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47

第147章 附录(13)

胃肠解痉药:能减少胃液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其活性成分有溴丙胺太林、消旋山莨菪碱、茄流浸膏。

药物的选用

(1)根据诊断结果:应根据现代检测手段检查结果科学用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疾病应选用消化系统药联合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抗Hp的药物与抗溃疡药合用还能治愈溃疡复发;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时应适当选择各种类型的药物及制剂如吗丁啉是胃动力障碍的理想治疗药物,可促进胃肠机能,解除症状。

(2)根据症状:应依据临床表现合理应用药物。如胃溃疡以周期性发作、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伴有反酸、酸性嗳气等。治疗宜选用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每次0.2克,每日3次,睡前0.4克;雷尼替丁,每次0.15克,每日3次;法莫替丁每次20~40毫克,每日2次;应用增强胃黏膜抵抗力的药物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抗酸药止痛效果确切,是治疗胃溃疡最常用和最主要的药物。因此,抗胆碱能药配合制酸药疗效较好。如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3次;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毫升,每日3~4次。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或饱胀感,疼痛多无规律,于就餐前、后均可出现,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用药物治疗时采取解痉药与制酸药合用的方法疗效较好。如消旋山莨菪碱(6542)5~10毫克,每日3次;溴丙胺太林,每次15毫克,每日3次;三硅酸镁饭前口服0.3~1.0克,1日1.0~3.0克;碳酸氢钠,每次1.0克,每日3次。对解痉药活性成分溴丙胺太林、消旋山莨菪碱、茄流浸膏服用1日后,症状未缓解或未消除,应向医师咨询。

(3)根据治疗目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不同的症状,故应根据治疗目的合理应用药物。如胃溃疡上腹钝痛、胀痛发作给予溴丙胺太林15毫克,每日3次。因为溴丙胺太林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吗丁啉为多巴胺拮抗药,能促进胃排空,改善腹胀。胃液分泌障碍引起的消化不良,常用稀盐酸与胃蛋白酶同服,用法与用量:10%稀盐酸每次2毫升,每日3次;胃蛋白酶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4)应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在社会药房购买OTC药品服用时,还应注意消化系统药的服用时间、服用次数、服用方法、服用剂量及配伍禁忌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酸药不宜过量,过量可妨碍消化使胃排空加速,引起继发性胃酸增加;碳酸氢钠遇酸性药物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引起腹胀,因此不能与酸或酸性制剂配伍;西咪替丁可显着抑制胃酸分泌,硫糖铝既是分泌抑制药又需要在胃酸中分解发挥作用,两种药物合用会降低药效。

附录C

常见疾病单、验方介绍

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的常见症状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多见。发生原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咳嗽常见风寒、风热两种,内伤咳嗽多分痰热、痰湿、阴虚咳嗽三类。现介绍26个治疗验方,供参考:

(1)一枝黄花12克,大蓟、桔梗各6克,枇杷叶10克,水煎服。1日3次。

(2)棉花根16克,鱼腥草30克,冬瓜子14克,桑白皮12克,水煎服。1天数次。

(3)雪梨皮3个,荷叶20克,金樱子、竹叶、鸡矢藤各12克,虎杖6克。

将药物煎后,调拌蜂蜜冲服。1数次。

(4)萝卜汁、荸荠汁各60毫升,炖温服。用于痰热咳嗽。

(5)紫苏叶、陈皮各10克,白萝卜片12克,水1碗,煎成半碗,加红糖1汤匙,趁温服。用于风寒咳嗽。

(6)川贝母6克,雪梨1只,冰糖15克,蒸服。用于阴虚咳嗽。

(7)大蒜(去皮)15克,鲜紫苏叶10克,共捣烂,置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成1/2或1/3量,滤出渣,冲入红糖(约20克)调化,分1~2次服完。1岁内小儿用量酌减。用于风寒咳嗽。

(8)莲藕汁100毫升,川贝母末3克,白糖30克。上3味药隔水蒸热,分1~2次服完。每天1剂,连服3~5剂。用于风热咳嗽。

(9)花生米20克,大枣12克,蜂蜜20~30毫升。先将花生米去皮,大枣去核,加清水煮烂,冲入蜂蜜调化,连汤1次服完。每天1剂,连用5~7天。用于痰湿咳嗽。

(10)豆浆300毫升,鸡蛋1个,白糖50克。先将豆浆置锅内煮沸,随即打入鸡蛋,放入白糖调化,连汤1次服完。用于阴虚咳嗽。

(11)红萝卜200克,麦芽糖50克。先将红萝卜洗净、切碎,与麦芽糖拌匀,静置10小时以上,去渣取汁,1次服完。用于肺虚久咳。

(12)莲藕50克,白萝卜25克,冰糖适量。将莲藕、白萝卜洗净后,切成薄片,用开水稍烫即捞出,用细纱布包后挤汁。将汁盛入碗中,再加入适量冰糖放笼屉蒸20~30分钟即成。将上述莲藕萝卜汁当茶饮。一般咳嗽,连服3~5天即痊愈。

