干,再将药面撒于疮面局部。重者每天3~4次,轻者1次,至痊愈。

(2)如意金黄散: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取此药10克,加红花干粉3克,以70%酒精调成糊状,局部涂抹并包敷。隔日换药1次。

(3)白糖生肌散:取白糖、滑石粉各10克,炉甘石5克,琥珀、滴孔石各4克,朱砂1克,冰片0.5克,研末混合,撒于患处用凡士林油纱条敷盖,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

(4)双黄连注射液: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双黄连注射液1支(10毫升),将混合液均匀地涂擦在疮面上,无菌纱布覆盖并包扎,治愈为止。

(5)木耳散:用黑木耳30克,去杂质,焙干,研为细末,加等量白糖,混匀,温开水调成膏状外用。隔日换药1次。祛腐生肌之捷且力猛。Ⅰ、Ⅱ期压疮2~3周即愈,Ⅲ期8周内痊愈,不遗留瘢痕。

(6)蛋姜液:取无菌干姜粉10克,生姜汁40毫升,新鲜蛋清60毫升,配成溶液。将敷料纱布放入此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外敷,2~4小时换1次或连续温敷。

一般换药5天可愈。

(7)凤凰衣:局部消毒后,取新鲜鸡蛋壳内膜软皮覆盖患处,包敷。每日换药1次,一般2周可愈。

(8)蜂蜜:清洗创面后取蜂蜜适量涂布于患处,每日1次。重者先以毛白杨树叶煎汁后,以云南白药2克加入蜂蜜调糊外用。2~8周可愈。

(9)黄连液:黄连20克,黄芩、连翘各15克,加水200毫升,浸泡20分钟,煎煮后滤出药液备用。涂敷前清洁创面,用消毒棉签蘸药涂擦,Ⅰ期压疮,隔5分钟1次,连涂3次。Ⅱ、Ⅲ期压疮无菌清疮后,用适当大小的无菌纱布浸药湿敷创面,上盖油纸保持湿润,每次1小时,每日治疗3次。此法具有消炎、收敛、去腐生肌作用。

(10)黄白乳没散:黄连、白芷、乳香、没药各等份、冰片少许。前4味药共研细末,然后掺入冰片混匀。治疗时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然后撒上药粉,用敷料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散具有解毒、止痛、敛疮生肌之效。

(11)桂林西瓜霜:先用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依次清洗创面,彻底弃除分泌物和游离组织,清洗至创面底部出现嫩红色肉芽组织并有少许渗血为止,再将桂林西瓜霜均匀洒满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春夏季1~2天换1次药,秋冬季2~3天换药1次,直到痊愈。可清热解毒。

(12)京万红软膏: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将京万红软膏均匀涂于无菌纱布上,然后贴于创面,胶布固定。若创面表浅,可直接敷药于患处,采用暴露疗法。若创面较深,可将药膏制成油纱条填塞疮口。根据渗出物多少,确定换药时间,平均3~5天换药1次,连续治疗3~10周。可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13)七厘散:首先将患处清创,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将七厘散均匀撒布于创面上,其厚度以隐约可见基底组织为佳,然后再盖上凡士林纱条,最后以消毒敷料包扎。治疗初期,疮面渗出液较多,若敷料被渗透,即予以更换,约3天后渗出液即可明显减少。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2个月。可清热解毒,活血生肌。

(14)双黄连粉针:局部皮肤常规清创后,将双黄连粉针剂均匀涂布于溃疡面上,然后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2个月。可清热解毒,消肿生肌。

(15)云南白药:局部常规消毒、清疮,除去坏死组织后,取紫草油外涂患处,再将云南白药药粉撒布于创面上。每日2~3次。一般早期患者4~6天即可痊愈,中期患者经过1~3周也可获愈。可活血通络,消肿生肌。

(16)湿润烧伤膏(美宝):局部常规处理后,取湿润烧伤膏均匀涂布天创面,厚约0.2~0.5厘米,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轻轻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2~5周。可清热解毒,活血生肌。

(17)冰硼散:取冰硼散1瓶,黄芪30克,当归20克,共研为细末,加麻油20毫升拌匀,备用。局部常规清创后,将药糊均匀涂于创面上,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2个月。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18)双料喉风散:局部常规清创后,取双料喉风散喷洒患处。每日1次。渗出液多时,可每日喷洒3~4次。可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连续治疗2~3个月。可清热解毒,消肿生肌。

(19)新鲜肉汤+药粉外治:猪瘦肉与猪肥肉的比例为7:3,文火煮成浓肉汤备用。

药粉:人头发适量,在油灯上微火烧成卷曲状,研为极细末(为第1种药粉);滑石粉30克,冰片2克,薄荷油5滴,共研为细末(为第2种药粉)。2种药粉按5:1的比例混合备用。用法:先用75%酒精将患处外周消毒,再用棉球蘸肉汤由内向外洗润,直至疮面干净润泽为止,继用麻油浸润疮面,最后将药粉均匀地撒在麻油表面,覆盖消毒纱布。每日换药1~2次,直至痊愈。具有补血生肉功效,主治压疮,多获良效。

足癣

足癣俗称“脚气”,是由致病真菌引起;是最常见、最顽固的皮肤真菌感染。

最常见的分为3型:

(1)角化脱屑型:表现为足跖干燥脱屑,逐渐扩大,冬季加重可形成足跟部皲裂;夏季可能减轻。

(2)水疱型:主要表现为足部侧缘的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水疱,泡壁厚,可有痒感,夏季多见,水疱多自行干涸,继发脱屑,如处理不当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化脓性皮疹,患者感觉疼痛。

(3)趾间糜烂型:也比较常见,而且常常为足癣的首发表现,表现为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继而剥脱,自觉瘙痒,常常导致搔抓,使表皮剥脱,露出其下新鲜嫩薄皮肤,一般夏重冬轻,足汗较多者,冬季也可以发生。长期不愈的趾间糜烂往往会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形成丹毒,是下肢丹毒的常见病因。

发病率高:我国属于脚气高发地区,全国平均发病率达1/3,在一些高发地区发病率高达60%。南方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当地闷热,潮湿的气候有关。在夏季尤为多见。

据调查表明,我国手足癣致病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73.59%),其次是絮状表皮癣菌(13%)和石膏样毛癣菌(11.84%),以及少数其他皮肤癣菌。它们分泌角质溶解酶,侵入皮肤后分解角蛋白组织而汲取营养(主要是碳和氮),同时在合适的温度(25℃左右)、湿度、酸度(pH5~7)下繁殖。这也就是手足癣好发于夏季(温、湿度合适),手掌及足底部(角蛋白丰富),以及炎症不明显(病变主要位于表皮角质层)的原因。

传染场所:脚气的传染性极强,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中心、桑拿房、足底按摩中心,都是脚气传染的重要场所,使用脚气患者的物品,极易形成交叉感染,传染上脚气。

脚气的危害:如果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通过抓挠,极易引发身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手癣、体癣、头癣等;久治不愈还会导致甲癣(俗称“灰指甲”),严重的还会引发丹毒等系统感染,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