(13)炙麻黄、炙甘草各3克,杏仁5克,豆腐(石膏点者)200克,冰糖20克。把前3味药置于豆腐的中心,撒冰糖适量于其上,在锅上蒸炖半小时,去药,吃豆腐及汤,分3次服完。

以下治疗验方用于咳嗽兼喘者。

(14)生姜10克,饴糖30克。将生姜洗净切丝,以沸水冲泡并加盖温浸5分钟,再调入饴糖,代茶频饮。用于风寒咳嗽。

(15)生姜10克,萝卜1个,白胡椒5粒,陈皮3克,冰糖30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胡椒、生姜、陈皮一起煮汤,然后加冰糖,吃萝卜喝汤。每天1剂,连服3~4天。用于风热咳嗽。

(16)连须葱白3根,梨1个,白糖10克。将连须葱白、梨切片,然后加白糖,水煎服。用于风热咳嗽。

(17)生姜10克,杏仁、核桃仁各12克,蜂蜜30毫升。将上药用碗盛装,隔水炖或蒸熟后吃。每天1次,连服4~5天。用于风热咳嗽。

(18)生姜3片,杏仁10克,白萝卜100克,水煎服。用于风寒咳嗽。

(19)生姜汁25毫升,萝卜汁、白茅根汁各50毫升,蜂蜜100毫升。将以上各种汁液混匀与蜂蜜装入瓷罐内煮沸备用。1日3次,每次1~2匙、连用数天。

用于风热咳嗽。

(20)姜汁、蜂蜜各120毫升,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300毫升,共熬成膏,早晚热服2~3匙。治疗久咳不愈者。

(21)连须葱白3段,生姜3片,糯米50克,米醋3毫升。将生姜、糯米同捣烂,入连须葱白、米醋煮粥,趁热食用。用于风寒咳嗽。

(22)海带根500克,生姜75克,红糖适量。将3药加水熬成450毫升的浓度,每天服3次,每次15毫升,10天为1疗程。用于久病咳嗽不愈者。

(23)核桃仁5个,生姜汁适量。将核桃仁捣烂用姜汁送服。用于风寒咳嗽。

(24)佛手10克,生姜6克,白砂糖适量。佛手、生姜水煎,去渣,加糖温服。用于痰湿咳嗽。

(25)炙麻黄6克,细辛4克,炙款冬花10克,五味子8克,炙枇杷叶30克,射干12克,川贝母5克,石膏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外感咳嗽。

(26)半夏15克,葶苈子、川贝母各8克,熟大黄6克,竹沥汁6毫升。将前四药焙干,共研为细末,竹沥汁混入药粉中,此为1包剂量。1岁以下每次1/3包,2~3岁每次1/2包,4~5岁每次2/3包,6~10岁每次1包。将药粉用纱布包裹,加入少量水煮5~10分钟,服时加少量白糖。每天两次。用于外感咳嗽。

附:治疗风寒咳嗽、气管炎、咳喘、百日咳、肺气肿验方(1)风寒咳嗽:取大蒜头剥皮洗净,清水两杯,将蒜瓣与水放锅内同煮,水开后煮10分钟左右,趁热将蒜吃掉,水喝尽。晚间睡前服用最佳。

(2)支气管炎:炙麻黄、桂枝、橘红各9克,白芍药、杏仁、制半夏各10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细辛、干姜各5克,蔓荆子15克,水煎,分3次服用。

或石膏9克,川贝母15克,朱砂3克。分别研为细末,过1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备用。1岁以内0.25~0.3克,2~3岁0.5~0.75克,4~5岁1克,6岁以上1.5~2克。

或陈皮12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人参5克(另炖,冲服),神曲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5日为1个疗程。具有化痰行气、健脾扶正,适用于人慢性支气管炎痰多色白,短气不足以息、面色不华、难以平卧、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濡患者。

或人参、五味子各10克,麦冬20克,桔梗、罂粟壳各15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具有补气滋阴、止咳化痰功效,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体质瘦弱、短气无力、咳嗽痰清、唇舌苍白、脉微等。人参用药方面,一般用红参或生晒参,阴虚明显者改用西洋参或孩儿参。若以党参替代时,用量宜加至40克。

或生大蒜6两,蜂蜜500克。先将生大蒜去皮,放入打浆机打面糊状,与蜂蜜一起置于搪瓷小锅内混合后,安放在煤气灶上用文火煎煮约20分钟即成膏滋药(注意不能用武火)。6岁以下儿童,每次服用半调羹,12岁以下儿童每次服用1调羹,成人每次服用2调羹,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不但能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百日咳亦有良好效果。

(3)咳喘:佛耳草、碧桃干、老鹤草各15克,旋覆花、瓜蒌、姜半夏、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或将500克海螵蛸于锅内焙干,捣碎,研成粉末,加入1000克白砂糖混匀,装入瓶内封存,成人每次服15~20克,儿童按年龄酌减,每日3次,该方有收敛、定喘功效。

或野生灵芝50克,切片加入60度白酒500毫升中,常温浸泡30天即可。每次10毫升,饭后饮用,每日3次,饮完500毫升为1疗程。用于成人顽固性哮喘,体质虚弱、纳食甚少、脉细无力者。

(4)支气管哮喘:猪肺1个,洗净切块,半夏、陈皮、白芥子各3克,用细纱布包药与猪肺一起加水煮烂熟。吃肉、喝汤即可;或桂枝、白芍药、生姜各10克,炙甘草、厚朴、杏仁各6克,大枣12枚,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

(5)百日咳:大戟160克,芫花、甘遂、细辛、白芥子、干姜、地肤子各克,洋金花200克,麻黄344克,松香1000克。先将大戟、芫花、干姜、地肤子加水煎煮3次,合并3次所得滤液,浓缩成药膏状。再将甘遂、细辛、白芥子、洋金花、麻黄共研为细末,过80目筛,加入上述冷后浓缩膏中,搅拌均匀,烘干、粉碎,过80目筛。将麻油1000毫升适当煎熬后,加入松香(粉碎,过80目筛)炼至滴水成珠,待温度降低后(以不烧焦药粉为度),掺入上述药粉,搅匀即得,推成4厘米×4厘米大小的膏药,备用。贴于第一、第三、第五胸椎棘突两侧,每侧3张,小儿每侧2张,每贴4处。如需再贴要隔3~5天。若出现痒疹,待消退后再贴。

或百部、鲜桑叶各100克,枇杷叶(去净毛)30片,共煎成浓汁去渣,加入白糖,制成糖浆,频服。

(6)肺气肿:紫石英12克,杏仁(去皮尖)、紫苏子、瓜蒌子、法半夏、茯苓、桑白皮各9克,陈皮、当归、麻黄、甘草各5克。阴血亏虚者加熟地黄15克,阿胶12克;气虚阳衰者加党参15克,干姜6克,肉桂3克;恶寒身热者去瓜蒌子、桑白皮,加紫苏叶12克,蝉蜕6克;咳痰黄稠者去法半夏,加川贝母12克,射干9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咽炎

咽炎(pharyngitis)是咽黏膜及其淋巴组织的炎症。急性咽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致病病毒是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由细菌感染引起者,致病菌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病变可表现为急性单纯性咽炎和急性化脓性咽炎。急性脓毒性咽炎(acutesepticpharyngitis)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以及病变都较严重,甚至发生脓毒败血症。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长期烟酒过度或受有害气体刺激也可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可分为:①慢性单纯性咽炎:病变特点是黏膜充血,黏液腺肥大、分泌增多,黏膜层内可见一些圆形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可轻度增生;②慢性肥厚性咽炎:黏膜增厚,淋巴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以致在咽后壁形成颗粒状隆起;③慢性萎缩性咽炎:多由萎缩性鼻炎蔓延而来,此时,黏膜和腺体均萎缩。治疗验方如下。

(1)取麦冬、玄参、菊花、金银花、木蝴蝶、甘草各适量,加胖大海2枚,冰糖两块,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2)鲜嫩丝瓜切片放入大碗中,捣烂取汁,1次1杯,顿饮,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3)鲜白萝卜1个,青果10个,冰糖少许,煎水代茶饮,日服2次。

(4)将苋菜洗净,捣烂取汁,加白糖调匀,日服2次。

(5)胖大海洗净,放入茶杯中,加蜂蜜适量,用开水冲泡,加盖3分钟后即可饮用。

(6)麦冬、牡丹皮、白芍、玄参、桔梗、郁金各10克,生地黄15克,薄荷5克,川贝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